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8月,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阅兵仪式举办在即,但此刻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却是眉头紧锁,神态肃穆。

原来,彼时苏联的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和4个空军军团正盘踞在中苏边境,预谋找准时机,对我国发动毁灭性的“核打击”。

考虑到我国几十万百姓的安全,爱民如子的周总理忧心如焚。但毛主席听后,却笑呵呵的说了一句话,瞬间就令周总理眉头舒展。那么,伟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苏交恶 祸患暗伏

1969年8月28日,夏末初秋交际的一个深夜,周总理照常伏在办公室的桌子前批阅文件。忽然外面急匆匆跑进来一个警卫员,将一份英文报纸递到他的手中。周总理放下笔,扫了眼报纸上的内容,头条上的“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让他瞬间睁大眼睛。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就开始渐行渐远。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苏联因为在抗战时没少当中国的“金主”,自诩劳苦功高,所以觉得中国应当投桃报李,心甘情愿的当苏联这个老大哥的“跑腿小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为了搭建中苏长波电台、进一步控制我国领海,苏联曾多次威胁共产党在军事和外交上屈从苏联,但毛主席每次都斩钉截铁的予以回绝。这是事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国家大事,何况这些年来,中国已经受尽了被侵略的屈辱,若是答应苏联,岂不是置民众安危于不顾?

苏联显然没料到中国会这样硬气,按照它的构想,这些年中国一直对苏联客客气气,自己当中国的“老大哥”也没什么不合理。难不成是因为独立了,所以才有底气翻脸不认人?为了报复中国,苏联开始千方百计地给中国找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开始,苏联方面下令撤走了所有留在中国的苏方外援人员。建国初期,为了帮助我国恢复生产建设,苏联政府曾派遣过一批技术人员和专家赴华指导。也正因如此,苏联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撤走外援,中国的发展速度必定减缓,到时候还不是要转过头向它寻求帮助?

但苏联的这一举动并没对我国产生太大影响,随着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国家的各方面建设都在稳步推进,用实力“打脸”苏联。即使没了苏联帮忙,自立自强的中国人也能用双手闯出一片天。苏联自然是勃然大怒,这让它世界第二大国的地位往哪儿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8月,中印两国爆发大规模边境冲突后,苏联自感时机已到,便在关键时刻给我国来了一招“反水”。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它,非但没选择仗义相助,反而明目张胆的当起了印度的“盟友”,甚至还将中苏关系恶化的问题扩大化,严重损害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名誉。

苏联此举可谓用心险恶,当时的新中国正逢自然灾害高发期,老百姓们都面临着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艰难处境。可即使明知我国深陷水火,苏联却还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借着国际舆论往我国引入了大量反华势力,还咄咄逼人的向我国逼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勃日列涅夫

我国政府虽然感到气愤,但也只能无奈照做。虽然最终还清了债,但我国的多个省市也被卷入了更严重的饥荒。1964年勃日列涅夫上台后,更是当起了“反华急先锋”,高举着苏联霸权主义的旗帜,在短短五年内连续连续挑拨4000余次边境冲突,频繁制造流血事件。

如果说,之前的苏联领导人对中国还只是抱有打压心态,那么勃日列涅夫的当政则无疑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推到了不可挽回的深渊。爆发于1969年3月2日的“珍宝岛事件”,则标志着中苏关系彻底打破冷战制衡,进入全面的战争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的起因源于苏联边防军擅自闯入我国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开枪残忍杀害了六名解放军战士。这件事引发了我国政府的强烈谴责,为了反击苏联,我国出动边防部队驱逐了入侵珍宝岛的所有苏军。没成想苏联竟仍不死心,很快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新一轮军事行动。

1969年3月15日,天色刚亮,苏军便携带着六辆装甲车、六辆坦克、三架战机气势汹汹的杀向珍宝岛。他们这次铆足了劲,打算利用陆空夹击对我军朱棣施行毁灭性打击。万幸的是,边防部队早有预备,借助反坦克地雷陷阱压制住敌人,打乱了敌人的进攻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激战后,我国边防部队取得了歼敌数百人、缴获大量地面重型武器的伟大战果。此战重重的挫败了苏联的威风,也弘扬了中国军人英勇善战的优秀军事素养。消息传来,远在苏联莫斯科的勃日列涅夫气得破口大骂,咬牙切齿的训斥着属下:

“我们出动了三架飞机,到最后竟然还打不过一个没飞机的中国?荒诞,太荒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边,听闻我军在珍宝岛首战告捷的毛主席,也同样眉头紧锁。虽然伟人已经下令不再继续和苏联对战,但以对方睚眦必报的脾性,只怕日后还会卷土重来,和中国再次爆发军事冲突。

可是,以当下中国的现状,和苏联开战又实在有些困难。一方面,国内才刚摆脱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如今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国家的各方面都亟待恢复。另一方面,中国此前遭受过的那些战争摧残还没消除,眼下军事实力尚不充沛,是无法和苏军长久对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也的确印证了毛主席的顾虑。珍宝岛事件结束不久,勃日列涅夫便召集全体苏联高层,针对如何反击中国进行商榷。会议上,以勃日列涅夫为首的“主战派”和“亲中派”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敲定以核打击的方式,对中国进行精准报复。

