如今的战争很多都是因为领土争端引起的。

然而,有两个国家却因为一座岛屿互相谦让了66年。

令人意外的是,这座岛屿在当地还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那为何双方都不愿意接手这座岛屿?如今这座岛的归属权是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海洋发展中心】【新华社】等(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烫手山芋

这座被两国相互推让的岛,就是蒂朗岛。

蒂朗岛位于红海北部入口的巴曼德海峡,谁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掌控了进出红海和地中海的要冲。

而对于当时的殖民者英国来说,失去对它的控制权,等同于失去了主导整个中东地区局势的关键一环。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英国却将蒂朗岛以及其附近一个岛的主权无偿割让给了沙特阿拉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蒂朗岛的主权虽然名义上归了沙特,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加之沙特国内资源丰富,长期以来都没有对这座小岛予以实质性的开发。

然而,随着中东地缘政治版图的演变,蒂朗岛的战略价值开始凸显。

以色列作为新兴的中东力量,对这一控制红海出入口的要冲地越发垂涎。

沙特深知自身的国力却远不及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对方武力抢夺,这一战略要地很有可能就会便宜了他们。

于是沙特打起了一个精明的主意。

它向传统盟友埃及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将蒂朗岛"割爱"移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回报,它希望军事强国埃及能在岛上部署力量,共同遏制以色列的觊觎。

当时的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已颇有军事声望,为了展现大国气派,埃及欣然接受了这一"烫手山芋",并迅速在蒂朗岛部署重兵。

然而,局势的恶化却超出了双方的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意识到蒂朗岛对于控制红海航线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在邻近地区加强军事力量的集结。

他们不断增兵加码,在周边海域展开军事演习,意在向埃及和沙特施加压力。

同时,以色列方面大肆宣扬自身的军事实力,扬言要"夺回"蒂朗岛。

甚至在国际上大肆宣传,指责埃及和沙特"非法占领"蒂朗岛,试图赢得西方国家的同情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以色列还暗示可能对埃及和沙特实施经济制裁,切断对其的援助,限制出口等,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对方让步。

一些情报显示,以色列特工曾利用地下渠道潜入蒂朗岛,企图破坏埃及在岛上的军事设施。

随着火药味越来越浓,埃及也有些不敢掺和这座岛的事了。

于是,一场奇怪的"你来我往"上演了:

沙特坚称蒂朗岛为埃及所有,而埃及则辩称对方才是岛主;

双方你推我让,却又都执着的守着这座岛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沙特国王萨勒曼结束埃及之行

就在僵持难解之际,战火突然燃起。

英法支持以色列,而沙特埃及则获得苏联同盟的支持,六国陷入剑拔弩张的对峙。

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联合国最终插手调停。

在各方的妥协下,终于缓解了这一危机:蒂朗岛名义上仍归沙特所有,但实际控制权却长期掌握在埃及手中。

这一处理方式虽然暂时平息了纷争,但并未真正解决分歧的根源。

双方对于岛屿主权归属的分歧未除,随时可都能引燃新一轮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埃及率先发难

果不其然,1956年7月,埃及率先发难,埃及总统纳赛尔出人意料地国有化了苏伊士运河公司。

这一决定无疑等于捅了马蜂窝,直接挑战了英国和法国在该地区的根深蒂固的利益。

可是纳赛尔并未止步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埃及总统纳赛尔

为了进一步巩固对运河的控制权,他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做法——封锁蒂朗海峡,禁止以色列船只经过。

这无疑是向以色列发出了挑衅。

面对来自埃及的双重打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反应强烈。

作为曾经的殖民主人,英法绝不能容忍自己在地区事务上的影响力被完全抹去。

而以色列则坚决反对埃及的封锁行为,认为这剥夺了它通往亚洲地区的海上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三国迅速制定出一个联合行动计划,决定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但英法联军在进攻蒂朗岛时遭遇了棘手的阻力。

尽管他们的空军对岛上的埃及部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但埃及方面的防御使得登陆行动举步维艰。

