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官方统计的总人口在1.44亿,截至目前,俄罗斯人口生育率非常低。尽管俄罗斯官方给予了适龄男女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可是人口生育率依然不见回温。

对此,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生育率持续走低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连累,二战当中,俄罗斯仅仅是战死的都有两千多万人,这么大的缺口,让他们直到现在还没有缓过劲儿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中国在二战当中,仅仅是从1937年到1945年就死亡了三千多万军民。如果往前推算,清末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日军在旅顺大屠杀,日寇在1931年占领中国东三省之后的屠杀政策。中国才是近代受伤害最大的国家,死亡人数比俄罗斯要多出好几倍。并且俄罗斯在二战之前一直是帝国主义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他们并没有损失多少。

而中国在死亡那么多人之后还是保持了较高的生育率,也从来没人把如今生育率低的原因归咎于二战。于是有网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俄罗斯人会吆喝,他们是因为二战才会导致生育率下降?

那首先要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苏联有多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希特勒下令德国士兵入侵苏联。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弱,虽然苏联军队也很强悍,可惜棋逢对手,谁也不可能占到绝对的便宜。德国军队入侵的速度非常快,他们的军费很多都是当时已经投降了的法国给提供的,从军费到武器,都是法国“贡献”的。作为德国当时的殖民地,法国对二战起到的负面作用无比大,正面作用几乎没有,而且是在军队还有一百多万士兵的情况下迅速投降。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战死的军人大概是两千万,其余饿死的还有更多,根据统计,苏联在整个二战中死了2660万人。这两千多万人包括军人也包括普通人民。

对于这个数字,我们目前无法肯定是绝对精确的。因为在斯大林执政时期,他所领导的政府对外公布的死亡人数是一千万人。可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外公布二战中苏联死了2700万人。这种做法,让他们公布的数据失去了一点点权威性和公信力。

苏联一些专家在研究之后甚至推测出,二战时期,苏联军民死亡人数应该是在4200万人。时至今日,俄罗斯官方给出的数据还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给出的那个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世巍先生写的有关于苏联和德国作战的书籍《东线41—45》,经过了许多考证。这本书里记载,苏联在二战之前,他们的人口达到了一亿九千万人之多。

这本书里也提及,斯大林在德国军队入侵之前,其实已经获悉希特勒的战争计划。但是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人都认为,德军应该不会顶着西伯利亚的严寒跑到苏联境内,除非是疯了。

就在德军入侵前一天,德国大使还和苏联大使在宴会上把酒言欢,言笑晏晏,约定要维护世界和平。没想到,第二天,德军撕毁协议,悍然入侵。所以斯大林等苏联人没有及时反应过来,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所以最开始才会兵败如山倒。

疏于防备是一点,另一点,苏联在德军入侵前进行了大清洗运动。这就导致部队里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死亡,损失了很多军队的人才。大清洗运动开始后,在中国红军队伍里的李德都被召回苏联,接受审判。其他人,更不用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因为大清洗运动而减弱,所以在战斗当中不占优势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苏联的战术也落后了许多。德军部队里的战斗进行了更新,比如最猛的闪电战。但是苏联的军队还固守成规,海军和陆军配合不当,多个兵种联合作战不仅没有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反而互相拖累。

美军曾经讥讽过,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作战是采用“压路机”战斗模式。什么意思呢?完全靠人海优势和强大的火力进行反击。

不仅如此,苏联军队的武器也落后于德军。这一点,德军充分要感谢法国人,法国人提供的经费和工厂,给他们提供了最先进的武器和充裕的战争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德军使用大型雷击舰的时候,苏联军队使用的是鱼雷艇。苏联的陆军使用的坦克还是没有装备电台的,全部依赖士兵摇动旗帜进行指挥,这种低效率会给战争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军队指挥方面,德军即使一个军官被苏联军人打死了,那么下级军官立马就可以顶上去正常指挥战斗,不影响整体作战效果。可是苏联军队的一个军官要是战死了,那么军队往往就要崩盘了。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和平时的作战训练完全不同,战斗力也不同。

阵亡的苏联士兵高达两千万,饿死的苏联人也不少,被战火害死的苏联人更不少。这要谈起苏联和德国的作战模式,德国士兵入侵一个苏联村庄之时,首先会用强大的火力开路,无辜的村民就这样死了很多。当苏联军队进行反攻的时候,他们也会用强大的火力覆盖一遍,无辜的村民又死了一堆。

无辜的村民要被敌我双方的火力覆盖五六遍,就算是铁人,那也扛不住。所以死于战争中的苏联人民人数不知道是多少。只要战争的号角吹响了,他们不是死于自己人之手,就是死于敌人之手。只要跑得慢,哪里都不是安全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当时下了一道命令,但凡是通敌的苏联人都是叛国者。按理说,通敌的里面有的被德军俘虏了,有的是举手投降的,有的是怕死当逃兵的,这些人也是被迫吧,身不由己。

