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在长寿县一个叫傅德辉的地主家里,工作人员找到一张写有“朱德”的欠条。

工作人员十分惊讶,马上指着欠条问“朱德”是谁,地主不慌不忙地回答:“就是北京的朱总司令嘛,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我借给他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时的一张欠条

工作人员以为地主在说谎,但事关重大,还是汇报了上去,不料过了数日,竟收到了朱德本人拍出的电报:“确有此事,傅德辉曾借我100大洋,你们不要为难他。”这叫所有人大吃一惊。

朱德和傅德辉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他又为什么找傅德辉借钱呢?

朱德在北京得知傅德辉的消息后,大喜过望,马上致电称:“德国留学间,傅德辉曾借与我100大洋。”还热情地询问傅德辉的近况。

之后,朱德徘徊在办公桌前,陷入了久远的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

朱德青年时期经历过科举,他十分聪明,相继通过了乡试、县试,可惜没来得及考取功名,清政府便倒台了。

动荡的局势下,满腹经纶的朱德决定弃笔从戎,朱德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之后还参加了云南革命。

朱德当兵期间接触了马克思的书籍,他产生了发动人民群众拯救中国的念头,而朱德所在的是一支军阀的部队,在他们眼中,老百姓毫无地位可言,朱德自觉和军队理念格格不入,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到上海去找陈独秀,陈独秀了解到他的履历后,以“朱德依旧向往军阀生活”拒绝了请求。朱德觉得自己资历尚欠,的确没有入党的资格,于是打算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看看。

身在异乡,语言不通是第一个问题,但是通过学习,朱德两个月后便能够正常交流了,而新的危机也产生了,他的财政开始捉襟见肘。

朱德的家庭原本就不富裕,而且他在当兵时两袖清风,因此也没攒下什么钱财。朱德的留学生活陷入困顿,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傅德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和傅德辉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们都想要救国,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和朱德这类家境贫穷,要靠打工来维持生计的学生不同,傅德辉家境殷实,祖辈都是地主,生活过得十分滋润。

傅德辉生性温厚,为人仗义,他没有富家子弟骄奢纵乐的坏习惯,反而喜欢帮助贫困但有志向的同学。傅德辉留学久了,德语练得很好,朱德喜欢读德文书,每当他有读不懂的地方时,总去请教傅德辉,傅德辉对朱德有求必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朱德

朱傅二人友谊深厚,常坐在一起谈论中国的未来。当时的朱德已经确认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傅德辉认为中国之所以衰弱,是因为工业底蕴不足,没能发展起来民族资本主义,尤其在被列强打开国门后,中国长期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欺凌,所以傅德辉希望通过实业救国,他在国内读完大学,自觉知识不够,于是通过出国深造的方式进一步学习,打算学成后报效国家。

傅德辉在课余经常做翻译工作赚外快,他还拿赚来的钱开了一家豆腐店,德国人对豆腐十分稀罕,常来光顾他的店铺,傅德辉成了一个“小财主”。虽然喜欢赚钱,但傅德辉不是贪财之人,朋友有难时,他总会慷慨解囊,毫不吝惜。

一个国家的人在外国相互帮助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群志向相同的年轻人,但像傅德辉这样无私的可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朱德

那时的留学圈里,傅德辉算是一个名人,很多留学生在生活困难的时候都会找他,傅德辉看在同志的面子上从不拒绝。大家在借过钱以后,都会主动打一个欠条,表示绝不拖欠。

傅德辉其实并不打算要债,但他为了维护同学们的自尊心,选择欣然接受,他将这些欠条保存下来,只是留作纪念。

1925年,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朱德对枪击事件非常愤怒,他与同伴们加入工人运动,给国内声援。因为他总是奔赴在革命第一线,所以德国警察早早就盯上他了,在一次行动里,朱德被抓进牢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

那时苏联刚成立没多久,欧洲弥漫着一股反苏反共产的浪潮,一般来说,被捕人员只要不是重罪,羁押三天就给放出来了,但因为朱德是共产党人,一直被关在狱里。后来朱德被保释出来,但也被德国政府下了驱逐令。

党组织决定派遣朱德到苏联去,那里的红色氛围更浓厚,朱德大喜过望,但他马上又有了难题,去苏联同样需要自费,自己哪来这么多钱呢?

仅靠勤工俭学可负担不起去苏联的费用,朱德考虑再三,不得不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就在这时,傅德辉挺身而出,他看朱德志向高远,还有一腔的革命热情,当即掏出100大洋支援他,朱德感激涕零,他写下欠条,并对傅德辉说:“这份恩情我将铭记在心,来日必涌泉相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

朱德匆匆赶赴苏联,这张欠条也成了两人最后的交集。

那个年代通信不发达,想寻找失散的朋友如同大海捞针,朱德几次想找傅德辉还钱,但由于战乱和封锁多重因素,始终没能如愿,这次接到有关傅德辉的消息,朱德大喜过望,忙托人带去消息:“傅德辉不是坏人,他是个优秀的革命群众和科研人才,你们不要为难他!”

