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

新中国成立不久,著名画家李苦禅,因为潦倒的生活,甚是苦闷。想想旧社会时所受的苦,再想想如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李苦禅只能借酒浇愁。

一气之下,李苦禅喝多了,他越想越气,突然决定给曾经的老同学——毛泽东写一封信。

提笔之初,李苦禅想让毛主席看在昔日的同学情谊上,帮帮他。但是,刚刚写下“润之先生:余乃昔日勤工俭学之李英杰也……”这句话,这位直爽的山东汉子,随即就把信纸撕碎扔掉。

他想,有事说事,用不着套用同学关系。

于是,李苦禅借着酒意,挥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信件发出去以后,逐渐清醒的李苦禅,已经记不清楚信件的具体内容了,只记得他写了

“余乃堂堂教授,却被无理剥夺授课之权利……共产党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颇显强硬的话语。

酒醒后,李苦禅非常后悔。他觉得这封信实在是太过唐突,言辞也不是那么合适。接下来几天,李苦禅过得非常忐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工作

他不知道毛主席是否会看到这封信,看到后又会作何反应?会不会给他回复?就在李苦禅快要放弃时,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突然亲自到访。

不久,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李苦禅恢复职位,工资涨了5倍左右。这让李苦禅非常感动,没想到毛主席不但没有因为他由于一点小事就打扰自己而不悦,还如此重视自己的反映。

那么,作为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为何会如此落魄?毛主席又为何会如此重视他呢?

李苦禅出生于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原名李英杰。由于他的家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受到梁山好汉的影响,李英杰自小就很喜欢武术,耍刀弄棍练拳踢腿都不在话下。加上山东人的豪爽,李英杰身上自带侠义之气,自小就乐于助人,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另外,李英杰还非常喜欢作画。1916年,家境贫困的李苦禅,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考入聊城省立二中读书,师从国画家孙占群学习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

毕业后,李英杰只身来到北京求学。由于在北京没有亲友,再加上身无分文,李英杰只好栖身于慈音寺,靠着从舍粥棚里取粥度日。

就在李英杰一筹莫展之际,他听说北京大学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招收半工半读的学生。

于是,李英杰立即报名参加。在校期间,李英杰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上课学习,另外半天的时间从事机件加工实习。

在这里,李英杰认识了一位来自湖南湘潭的同学,他们都出身农民家庭,有共同的话题,时不时在一起畅聊。这位同学就是后来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不过,他们只当了四个月的同学,便分道扬镳。青年毛主席忙于革命,忙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忙于组织工人运动,常常四处奔波。

而李英杰也在向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他忙于学习,忙于维持生计。

1920年,李英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1922年,李英杰考取国立北京艺专西画专业。由于没有钱,他一般都是白天上课学画,傍晚或者休息日出去拉洋车赚点吃饭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讲话

但是,那个时候洋车夫分地盘,李英杰是后来者,不能与别人抢地盘。于是,他便跑到城外拉活,主要是海淀方向。

那个时候,海淀那边属于城郊,非常荒凉,经常有歹徒出没打劫。好在李英杰人高马大,跑得非常快,再加上有武术功底,歹徒轻易不敢惹他。

打跑过几次歹徒后,李英杰在歹徒圈子里也有了一些名声。他们都在传,那里来了个山东大个,腰间缠着七节鞭,会武功……

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李英杰连饭都吃不饱。这个时候,他开始效仿宋朝的范仲淹,每天煮一锅粥,凉了之后划分为三等份,每顿饭只吃一份粥。寒冬腊月,他还穿着夹袍到处跑。

另外,由于没钱买画具,李英杰经常在地上捡别人扔掉的铅笔头、炭条头等。

看到李英杰生活过得如此艰苦,同学们都很同情他,有一位同学还给他起了个名字——苦禅。李英杰觉得很贴切,自此,“苦禅”就代替了“英杰”。

这个时期,李苦禅了解到了齐白石。虽然此时齐白石还不怎么出名,但是他非常敬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

他觉得齐白石不守旧,重创新,能画出自己的真心感受。最重要的是,齐白石不巴结权贵,不抽鸦片、不打牌,人格高尚。因此,李苦禅萌生出了拜齐白石为师的想法。

几经打听后,李苦禅知道了齐白石的地址。1923年,还没有毕业的李苦禅,鼓起勇气来到齐白石家里拜师。

他开门见山地说道:“齐白石先生,我很喜欢您的画,想拜您为师,不知道您收不收我这个徒弟?我现在只是个学生,没有什么见面礼孝敬您,将来我有能力了,一定好好孝敬您老人家……”

看到李苦禅如此直率,再加上看过他的作品后,齐白石觉得李苦禅功力不错,当即收下了这名弟子。

在齐白石的指点下,李苦禅进步很大。再加上自身悟性很高,李苦禅受到了齐白石的高度赞扬。齐白石说:

