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绿意渐浓。漫步慈湖高新区街头,只见道路干净整洁,如筋骨般撑开园区发展的布局;城市绿化连线成片,如绿带般串联起城市品质的内涵,一幅宜居宜业新画卷正在慈湖高新区徐徐展开……

一直以来,慈湖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补齐短板弱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城市发展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生活更加“顺心”

市容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体现。如今,道路干净整齐、江边风景如画,让每个工作生活在慈湖高新区的市民幸福指数“原地升级”。

冲洗道路、擦拭果皮箱、清理垃圾、公厕消毒……连日来,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织人员、车辆,开启了“以机械洗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全天候巡回捡拾”的无缝隙深度保洁模式,对辖区主次道路、人行道、公交站台、交通护栏、果皮箱等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大清洁”,确保园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冲洗银杏大道护栏。

坚持常态长效,强化精细治理。围绕道路环境、市容环境,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加大精细化保洁力度,集中机械车辆对重点道路强化洗扫作业,去除道路浮尘,提升道路颜值。做好常态化养护,制定了市政道路沿线绿化修剪、按照“整改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措施,提高绿化整改效率和质量,提升园林品质。

抓好日常督查考核。划分市容、环卫、园林等网格21个,严格执行定格、定人、定岗、定责制度,细分网格工作清单30余项,明确条块任务,不定期开展网格问题督查,找准市容市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照测评标准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追踪任务落实,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共督查发现问题1043个,完成整改1043个。

抓好“门前三包”管理。以文明城市创建迎检标准,狠抓园区市容秩序突破,对重点区域实行划线管理,坚决杜绝线外经营行为。高新区各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每日早上7点30分准时出勤,以“一提醒、二警告、三处罚”执法要求,主要对早市摊点、占道经营、非机动车停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全面整治,明确退市时间和经营要求,严格规范市容秩序,建立定人定岗和机动巡查制度,强化“门前三包”整治执法监督力度。

抓好道路清扫保洁。全面提升道路保洁质量,规范作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结合道路水洗专项作业对管理标准、作业规范项目进行细化和量化。加大检查密度,加强考核管理,充分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路面保洁质量,自2024年以来累计出动人员2.08万人次,组织车辆前冲后洗作业联动 120余次,清理卫生死角400余处,清洗公共设施320处,清洗油污310余处,开展水洗作业50余次,清运垃圾约6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洗城市家具。

扮靓城市颜值,让城市生活更加“舒心”

日前,位于天然路附近的行道树,由于养护不当造成枯死,影响整体美观。经慈湖高新区执法队员日常巡查发现并上报后,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会同绿化养护单位及时赶到现场,对枯死树木进行更换补种工作,让绿化焕然一新。

抓好绿化更换补种。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绿化养护不当造成苗木枯死,组织养护单位进行更换补种,补种要求结合周边实际环境,做到与原有绿化景观协调统一。同时落实细洒慢浇、浇足浇透的要求,力求浇灌不留死角,切实有效提高补植苗木的成活率。

科学规范种植苗木。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地理环境和景观性,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同绿化养护单位精心挑选适宜本地生长的品种,科学制定补植计划,明确补栽的位置、品种、数量和规格,以保证补植苗木与原有绿化景观相统一、相协调。各绿化养护片区组织养护企业规范种植,严格核查苗木胸径、分枝点、土球规格等技术要求,从挖土穴、夯土回填、有机施肥,到支撑包裹、浇灌定根水,每一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补植栽种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区绿化环境。

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按照每周不定期抽测,每月一次集中考核,实施日常违规处罚,按季度通报园林绿化养护情况并结合市级园林绿化考核分数对养护单位进行考核打分,推进高新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并制定印发了《慈湖高新区绿化管理实施方案》,以进一步完善绿化管理制度,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巩固绿化建设成果,推动慈湖高新区绿化管理精细化和常态化。今年累计修剪绿化约100万平方米、清理枯枝落叶60余吨、开展绿化浇灌30余次。

严查私搭乱倒,让城市生活更加“安心”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强化属地责任单位协调配合,融合执法队员、网格巡查员、协管员等治理力量,将“人防+技防+联防”的工作手段贯穿于巡查、发现、处置违建和打击偷排乱倒全过程,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以“执法队员巡查防、数字城管监控防、载体单位联手防”为基本手段,全方位、多源头严控新增违建,加大力度攻坚存量违建。今年已拆除新增违建17处,面积425平方米;已拆除7265平方米存量违建。整合“空天一体化”大型无人机航拍飞控系统、8台无人机装备资源,对日常巡查走不到、进不去、看不见的控违死角进行航拍监管,实现网格巡查、无人机航拍和群众举报等多手段控违监测全覆盖。通过探索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的动态监测体系,努力实现私搭乱建实时感知,今年已主动发现私搭乱建线索 53条,查实32条。通过健全动态巡查与静态网格化管理长效监管模式,完善违建预防机制,对苗头性违法建设实行重点监控,力争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并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入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提前告知违建风险,筑牢控违监管防线,今年累计开展入户宣传13次。

成立道路扬尘整治工作专班和督查小组,工作专班在葛羊路等重点路段,实行定人定岗,强化渣土及散装货物运输的日常监管,今年4月以来,查处违规运输行为18起;设置有奖举报,利用园区微信公众号对偷排乱倒、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并在易偷倒点位设置偷倒违法行为公告牌,向有关企业和个人明确表明园区对于偷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坚持“严管重罚、零容忍”的决心和态度,现已曝光典型违法案件5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天门大道过往车辆进行管控。

服务民生需求,让城市生活更加“暖心”

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小区周边停车难长期困扰着居民,缓解停车难成为群众的心声。慈湖高新区双创基地周边拥有一处大型安置小区,居民出行频繁,对停车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了解这一情况后,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围绕泊位建设发力,强组织、抓建设、重管理,多措并举解决园区停车难问题。对照暖民心便民停车行动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紧盯序时进度,见缝插针建泊位,补齐停车设施供给短板,盘活环境整治边角空地、拆迁待建地和道路红线外闲置土地、地下人防工程和交通设施用地等空间,合理规划公共停车设施。在慈湖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直接推动下,2023年以来,慈湖高新区已建设城市停车泊位1074个、公共停车泊位228个,慈湖高新区城市停车泊位目标任务和公共停车泊位目标任务均提前实现超额完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现在有地方停车了,再也不像以前需要绕几个圈子到处找车位了。”说起位于慈湖河路与葛羊路交叉口的慈湖高新区双创基地地面停车场,附近金瑞小区一村东区居民频频竖起大拇指点赞道。(高文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