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百度前副总裁璩静在抖音等平台开始发布系列短视频,涉及员工管理、职场关系等方面,言辞犀利。她表示,“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和员工只是雇佣关系,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又不是她的婆婆,我只关心结果,我们只是雇佣关系”等。这些言论引起了公众的热议和批评,许多网友认为她的言论过于冷漠和缺乏人情味。

在舆论压力下,璩静在5月9日凌晨通过朋友圈发文道歉,9日晚间,媒体确认璩静已经从百度离职。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职场文化、员工权益等问题的关注,也对企业高管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 2024年5月1日至2024年5月13日,全网相关舆情累计扩散29.9万篇次。#百度副总裁称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 、#百度副总裁5天涨粉百万账号系购买# 、#百度公关副总裁办公室抽打小人泄愤#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8个平台热搜榜,累计上榜词条130个,累计在榜时长达890.6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博是主要传播渠道,占比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舆情焦点

1、对企业管理、职场文化等方面的思考

舆论的主流视角集中于璩静不体恤下属、对下属盛气凌人、过度注重向上管理的职场风格,这一态度引发了公众对企业管理、职场文化及其背后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底层“打工人”与“社会精英”或“领导”之间的阶层矛盾以及劳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尖锐和敏感。尽管璩静的发言可能揭示了职场中的一些残酷真相,但她忽略“打工人”情感的言论,以及咄咄逼人、训斥下属的态度,无疑成为了公众愤怒情绪的导火索,加剧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紧张关系,对百度企业的形象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2、百度企业形象再次受损,企业文化引人质疑

2016年4月,"魏则西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百度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给百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每当人们提起百度,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院。璩静此次言论风波,在首页和视频内容里处处强调百度公关一号位的身份,让公众自发联想到百度的价值观,不少自媒体和网友重提“魏则西事件”,使百度企业形象再次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参哥是谁?

璩静争议事件的爆发,让她背后的“师父”抖音网红参哥得以迅速走入主流互联网的视线。据媒体报道,大约三个月前,璩静前往烟台交费5980元,上了三天参哥的“抖音操盘手课”。“网红参哥初中学历靠卖海参发迹”、“网红海参哥私董会收费8万”、“网红参哥称自己的公司就是在捡钱”、“跟着海参哥做IP花了200万变现0元”、“把百度副总裁璩静忽悠瘸了的是个钳工”等话题不断出现在各平台热榜。网友不仅发出感叹“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应该学会“对高管祛魅”,“对大厂祛魅”。腾讯《深网》栏目,对参哥进行了详细报道《起底私董会:脚踩璩静,草根参哥反向收割大厂精英》。

4、百度璩静事件引多家外媒报道

5月10日,外媒开始密集报道百度璩静事件,BBC、彭博社、财富杂志、卫报、日经亚洲均有发文,甚至登上了英国《金融时报》的头版。《金融时报》在头版文章中,报道了璩静的各种言论,以及她在办公室里带动员工“打纸人”发泄不满等现象,而且《金融时报》在报道中指出,这位公关负责人的一些言论,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但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对企业工作文化的担忧。网友对此评论“资本家看了都流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GR和PR各自的专业性

部分自媒体和网友注意到璩静的简历信息:外交学院毕业,新华社工作多年,后曾任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副总裁、华为中国媒体事务部部长,百度副总裁(VP),负责集团公关部门工作。KOL@万能的大熊(粉丝245.5w)认为璩静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GR(Government Relationship),认为其翻车是因为对C端宣传不熟悉。还有KOL从“舆宣领域的政商旋转门”视角分析了此次事件,详见微信公众号“金靴炮打宫”发文《百度璩静事件,不止是一场职场闹剧》(粉丝68.7w)。

各方观点

1、主流媒体

人民日报评论:让每个劳动者都被温柔以待

“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如何给予劳动者更好环境和充分尊重,仍是一个需要着力的社会议题。企业经营目标与员工权益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张力。但两者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不仅是一两家企业的事,更是社会课题。国内外有这样的共识:中国劳动者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劳动群体之一。踏实奋斗、热爱生活的中国劳动者,值得更多关爱、更充分的尊重。”

新京报:企业形象输出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形象输出诉求,社交媒体时代,一些企业也普遍面临“流量焦虑”。但输出企业形象,不能剑走偏锋,更不能走火入魔。璩静此次在个人社交账号发表的争议言论,就表现得太功利、太心急,最终遭到了反噬。应当明白,靠企业形象输出赋能的前提,是这家企业拥有良好的“内容素材”。这来源于企业良好的经营局面、积极向上的企业家精神、对员工的良好关怀以及对社会治理的贡献等。”

青年报:“霸总”人设翻车,是职场“人性”对“狼性”的反击

“企业打造个人IP,必须摒弃职位上带来的自上而下的傲慢,学会与大众共情,个人IP不是自媒体。可如果从璩静翻车事件中吸取的教训,只是改善企业高管“网红”化的表达方式,带来的价值是有限的。营销上讲“人性”,职场上继续讲“狼性”,那么“人性”对“狼性”的反击永远不会消失。”

澎湃新闻:尊重每一位员工,不单单是一种礼貌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员工。尊重并不单单是一种礼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这句话不会过时。

2、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主要认为璩静言论比较冷血,态度高高在上,占比约63%,其离职时也被网友嘲讽“被秒批”,占比约19%;还有6%的网友评论认为“话糙理不糙”,只是说了实话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师观察

璩静所表达的忽视员工情感、过度强调工作结果的价值观,显然与当今社会对企业责任日益增高的要求相冲突,因此激起了公众的广泛质疑和严厉批评。作为百度的高管,她的言论不仅代表了她个人的观点,更直接关联到百度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给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此次的言论风波,或许正是源于当前一些企业对于流量和关注的过度焦虑。此事件也为企业高管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亲自下场打造网红IP时需格外谨慎,因为IP的个人风险与企业风险紧密相连,稍有不慎便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