“余门下弟子数百人,人也学吾手,英也夺吾心,英也过吾,英也无敌。来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间无鬼神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作品

1925年,李苦禅顺利从北京国立艺专毕业。因为专业能力出色,他被北京师范学校,以及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聘为美术老师。经过几年努力,李苦禅成为著名画家。

“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这是李苦禅先生的誓言,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践行的准则。而他,也为这个誓言,付出了很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后,伪“新民会”试图用高官厚禄拉拢李苦禅为他们做事,但李苦禅果断拒绝。

一天,两个汉奸找上李苦禅的家对他说:“只要你说句话,就有官做。”

李苦禅轻蔑地看着他们说:“我只会画画,不会当官!”

看李苦禅态度坚决,其中一人恼羞成怒:“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听到这样的威胁,李苦禅更生气了,他站起身来就将两人赶出家门。看到李苦禅不好惹,汉奸换了种方法激他。汉奸说:“你别嘴硬,你现在教书的饭碗,也是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沟桥事变战场绘还还原

听到这里,李苦禅了然。次日,李苦禅就辞去日伪公立学校的教师职位,不再为日本日本人占领的学校做事。

随后,李苦禅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中国画,并以卖画为生。另外,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革命贡献力量。

对于李苦禅来说,只要是爱国的事情,只要是对革命有益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他曾对孩子说:“那个年代,爱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爱国就意味着随时挨饿、流血,甚至是牺牲……”

李苦禅曾与河北省妇联领导郝鲁伟是邻居。郝鲁伟参加革命后,在创办《好孩子》杂志时,因为缺乏经费,去找李苦禅帮忙。李苦禅当时并不宽裕,但他二话不说,倾囊相助。

后来,李苦禅也曾提出要到八路军根据地参加革命。但是,由于他是著名画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留在北平,更有利于帮助党组织开展抗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孩子》杂志

于是,李苦禅没能参加革命,而是成为一名情报工作者,为革命作出很大牺牲与贡献。

辞去工作,生活陷入窘境的同时,李苦禅还担负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帮助国民党第29军军官袁祥峰转移。

当时,日军已经贴出布告:凡是窝藏旧军人者同罪!随着形势越发险峻,袁祥峰担心连累李苦禅,多次提出要先行离开。但李苦禅却坚持让袁祥峰留下来。他实在不愿看到拥有一腔爱国热血的人,牺牲在侵略者的枪口下。

后来,李苦禅通过自己的学生黄骐良(黄骐良是八路军冀中军区情报组成员),将袁祥峰交给秘密交通线交通员,顺利护送至冀东抗日根据地。

不久,接到任务,准备打入敌人内部的袁祥峰,再次找到李苦禅寻求帮助。于是,李苦禅想尽办法,给袁祥峰弄到一个“良民证”,并将其介绍给治安总司令王之青。

袁祥峰因此顺利打入敌人内部,成为国民党徐州第二纵队总部少尉副官,也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侵华日军

刚到徐州时,袁祥峰与地下交通站联系出现问题,曾先后六次通过李苦禅,传递军事情报。在那样的环境下,这对李苦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他却从未退缩。

除了传递情报,李苦禅还将自己的家里变成情报联络站。在这里,他经常接收奔赴根据地的青年学生、国际友人等等。

当时,李苦禅自己都吃不饱饭,但他却想尽办法让藏身于他家的同志填饱肚子。家里没粮食了,他就去粥棚赊粥。

那段时间,经过李苦禅之手安全送出去的爱国青年数量,至今已经无法统计。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李苦禅的贡献,大家没有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一位曾经受到李苦禅帮助的抗日爱国者,专门给李苦禅写信问候,并表达感谢之情。

除此以外,李苦禅还为革命筹集了大量经费。革命胜利后,他也不记得自己到底为革命筹集过多少次经费了。脑海里只留下,曾经那些为了国家,为了革命而努力的热血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

1939年的寒冬,李苦禅穿着一件单薄的长袍,带着儿子李杭悄悄来到天津的法租界,准备举办自己的画展。

经过7天的忙碌,李苦禅的画展顺利结束,他们收获颇丰。但是,李苦禅并没有打算用这笔钱改善生活。画展刚结束,他就联系地下工作小组,将钱全部拿走。

而他和儿子,在寒冷的冬天,只买顶帽子、一条围巾,便匆匆返回北平。此后,李苦禅又相继来了几次天津举办画展,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但是,他每次都将钱悄悄转移给地下小组。

