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有一种树,臭椿它并不招人喜欢,因为它的外表普普通通,而且全身上下还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刺鼻气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长期以来,臭椿树在人们的眼中只不过是一种无足轻重、默默无闻的乡下树木,几乎无人问津,也无人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谁能想到这株外表平凡无奇的臭椿树,竟然在西方文明的土地上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里大行其道,成为了"秃鹰"们心头一块永远解不开的疙瘩和梦魇实在是一段振聋发聩的臭椿传奇,让我们今天一窥究竟。

«——【·美国引进臭椿·】——»

要追溯臭椿如何开始在美国扎根的源头,我们不得不说起30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一位来自欧洲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各地游历观光,无意中在中原大地的某个角落偶然发现了这种独树一格、姿态古怪的植物——臭椿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这位欧洲传教士对臭椿奇特的外形很感兴趣,他简直不理解一种树木怎么可能长成这副模样,看起来如此怪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一时兴起,他干脆连根带叶将一整棵臭椿树完整地挖了起来,带回了遥远的法国故乡,放在自家的花园中细细品味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知道老天爷真是太有戏剧性了!就在几年之后,这株被带回欧洲的臭椿"留学生"瞬间爆红,竟然在整个欧洲地区掀起了一股臭椿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前赴后继,纷纷慕名前来观赏这种外来的奇特植物。尽管臭椿树长得不算太招人喜欢,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和茂盛的枝叶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十分壮观。

臭椿树就凭借这份独特的卖相,在欧洲广受各地园丁和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天堂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这个中国原生植物随着欧洲人的足迹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最终辗转来到了遥远的北美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美国人也把臭椿树当做了一种珍贵的艺术品种,在城市各处种植起来做观赏树。

«——【·成为梦魇·】——»

可是,没有人想到,这种被美国人当初如此崇敬推崇的"天堂树",后来却会变成他们心头永远的梦魇。

长期以来,在美国人宽松放养的温室政策下,臭椿树在这里吃喝无忧,"身体"一点点变大,最终演变成了一头彪形大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臭椿习性凶猛,自私自利,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受任何约束和规则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最终导致它在美国的各种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城镇乡村无一幸免,处处皆可见到它张狂泼辣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哪里还是美国人当年期盼的那种"艺术天堂"?简直就是臭椿树制造的一片"生态地狱"啊!

更可怕的是,这种植物竟然还有一个超级"危险"的本领——就是它的枝干被砍伐后,枯木逢春很快就会发出新芽,根本不给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种去而复返、屡教不改的"不死树精",美国人的内心无不愁云惨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每年不得不拿出数以亿计的经费用于治理,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却始终无法达到扑空野草的效果,反而让臭椿树越发张狂泼辣!

最后,这个自诩"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在面对一棵树木时终于束手无策,不得不硬着头皮狠狠承认失败,我输了,我彻底服气了,你们臭椿树真是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以后,曾经被冠以"天堂树"美名的臭椿,彻底蜕变成了"地狱树"的代名词,也成为了美国生态环境领域最令人头痛的"公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这样一场血淋淋的生态挫折,美国人这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的臭椿树根本不是什么闲散躺平的主,而是一个十足的"狠角色"!

«——【·为何在中国没事?·】——»

当年中国人把它视作一种俗不可耐的小物件,其实也并非是一种天真和盲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中国的生态环境非常独特,具有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生物多样性。

就连臭椿树这种个性放浪不羁、行为横肉的家伙,也总有一些克星和制衡力量对其予以遏制和约束,注定不可能任性横行无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那些以吸食臭椿树体内汁液为生的昆虫,无疑就是臭椿树最大的天敌之一。

它们能将臭椿树作为自己的粮食来源,不断吸食其中的养分,从而有效减缓和限制臭椿树的生长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些小小的虫子,那些平时爱在树木上开疮打洞筑巢的松鼠之流,同样也是臭椿树的克星和"劲敌"它们无意中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臭椿树的疯狂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中国这个生物大家庭中,也还存在着很多其他一些植食性的野生动物,它们也乐意在臭椿树的枝干上斟酌把玩一番,削弱了臭椿树的生命力。

可以说,臭椿之所以能在中国世世代代平平安安地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生于东土,在残酷的"物竞天择"考验中才能活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虽顽强好斗,但终究只是一个小小的战士,而非无所不能的霸主,所以无法在家乡这种生态大家庭中肆意妄为,挥霍自己的"权威"。

可是,一旦臭椿树离开了这个生态圈,来到一个生物相对比较单一的国度,那股子野蛮霸道的劲头便迅速暴露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难合理推论,这正是臭椿树在美国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于美国这个"客场"来说,臭椿树完全是一种"外来客",它从来都不曾在这里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美国人才会在遭遇臭椿树的入侵时措手不及,最终酿成了大祸。

«——【·臭椿的合理利用·】——»

相较于美国人对臭椿树的无能为力和无计可施,中国人的反应则显得游刃有余,成竹在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一直就把这种树木的木材和叶子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简直就是一个驯化臭椿树的经典教科书式范例。

首先,我们不但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臭椿树各种各样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对它的狡猾性格和危险倾向了如指掌,做到了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木材虽然质地不太硬朽,但燃烧起来却可以成为一种很不错的生物质能源,为寒冬取暖踩足了底气。

用这种方式,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臭椿树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无家可归"和"滥用滥植"等窘境,让这种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不会到处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有趣的是,在中国的很多地区,臭椿树的树叶还被人们用于饲养樗蚕,也就是以臭椿叶做主食的一种蚕种。

然后,用樗蚕织出的丝绸也被称作椿丝或槐丝,质地坚韧细密,色泽温润,遍布万家灯火,是名副其实的上等货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中国人用极富智慧和匠心的养护之道,很好地化解和规避了臭椿树那种无序的野蛮生长方式,达到了与它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从这些用武之地来看,我们中华儿女对待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东西,无一不是用之有道理、存之有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观美国对待臭椿树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生态问题上的不同理念。

他们试图以人类为中心,以控制和消灭的方式来解决臭椿树带来的困扰,却忽略了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见效,但从长远来看,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更多无法预见的后果。

臭椿树在美国的泛滥,是对人类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并忽视其潜在影响的警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提醒我们,对待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审慎和谦卑,尊重其原有的生存环境和习性,而不是简单地以喜好或厌恶来决定其生死。

从臭椿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对待自然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在处理臭椿树的问题上得到了体现。

而西方文化中强调的独立和控制,却在臭椿树的案例中显得力不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臭椿树的传奇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案例,更是一个关于生态伦理、环境保护和文化差异的深刻寓言。

它敦促我们反思人类的行为,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寻求更加智慧、和谐的共处之道。

«——【·结语·】——»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尊重自然、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每个社会的责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土生态,还要警惕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我们需要借鉴东方的智慧,以和谐共存的哲学指导行动,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让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得以繁荣生长。

信息来源:

1.国家公园管理局 臭椿:为庸材“黑历史”正名(3) 2019-08-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