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棚改拆迁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逐渐浮现,其中预制板楼的问题尤为突出。

预制板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曾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利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将水泥灌入建筑构件模具中,待水泥风干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安装。

这种建筑方式在上世纪70、80年代尤为盛行,主要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出资建造,以解决职工的居住问题,预制板楼以其低成本、快速建造的特点,迅速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居住需求。

然而,近年来,全面拆除预制板楼的呼声日益高涨,这背后既反映了人们对更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追求,也揭示了预制板楼本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具体来说,预制板楼主要有以下5大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预制板房的使用寿命短

预制板房主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满足快速解决职工居住需求而建造的。由于当时的建造技术和材料水平有限,预制板房的设计使用寿命普遍较短,一般仅为30-40年。

相比之下,现代商品房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达到70年甚至更久,这意味着,很多预制板房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里就已经达到了其使用寿命的极限,房屋的主体结构开始老化,各项设施也逐渐失效。

这种老化现象不仅影响了房屋的美观和舒适度,更重要的是对居民的安全构成了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板房的屋顶、墙体、地板等部位可能出现开裂、变形、漏水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由于预制板房的电气线路和管道系统也往往存在老化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或水灾等意外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预制板房的抗震性能差

由于预制板房大多采用水泥构件拼接而成,缺乏足够的钢筋加固,因此其整体结构强度相对较低,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这类房屋往往难以承受强烈的震动和冲击,容易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

这一点在汶川大地震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当时,大量预制板楼房在地震中倒塌,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一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预制板房在抗震性能方面的严重不足。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水平的提高,现代建筑在抗震性能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对于已经存在的预制板房来说,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历史原因,改善其抗震性能并非易事。

因此,对于这类房屋,我们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预制板房的地面容易渗水

预制板房的建筑构件主要采用水泥浇灌而成,而在构件内部并没有钢筋加固。这种结构方式虽然简化了施工过程,降低了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构件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这是由于水泥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长时间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和内部应力的影响,水泥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开裂。

此外,预制板房在构件拼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由于构件之间是通过一定的工艺进行拼接的,因此难免存在缝隙。这些缝隙在正常情况下或许不会对房屋的使用造成太大影响,但一旦出现楼上漏水的情况,这些缝隙就会成为水流的通道,导致楼下居民遭受水患。尤其是在雨季或水管爆裂等突发情况下,预制板房的防渗水能力更是显得捉襟见肘。

与现代商品房相比,预制板房在防渗水能力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现代商品房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防水材料和防水工艺的应用,通过多层防水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房屋具备良好的防渗水能力。而预制板房由于受制于其固有的建筑结构和施工方式,很难达到现代商品房的防渗水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隔音、隔热的效果很差

由于预制板房的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其隔音和隔热效果往往不佳。在隔音方面,预制板房的墙体和楼板相对较薄,且构件之间的缝隙也容易导致声音的传播。因此,当隔壁居民发出声响时,这里的住户往往能够清晰地听到。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还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在隔热方面,预制板房的保温性能同样不尽如人意。由于墙体和楼板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预制板房在夏季往往难以抵挡高温的侵袭,导致室内闷热难耐;而在冬季,则难以抵御严寒的侵扰,使得室内温度与室外相差无几。这种不良的隔热效果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舒适度,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费用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预制板房在防渗水和隔音隔热方面的缺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进。在防渗水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构件之间的密封性、采用更先进的防水材料和技术来提高房屋的防渗水能力,同时,对于已经出现渗水问题的房屋,应及时进行修缮和加固,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隔音隔热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墙体和楼板的厚度、采用隔音隔热材料和技术来改善房屋的隔音隔热效果,例如,可以在墙体内部填充隔音材料、在楼板下方设置保温层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来优化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当然,对于已经存在的预制板房,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其缺陷带来的不便。例如,在夏季可以通过增加遮阳设施、使用空调等方式来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则可以通过加强保暖措施、使用取暖设备等方式来提高室内温度。同时,对于隔音问题,可以通过在墙体和楼板上加装隔音材料、调整家具布局等方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预制板房的结构难改动

在现代商品房设计中,为了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和审美,房屋的结构往往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对房型进行适当的改造,比如敲掉部分非承重墙以扩大空间,或是重新规划室内布局。这种灵活性不仅提升了居住体验,也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然而,预制板房在结构上的局限性却使其难以享受这种灵活性。由于预制板房采用的是预制构件组装而成,其承重墙往往与整个房屋结构紧密相连,一旦拆除或改动,将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预制板房的房型和结构一旦确定,便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改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预制板房在房型设计上也存在明显的人性化缺失。由于预制板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建筑技术都相对落后,对于房屋设计的考虑也相对简单,在追求快速建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房型的人性化设计。

简单来说,预制板房的房型往往较为单一,缺乏变化和个性。厨房和卫生间等生活空间的设计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没有窗户或通风不良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居住的舒适度,也增加了日常生活的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为何预制板房不能全面拆除?

尽管近年来社会上对于预制板房“全面拆除”的呼声不断高涨,但国内并未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强制拆除。各地也在对待预制板房的问题上显得相当审慎和稳妥,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考量。

根据2023年推出的《建筑节能条例》,虽然明确禁止了预制板房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但对于存量预制板房的处理,却给出了逐步拆除、有序过渡的指示,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部分房屋可以适当修缮和改造

部分预制板房虽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但经过妥善的保养和维护,其主体结构依然稳固,能够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这些房屋通过适当的修缮和改造,完全可以继续发挥其使用价值,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因此,一刀切式拆除这些预制板房,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2.全面拆除的难度大且风险高

预制板房的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拆除,难度极大。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妥善解决被拆迁家庭的安置和补偿问题,这对于地方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全面拆除预制板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居民安置困难、社会动荡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和防范的风险。

3.全面拆除可能影响楼市的稳定

预制板房在存量房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旦进行全面拆除,必然会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大量拆迁户涌入市场,可能导致购房需求激增,进而推高房价;另一方面,拆迁补偿款的发放也可能引发市场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剧房价波动。这与当前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基于以上3点,各地在选择对预制板房的处理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既要保障居民的安全和利益,又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社会动荡。

逐步拆除、有序过渡的方式,既能够逐步消除预制板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又能够减轻各地财政压力和社会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引导,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

当然,逐步拆除预制板房并不意味着放任其存在的问题。相反,各地会加强对预制板房的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已经损坏严重、无法继续居住的预制板房,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拆除和重建;对于仍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预制板房,则可以通过修缮和改造提升其居住品质和安全性能。

总的来说,全面拆除预制板房并非明智之举,我们应该采取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问题,通过修缮改造、逐步更新等方式逐步减少预制板房在存量房中的比重。同时,各地也应加强监管和引导,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住房环境。对此,你同意吗?同意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