虽然李苦禅很低调,但还是引起了日本宪兵的注意。1939年5月14日,日本人以“勾结八路”的罪名,将李苦禅与学生魏隐儒抓捕入狱。

刚被关进日本宪兵队的地下室,李苦禅就被敌人审讯。自从进入这里,李苦禅就没想着活着回去,毕竟,日军的残忍,他早已听过见过。

于是,看着眼前盛气凌人的日本人,李苦禅想到了惨死在日军手下的无数中国同胞,他深感气愤,随即对着日本少佐上村喜赖破口大骂:

“你们到你们的文化父母中国来杀人放火,这是数典忘祖!没有中国人,你们连字都不会写,你的名字,都是偷了中国字写的。没有中国字,你们祖宗八辈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东西,还妄称王道乐土、共存共荣,别放你们倭寇的狗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侵华日军

骂完日本少佐还不解气,李苦禅又继续痛骂站在日本人身边的汉奸。这一通臭骂,气坏了日本宪兵,他们随即动用各种刑具,对李苦禅进行严刑逼供。

后来回忆起这次经历,李苦禅感叹:“在那里,不知道死了多少次……”

但是,无论日军怎样拷打,李苦禅始终坚守秘密,从头到尾没有透露过党组织的一个字。

熬过28天的地狱生活后,由于日本人没有找到真凭实据,再加上李苦禅有一定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他们只能将李苦禅放了。

日本人并没有就此放过李苦禅,他们秘密派人监视李苦禅,想要从他身上挖出点什么。发现日本人的监视行动后,李苦禅意识到,家里的联络站不能再用了。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革命。此后,李苦禅又开始利用画作宣传抗战。在他画竹的作品上,经常写着一句话:“胸无气节者不可画竹,胸有气节者写竹易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苦禅画的竹子

后来,周总理看到李苦禅画的竹子,曾称赞他的竹子画得很好。或许,这正是因为李苦禅高尚的气节,让他的竹子更有味道。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国立艺专学校的校长徐悲鸿,聘请李苦禅为国画教授。同时,李苦禅还被选为中国美术作家协会的常务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北平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受到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人认为国画落后,李苦禅的画作,因此受到冷遇。

起初,学校每周给他安排的课很少,但依旧保留教授的头衔。但是,没多久,李苦禅的教授职务也没有了,直接沦落到去工会看大门、卖戏票了。

而且,当时李苦禅每个月只有10块钱的生活费,寒暑假连生活费都没有。李苦禅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

这段时期,李苦禅非常苦闷,肚子里的委屈也无人诉说。因此,他借酒浇愁,喝多了无处发作,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悲鸿

由于两人只当过四个月左右的同学,再加上年代久远,毛主席对李苦禅没什么印象。但是,看到李苦禅气势磅礴的书法,毛主席觉得她不是等闲之辈,便派秘书田家英去调查。

另外,毛主席还给中央美术学院的校长徐悲鸿写了一封信,确认情况:

悲鸿先生:

有李苦禅先生来信,自称美术学院的教授,生活困难,有求助之意。此人情况如何?应如何处理,请考虑示知,为盼。

毛泽东

1950年8月26日

很快,田家英亲自来到李苦禅家里了解情况。他告诉李苦禅,毛主席很重视他的事情,已经给徐悲鸿写信了。

李苦禅感动之余,也后悔不该因为自己的一点私事,麻烦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田家英则亲切的拉着李苦禅的手安慰他:“主席说,您的写意画还要继续画下去,咱们的子孙后代还是需要的……”

聊天期间,田家英也了解到了李苦禅过去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但李苦禅却表示,那些事情不足挂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家英

毛主席是爱才之人,对于这种满腹才华,又对革命做出贡献的人,是不能亏待的。于是,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李苦禅恢复教授职务,工资也从原来的12块钱,涨到了62块钱,涨了5倍左右。可以说,毛主席的一封信,改变了李苦禅的命运。

晚年的李苦禅,依旧保持乐于助人的作风。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他愿意为别人撑把伞。

1973年的一天,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家,几经波折找上了74岁的李苦禅。

见到李苦禅后,他苦苦哀求:“我用尽全部积蓄,买了一幅您的画作,不知是真是假,还请您一定要帮我鉴定一下……”

李苦禅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打开画作后,老人家急迫地询问李苦禅:“是不是真的?”

李苦禅摇摇头,老人家瞬间崩溃,坐到地上嚎啕大哭,双手捂住眼睛,不断说道:“活不成了,活不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麟庐、李苦禅(后右)、齐白石

李苦禅见状,立即安慰老人家:“不就是一幅画吗,我马上给你画两幅!决不能让你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老人的激动的说道:“这可让我怎么感谢您啊……您可是救了我这条老命呢!”

李苦禅轻轻摆摆手说道:“只要你身体无恙,比什么都强。”

话音刚落,李苦禅立即准备给老人画画。几个小时后,两幅画完成,李苦禅亲手交到老人手上,老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