但是斯大林不考虑这些,只要通敌了,统统判死刑。当事人必死无疑,他们的亲人亲戚也要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很难生存的地方。

如果有的“叛国者”没有被立刻处以死刑,那么就让这群人趟地雷。等到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战斗之时,先让这群人去趟地雷,看看哪里有地雷,给苏联军队预警。很多“叛国者”就是这么死在战场上的。

苏联人猜测,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对斯大林之前的政策很不友好,主要是因为二战中,赫鲁晓夫的儿子开着战机投降德军了。可是苏联的特工不是吃素的,他们把赫鲁晓夫的儿子绑架回到了苏联,执行了枪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苏联为了保证军队的供应,克扣老百姓。中国在二战时候也会以军队的需求为先,但是八路军新四军不和人民抢粮食,都是自己解决。但是苏联政府强迫苏联人民把所有好的粮食都送给军队,苏联老百姓吃黑列巴充饥,黑列巴里面还有木屑。饿死了不少人。

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作战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确实损失了几千万人,老百姓直到战争结束才慢慢过上好日子。

二战之后,苏联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上涨了,而且苏联的国力强盛。但是生育率却没有上升,很多俄罗斯人认为是二战的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苏联强大之时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资助了很多国家,比如古巴和越南。苏联资助这些国家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赔本,比如对古巴的援助,直到苏联解体,古巴还欠着一堆钱没有还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苏联解体之时,很多人的观念早已改变了。不得不说,这是全球性的改变,不是俄罗斯一家才有。生育率低,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痛,也是很多欧美国家的痛,如今亚洲部分国家也深刻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有专家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达,生育率低是必然的结果。但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更加懂得存在的意义和使命,而非一味为了个人的享乐就不履行自身的使命。

如果按照某些专家的说法,社会进步意味着人类越来越自私,自私到连生养下一代都不愿意,那这种自私也意味着自身基因和种族的断绝。

在战争年代,人们为了活下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续,付出生命的代价和敌人搏斗。到了所谓经济发达的时代,却鼓励只考虑自身短暂的快乐与否?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倒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生育孩子要到了考虑是否值得和回报多少的关卡,那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或者为什么会面临这种困境?哪个源头出了问题,造成了这么大的阻碍。

俄罗斯官方意识到了人口危机带来的巨大风险,比如人口数量迅速减少会带来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存续危机。俄罗斯女性在生产前,考虑的是最少生两个孩子,但是生育的时候,她们因为个人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和价值观影响,会自动减少生育的孩子数量。

俄罗斯政府为了鼓励生育,颁布了母亲资本法。2006年开始实行母亲资本法。具体的措施是,对二胎以及二胎以上的孩子给予补助。补助囊括教育、医疗、住房还有收入补贴。

如果是一胎家庭,在孩子一岁半之前,可以一个月领取1500卢布的补贴。二胎家庭,一个孩子一个月可以领取3000卢布。如果有的家庭有领养的孩子,也可以领取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孤儿院的孩子们,俄罗斯官方也拨款。2007年,发了6.77亿卢布给抚育孤儿的机构和领养孤儿的家庭。

母亲可以领取25万卢布的补贴,这些钱不计算税收,不收税,是全方位的补贴。

如果单从补贴的钱数来分析,好像是很多。但实际上,这是杯水车薪。因为这些钱只适用于孩子不满一岁半的情况。可是孩子一岁半之后,父母对孩子抚养的支出就没什么补贴了。

俄罗斯官方也许是想让孩子的母亲在生育后过渡一段不能工作的时间,但是对于广大的女性而言,这种过渡的意义不大。因为工作停滞和孩子后期抚养的投入是很大的,而政府的补贴只是一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短期的并且占比重不大的母亲资本法的补贴对俄罗斯男女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杯水车薪。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了解的读者大概知道,不是很好,尤其是近些年。

当经济前景一片迷茫而收入不高生活物价高的情况下,母亲资本法的补贴无法提升大家生娃的意愿。生孩子是容易的,养孩子是很难的,而且是一项持久的支出。

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年轻人的观念都在全球化之后发生了巨变。很多人只愿意生一个孩子,讲究优生优育。其次,有些国家的福利待遇是很高的,导致一些人觉得没必要生养那么多孩子为养老作为储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的福利待遇也很高,他们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大家都只看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想拖累孩子也不想被孩子拖累。如果说这种想法自私,那也要考虑,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究竟是哪个源头被破坏了,会导致这种现象的普遍发生。

俄罗斯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不是俄罗斯的伤痛,而是很多国家的伤痛。是个国际问题,而非某个国家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