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风向发生变化,在王毅与沙利文会晤后,拜登又在联合国交了底,称不寻求与中国“脱钩”,准备好与中国展开合作。随后,中方对部分美企开放镓锗出口许可,推动双边关系重回健康轨道。但美国却突然翻脸了,又下了1条禁令,企图在半导体领域遏制中国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报道,9月22日,美商务部对《芯片法案》发布最终“护栏”规则,以防止其中520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和研究资金被中国或其他被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利用。专家表示,“护栏”规则将限制获得美国政府资金的公司投资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半导体制造业的扩展。这条规定很明显是针对中国的。去年,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美国重新获得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并限制和阻止半导体国际企业在中国的既有制造能力和计划中的先进制造能力。拜登要求接受财政补助的芯片厂商不得在中国新建、扩展先进制程工艺。这无疑就是逼迫这些国际芯片巨头选边站,要么选中国,要么选美国,以此来阻止中国科技发展。

但实际上,拜登想借芯片法案打压中国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此举扰乱全球供应链,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表示,《芯片法案》是美国大搞经济胁迫的又一例证。中美经贸和科技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中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任何限制打压都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的步伐。拜登签署《芯片法案》一年后,美国再次发布“护栏”规则,更是直接了当地针对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目前全球芯片巨头都在中国展开相关业务,拜登想强行逼迫这些企业远离中国,违背市场规律,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根本无法实现。拜登对华发布限制令,不仅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半导体企业利益。做法不得人心,企图注定失败。

据悉,在美国高官接二连三访华后,中美风向本来有所转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会晤,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同意保持双方高层交往,举行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外交政策磋商。探讨了进一步支持和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措施等。而美国总统拜登也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态,称美国寻求负责任地管理中美之间的竞争,能让两国不陷入冲突。美国不寻求和中国“脱钩”,准备好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和中国开展合作。但拜登刚说完对华合作,美国就又针对中国下达了禁令。“护栏”规则明确要求,禁止获得美国芯片资金的实体10年内在中俄等国大幅扩大半导体制造能力,禁止其10年内实质性地扩大当地尖端和先进设施半导体制造能力。不得不说,无论中美风向如何变化,拜登始终不肯放弃在半导体领域限制中国。

不过,专家表示,虽然拜登的《芯片法案》被夸赞是美国有史以来影响最重大、最深远法案之一,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国半导体市场几乎占全球整体市场的近一半。这其中有供应商,也有消费者。美国想通过威压胁迫的方式,阻止国际芯片巨头在中国的发展,进一步阻碍中国本土半导体的进步,无疑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