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米汽车已成为一条“大鲶鱼”,正激起汽车行业新一轮的思考与内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米SU7参数图片)无疑是今年车圈的断层顶流,据小道消息显示,它的锁单量已超过10万辆。小米此前曾表示,2024年的交付目标为10万辆。换言之,锁单量已与年目标产能持平,意味着会有大量用户面临着较长的提车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份等待似乎让不少友商看到了可趁之机,宁可赔钱也要死磕,例如智己L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智己L6视小米SU7为最大竞争对手,而较晚上市也使得它的售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可让准入门槛更有优势,最终售价也的确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己L6虽然起售价为21.99万元,比小米SU7贵4000元,但是叠加2000元抵22000元限时现金权益礼后,起售价下探至19.99万元,将价差拉高至1.6万元。

不止价格卷,智己L6在核心配置上同样下了血本,光是全系标配的就有灵蜥数字底盘、四轮转向、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高通骁龙8295芯片、智慧灯语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智己自研的灵蜥数字底盘由主控芯片统一协调控制,可实现智慧四轮转向和云台制动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灵活性、舒适性。

据官方数据显示,智己L6的麋鹿测试成绩高达90.96km/h,超越保时捷、法拉利、兰博基尼等一众超跑,并刷新全球极限麋鹿测试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搭载英伟达Orin X和高通骁龙8295芯片后,智己L6迭代了智舱体验,可支持一键AI代驾、多视角Carlog、全画幅3D无界交互、苹果生态拓展包等前沿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智己L6还全系标配去高精地图的城市NOA。

动力方面,智己L6四驱性能版最大功率579kW,零百加速成绩2.74s,极速更是高达308km/h,在同级车中位列第一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续航方面,智己L6入门款纯电续航里程为650km,其余还有710km/780km/850km三种版本可选,最高续航超过了小米SU7,但是入门款不及后者的700km。

虽然在此之前,20万元以下市场中也有像智己L6一样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高通8295芯片等前沿配置均搭载的车型,但是却屈指可数。

为什么只有少数车型才这么干呢?因为不赚钱,还亏得多。作为对比,智己L6的预售价为23万-3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6的确亏钱卖。”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L6的盈利性问题是个很大的挑战。

毫无疑问,小米的“鲶鱼效应”开始发挥作用,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再次升级,以前是亏本卖,现在是亏本死磕。并且不只是在价格、技术方面,业内在营销方面也有更多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米SU7的爆火和雷军在北京车展掀起的流量风暴,让业内同行认识到个人IP效应的号召力巨大,并吸引众多车企高管纷纷下场做起了网红。

不过只有少数人成功了,比如哪吒汽车的大股东周鸿祎今年以来已涨粉上百万,而更多的高管依旧是“网络小透明”。

而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也有厂家得不偿失,反倒让自身负面舆论缠身,比如智己。

此前,智己L6在预售发布会上对标小米SU7时,误将小米SU7 Max版前后双碳化硅电驱,标注成了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的电驱,引发了较大争议。虽然此后刘涛、智己汽车都发布致歉信,但是最终还是对品牌口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续在智己L6上市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中,刘涛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对“小米事件”进行了复盘。

他表示,流量非常重要,智己在流量运营管理方面还需要像互联网公司学习。

“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单纯地去博一些流量,既不是智己的特色,也不是智己擅长的地方。”

刘涛表示,智己要把技术强项和用户场景作为未来营销的真正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L6的发布会上,智己没再提及小米,也没有拉踩其他竞品,而是全程专注自己的技术与产品。

换言之,小米这条“大鲶鱼”,不仅使得车圈更重视流量,还在这个过程中让车企们开始冷静思考,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重点到底在哪。

据官方最新消息显示,智己L6上市48小时锁单量为6000辆,在起售价不到20万还标配高阶智驾等前沿配置的情况下,这一表现其实低于市场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品牌力、用户认知度等方面的因素外,或许还有预售价太高导致用户流失的原因,当初的预售价高达23万元起,而小米SU7则一步到位,直接给到了较为惊喜的价格。

所以,你们说后续其他品牌会不会也取消繁复的预售过程,价格直接一步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米SU7已成为现象级产品,肯定不会只被智己L6对标,还有更多的产品正在路上,不止有传统品牌,或许还有魅族。

跨界造车的小米给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或价格、技术方面,或营销思路方面。小米发挥鲶鱼效应,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件好事,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