按照勃日列涅夫的设想,只要派出飞机炸毁中国酒泉、罗布泊等核设施基地,再摧毁中国的各处重要城市,中国必定乖乖向苏联俯首称臣。不过,考虑到和美国有过核武器的盟约,为了避免“伤及无辜”,勃日列涅夫提前和美国打了招呼,这下另一边的尼克松,没法淡定了。

夹在其中 如何抉择

实际上,早在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事件”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就已在暗中关注着苏联的动向。中苏两国在抗战时期,本来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却一下子演变成反目成仇的敌人。基于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到底是该和苏联强强联手,还是和中国一起打压苏联呢?

如果换做珍宝岛事件发生以前,尼克松必定会选择前者。那时比起中苏关系,他更专注于越南。因此对这场中苏冲突的起源,尼克松前期了解的并不多。如果不是后来看到了一张珍宝岛的战略地图,发现冲突位置距离苏联铁路更近,恐怕他还会认为是中国先挑的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

随后,美方收集到的一项秘密数据更是证明了这点。据资料显示,苏联在事件发生前后的三年里,已经暗中在中苏边境增加了一倍的苏联陆军师兵力。不难预见,一旦苏联成功入侵中国,美国乃至其他国家未来也难保会成为下一个“被宰羔羊”。

这下尼克松终于如梦方醒,意识到苏联的野心并不仅在中国,而是在于通过中国,逐步在全世界建立霸权主义。如此一来,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便也受到了威胁,若要化解危机,摆在尼克松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联中抗苏,和中国缓和外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尼克松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勃日列涅夫透露给自己的“小道消息”。勃日列涅夫声称,要在近期对中国发动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如果将这个消息通过报刊传达给中方领导人,那自己是不是也算为中美关系“推波助澜”了一把?

就这样,在尼克松的暗箱操作下,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刊登了《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新闻,正是周总理看到的那一条。得知消息后的周总理大惊,当即就赶到毛主席那里商讨对策。

伟人出招 转危为安

按照周总理的意思,他本来是建议推迟阅兵仪式的。按照安排,国庆当天的阅兵仪式结束后,现场的数万人还会参与群众庆祝活动。这正是人员密集的高峰时段,如果苏联方面提前获知了消息,会不会趁火打劫,对天安门广场发动偷袭?

虽然彼时离国庆节仅剩33天,但倘若及时改变时间,或许就能避免群众受袭的危险。毛主席一言不发的盯着报纸上的新闻,拿着香烟抽了几口,摇头否决了周总理的提议。在他看来,仓促取消集会多少有些“杞人忧天”。如果真这样做,会不会更让苏联变本加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毛主席认为集会应当如期举行。 这种情况并不是毛主席第一次碰到,昔日新中国刚建立时,蒋介石派来的敌特就曾试图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捣乱。还好,伟人及时安排公安部门将这些敌特悉数抓获,这才化解了地面危机。

至于防范空中敌特力量方面,毛主席也想出了解决之策。首先,将开国大典的时间从上午10点延长到下午3点。这样一来,敌机碍于夜间飞行的风险,自然就不敢再贸然发动偷袭。同时,还避免了我军因夜间飞行能力差出现失误,可谓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二十多年后的1969年,我国面对空中危机已不必再采用这样的老方法了。这些年里,我国的航空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还培养除了一批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有了性能优良的飞机和能力出色的飞行员“护驾”,苏联是没办法从空中捣乱的。

不过,考虑到苏联方面放话称要对我国施行“核打击”,毛主席也给出了他的建议。苏联这么做肯定是为了用核武器震慑中国,但勃日列涅夫并不知道,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已经取得成效。因此,毛主席要求周总理秘密进行两次原子弹测试,来一招“敲山震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倒想开开眼,看看(苏联)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实在不行,我们也搞两颗原子弹,吓吓他们嘛!等他们再反应过来,我们的节日也早就过完了!”

周总理欣然同意,随即在9月28日和29日这两天,于戈壁滩分别安排了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试验成功后,我国媒体一改往日公开庆祝的报道风格,选择集体沉默。果不其然,在检测到我国的能量震动信号后,苏联方面被明显唬住了,思想也出现了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在各处的军事基地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增加了中苏边境的防御兵力,并安排党内高层撤离北京。这是最坏的打算,倘若苏联真要打过来,那共产党就用光核武器,将它们统统打到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再带着老百姓们“极速搬家”到其他国家。这下不止勃日列涅夫,尼克松也有些慌了。

在亚洲各国建立的军事基地,可是美国政府呕心沥血搭建起来的“宝贝疙瘩”,尼克松断不能因为苏联赔光自己的心血。为了保住军事基地,美国义正词严的对苏联发出警告,如若苏方执意违反《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那美方必将对苏联采取相应的核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毛主席极富远见的战略决策和美国方面的双重施压下,苏联最终不得不放弃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反击计划。通过这次危机,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伟人的高明,感受到了他独居眼光的军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