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冲击了本就不太稳定的世界局势,而日前发生的欧洲亲俄总理遇刺事件,以及其后续一系列的“暗杀预告”,更推动了局势向负面方向发展。那么为何此时会爆发这一系列事件?其背后的深层因素又是什么?

据中国网资讯5月16日报道,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向支持者致意的过程中遭到近距离枪击,袭击者是一位71岁男子。随后菲佐接受了紧急治疗,斯洛伐克副总理塔拉巴向媒体表示,虽然身中数枪,但菲佐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斯洛伐克内务部长埃什托克直言“暗杀行径显然出于政治动机”,并表示自己正在竭尽全力对此事进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是什么样的政治动机才能让一位行将就木的老年人出手杀人?斯洛伐克的调查结果没出来我们自然不能瞎猜,但可以结合菲佐的政治倾向略微谈一谈。在欧洲政客里,菲佐算是不“随大流”的那一批,他坚决反对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并表示自己将坚决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此外他还反对西方国家往乌克兰派遣军事人员,不难看出菲佐是一位“亲俄派”。而在菲佐遭袭之后普京也立马表态,称这种刺杀行为是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这位总理原定下个月正式访华,希望同中国建立更多合作,目前来看也只能暂缓行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画面)

如果说以上两件事还不能说明一些事实的话,武契奇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近期遭遇的死亡威胁可以作为一个补充。事发之后,武契奇社交媒体的评论区里涌现出多条极端言论并发出了暗杀预告,多迪克(波黑总统)和欧尔班(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等人也在评论区里被点名。要知道中方前不久才访问了塞尔维亚和匈牙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袭击者被捕)

上一次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的暗杀发生在1914年的萨拉热窝,随后掀起了一场世界大战。这次针对斯洛伐克总理的袭击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但体现出来的欧洲政治氛围还是值得重视的。以暗杀来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意味着矛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欧洲如今的政治矛盾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来自于俄乌冲突对欧洲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欧洲在中美博弈中所承受的站队压力,此外还有发生在欧洲国家的普遍的经济衰退,均是当下矛盾加剧的诱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急送医)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判断,若以上这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欧洲这片发达国家聚集的土地也将迎来广泛的内部动荡,类似的极端行为会越来越多,这已经展露出了苗头。据英国《卫报》统计,此前德国、西班牙、爱尔兰等国政客已经遭到袭击,其中尤以德国最为严重。2023年德国发生的针对政客的袭击为22起,而2024年还没过去一半就已经发生了27起。

加强安保工作治标不治本,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关键还是要看欧洲能否解决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思考欧洲真正的去路在何方,而不是盲目承受着美国的压力在两种对外态度间左右摇摆。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欧洲政治气氛逐渐极端化之后,中方必须得注意自己在欧洲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