长寿县委对这件事十分惊讶,他们没想到,一个破败的地主居然跟朱总司令有这么深的渊源。经过对欠条仔细盘查后,他们发现欠条的确都是德国时期写成的,而且里面落款的人很多都是后来的革命干将。这说明,傅德辉不是传统上剥削农民的地主,而是一心支持革命的进步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

由于家中有基业,傅德辉曾被划为地主,成了改造的对象,不少人曾把傅德辉描述成自私自利,阴险狡诈的蛀虫。所幸这张欠条落入了朱德眼中,在他的作证下,傅德辉免遭了不白之冤。

两人分别几十年,彼此都十分怀念,朱德热情地邀请傅德辉到北京做客。时光荏苒,再见面时,两人都从年轻小伙变成了迟暮老人,朱德亲自迎接,看着双鬓斑白的彼此,两人热泪纵横,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阵慰问后,两人都对对方后来的经历很感兴趣。

当年朱德拿到100大洋后,马上离开德国,到苏联进修,在苏联,朱德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信念更坚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

不久,北伐战争爆发,朱德忙回国参与革命,之后的日子里,朱德跟随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从反围剿到长征,从抗日到解放。朱德奔赴战场,在革命生涯中挥洒自己的血汗,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傅德辉也实现了自己实业救国的理想,结束留学生涯后,傅德辉回到四川老家,马上把热情投放到家乡建设中去,他和几个朋友开了家水泥厂,希望振兴民族工业。

傅德辉诚信经营,靠着真才实干逐渐把水泥厂做了起来。傅德辉鄙视结党营私的鼠辈,所以不做溜须拍马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他成了很多官僚和同行的眼中钉。乱世中,由于没有靠山,傅德辉的水泥厂遭到了多方挤压。本来几个朋友打算一心实干,后来,由于利益纷争,傅德辉和朋友之间也出现了嫌隙,眼看着水泥厂一天天衰败下去,暴脾气的傅德辉愤而与朋友断绝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泥厂

傅德辉为了挽救水泥厂,尝试了多种办法,但随着国民党在与共产党的战争中不断失利,反动的国民政府开始加紧剥削像傅德辉这样的民族企业家,傅德辉的心血终于破产了。

傅德辉不在乎钱,破产了重头来过就行了,但是欠下的工人工资怎么办呢?

傅德辉变卖了水泥厂,先偿还了欠款和一部分工资。傅德辉不忍心看工人吃亏,不足的部分便通过出售家业来还清,就这样,傅德辉结清了工人的所有工资。

经历挫折后,傅德辉觉得心灰意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傅德辉发觉自己在乱世中的渺小,无奈之下回到了乡下,经营起了祖辈留下的土地,因为傅德辉的家族原本就很富有,继承产业后,傅德辉一下子成了地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与大家印象中的地主不同的是,傅德辉是一个有仁心的爱国人士,他放弃实干,回来经营土地,本就是人生失意后无法选择的结果。他虽然跟其他地主一样雇佣佃农耕种土地,但从没做过仗势欺人的事,相反,他十分怜悯农民,如同在德国帮助朱德那样,村里哪家人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解囊的。

凭借着殷厚的家底,傅德辉这些年过得还不错,只是可惜了他渊博的知识,空有一身能耐却无处施展。

多年以来,傅德辉其实一直在关注着国家动态,他知道自己的朋友朱德当了大官,但从来没想过用过去的恩惠给自己换点回报,可见,他对朱德的友情是至真至诚的。

朱德听到傅德辉的经历后,也感慨万千,他知道傅德辉虽岁数大了,但本事还在,而且对建设祖国的热情没有消散,于是建议给傅德辉找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一段时间里,朱德带傅德辉参观北京的大学和工厂,还督促他在北京进行了三个月的学习,以便适应新中国的氛围。这段经历让傅德辉大开眼界,心里的忧郁也一扫而光,鉴于傅德辉曾对国家工业有突出贡献,回乡后也没有做过欺压百姓的事,朱德向组织推荐了傅德辉。

组织认可了傅德辉的能力,认为他是个可以建设祖国的科研人才,给他提供了岗位。晚年的傅德辉本以为将在平淡中度过余生,没想到还能继续发展长处,心情也变得舒畅。

回到四川后,他重拾了化学课本,还被任命为工业厅化验室主任,在这里,他投身工作,才能得到展现。几年后,他又在西南工业部从事化学相关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傅德辉的余生都用来建设祖国,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真正的友谊不一定轰轰烈烈,而是雪中送炭和细水长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情谊就浓缩在一张小纸片里,当你陷入危难时,朋友出手相助;当你功成名就时,朋友不求回报,默默祝福。当你再次看到朋友,你朝他挥挥手,他又笑着加入你的行列,为了共同的事业不懈奋斗。

一张欠条,让我们看到了朱总司令和傅德辉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让我们看见了老一辈革命家报效祖国的宏伟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