最终,在国际压力与老牌殖民者的内疚心理的双重作用下,英国和法国迫于无奈宣布停火,并撤回了进攻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蒂朗岛作为这场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其战略位置和地缘政治意义再次凸显出来。

而以色列为了反制阿拉伯国家联盟日益增长的威胁,决定先发制人。

以色列觊觎蒂朗岛

1967年,以色列发动了对埃及的突然空袭,瞬间摧毁了埃及大部分的空军力量。

埃及在遭受重创后,下令封锁蒂朗海峡,意图切断以色列通往亚洲的海上通道。

双方因此全面开战,战火很快燃遍整个中东地区。

以色列军队迅速占领了蒂朗岛、西奈半岛等重要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年后的1973年,阿拉伯国家再次向以色列发动进攻,试图夺回蒂朗岛。

虽然阿拉伯联盟一度占据上风,但最终未能完全击败顽强的以色列军队。

直到5年后,在美国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这两个老对手才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最终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戴维营和平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这一协议,以色列将归还被占领的埃及领土,包括蒂朗岛在内。

作为回报,埃及保证不会阻挡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和蒂朗海峡这两条重要的海上通道。

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埃及重新掌控了蒂朗岛这个红海咽喉,而以色列则获得了永久通行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归属

在这种新的区域格局下,曾经引发过多次战争的蒂朗岛似乎已经不再是个导火索。

相反,它开始成为推动地区和解的一个契机。

可是没想到就在2016年,沙特突然对蒂朗岛的归属权提出了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红海入口的战略要冲,蒂朗岛自1952年起一直被埃及实际控制。

而沙特方面则声称,根据1950年代两国签订的一些协定,蒂朗岛及其附近岛屿实际上属于沙特主权范围。

针对这一敏感问题,埃及和沙特展开了为期两年的谈判。

虽然两国都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坚力量,但谈判过程并不完全一帆风顺。

毕竟,蒂朗岛不仅关系到双方的国家利益,更关乎着整个中东地区的平衡。

最终,在2018年,经过几番曲折,双方终于就蒂朗岛主权问题达成一致。

根据协议,埃及将实际控制了66年的蒂朗岛及其附近岛屿,将正式划归沙特方面的管辖。

不过,埃及"无条件移交"的决定也并非完全是无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回报,沙特向埃及提供了大笔经济援助,以缓解后者的财政压力。

尽管双方没有透露具体金额,但业内普遍认为,这笔援助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

从表面上看,埃及在这笔交易中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但从更大的区域格局来看,双方均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于埃及而言,放弃蒂朗岛是为了换取更为宝贵的阿拉伯国家团结。

多年来,该岛一直是埃及与沙特等国关系的一块"心病"。

现在终于化解了这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不仅有助于消除阿拉伯世界内部的裂痕,也为埃及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沙特来说,获得蒂朗岛主权意味着其在红海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作为一个海洋出入口,掌控蒂朗岛等于掌控了通往亚非地区的"海上要道"。

毫无疑问,经济援助只是沙特获得蒂朗岛主权的一部分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规定埃及虽然放弃主权,但仍可在蒂朗岛保有一定规模的驻军,以保障航行自由等自身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地区局势依旧紧张的当下,埃及和沙特能够就如此敏感的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展现出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决心。

同时,蒂朗岛主权的正式交接,也意味着这座曾经的战火岛屿正式摆脱了战争的阴霾。

它将在新的区域格局下,扮演着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促进区域繁荣发展的新角色。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埃及批准有关蒂朗、塞纳菲尔两岛主权归属沙特协议.2017-06-25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3I2M

2、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埃及将按海上划界协议归还两岛主权给沙特.2017-08-20

http://aoc.ouc.edu.cn/_t719/2017/0820/c9829a68979/page.psp

3、新华网:两个红海小岛 牵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神经”2022-07-16

http://www.news.cn/world/2022-07/16/c_1211667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