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帮助进城卖菜的初恋被妻子误会,后来妻子和她成了姐妹

这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记得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我刚结婚不久,一天下班后我到我家附近的小市场买菜,无意中看到了我的初恋王海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那一刻,我感觉到脸红脖子粗的,心跳加快了,手心也出汗了,就在我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王海英打招呼时,她突然看到了,惊喜又有些激动地喊了一声:“明生哥……”“海英,你啥时来青岛了?”我有点紧张也有些激动,用手挠着头皮问她。

王海英打量了我半天,笑着说:“明生哥,我和树成(树成是王海英的丈夫,他姓刘)来青岛两个月了,我在这卖豆芽,树成在铸造厂干临时工推煤灰,你来,我给你装点豆芽回家炒着吃。”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王海英就抢过我的提篮,给我装了足有二斤绿豆芽,还要给我装黄豆芽。我赶紧夺过提篮,没让她装黄豆芽。

回头看看等着买豆芽的人挺多,我就和她打声告别,慌慌张张离开了。走了挺远,我停下脚步回头看王海英,只见王海英一边忙着卖豆芽,还时不时地朝我这边张望。我看王海英总往我这边张望,就赶紧转身往家走去。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乱成了一锅粥,人家大老远从农村来到了城里,还送给我这么多豆芽,我竟然没让人家到家里吃顿饭,连她的住址也没问一下,更没告诉她我家的住址。想想这些,我觉得自己太不近人情了,太没有人味了,毕竟我俩相爱过,毕竟当年人家给了我很多关爱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可一想到我的新婚妻子,我心里就打鼓,结婚前她还刨根问底,问我在平度处的那个对象漂亮吗?问我和她到了什么程度?还问我她俩谁漂亮?我妻子和王海英根本就没办法相比较,我只能违心地说我妻子漂亮。好多次她都像审犯人一样审问我,问我拉没拉人家的手?问我亲没亲人家,反正言语之间带着一股子酸溜溜的味道。

一连好几天,我没敢去那个小市场买菜,一连好几天,我也没睡踏实,别管怎样,人家大老远进城来了,我怎么也得帮帮人家吧。就算不帮人家,至少也得请人家来家里吃一顿饭吧。

那天我下夜班,下班回家我就绕道去了小市场,远远就看到了王海英,王海英刚挑着两大筐豆芽来到市场。我犹豫了一下,就走过去帮她摆摊。

王海英看我来了,很高兴,她笑着说:“明生哥,上次我都忘了问你家的住址了,那天我就和树成说好了,等他歇班的时候就去你家串门,去看看大爷大娘。”“海英,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我也结婚了,结婚后就和我父母分开过了。我家离这不远,等哪天请你和树成兄弟到家里吃饭。”我说话的声音不大,表情也有些不自然,感觉一点底气都没有。因为我只能发个口头邀请,哪天能请人家吃饭我自己心里都没底。

听说我结婚了,王海英笑着我:“明生哥,嫂子漂亮吧,抽空我和树成去看望嫂子。”“你嫂子挺好的,她们单位也是三班倒,就是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等赶上我俩一起休班,就请你们去家里吃饭。对了海英,你们在哪住啊?有啥困难就吱声。”“明生哥,我俩在煤厂那边赁了一间房子,离这不到二里路,也没啥难处。”王海英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记下了她的住址,我就赶忙回家去了。那天我爱人也下夜班,我得赶紧回家帮她做饭。

回到家,一边帮妻子做饭我一边琢磨,到底该怎样跟妻子说这事,我担心她会吃醋,更担心会给王海英夫妻俩带来影响或伤害。别管怎样,这事早晚也得让我妻子知道啊。

过了两天,我还是上夜班,我妻子调成了白班(一班),那天下班吃过早饭,我到我父母家拿了一块油布和一个旧凳子给王海英送去了,那两天总下雨,油布可用来防雨,那个旧凳子王海英可以坐下歇一会,在那站一天也确实够累的。

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我就去给王海英帮忙,还用我父母的粮本给王海英夫妻俩买了白面和挂面。

不久,我妻子发现了倪端,她问我为什么总买豆芽?我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从那天起,我妻子就不让我去买菜了,她亲自去买菜。市场就王海英一个人卖豆芽,我妻子去她那买了几次豆芽,就打听清楚了王海英的情况,知道她是平度农村来的,也就猜到了个八九不离十。

一天吃过晚饭,我妻子非要让我给她讲讲我下乡插队的事情。我看妻子那天兴致很高,就跟她讲述了我下乡插队的生活经历:

我是1968年12月末到平度县刘家庄子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我们九名青岛知青被分派在刘家庄子四队,刘登元队长安排了小队会计王洪齐家的大妮王海英帮我们做饭。王海英是刘家庄子最漂亮的嫚,我们知青都很喜欢她。

王海英帮我们做了一个多月饭,我们知青都和她熟悉了。王海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姑娘,一点都不扭捏,因为她经常和我们男知青说笑,乡亲们都说她不像个嫚,倒像个假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春耕春播开始后,王海英和我们一起下地干农活,我就是跟她学会的推独轮车。第一年麦收时,我不小心用镰刀割破了手指,王海英二话没说,掏出她的花手绢就给我包扎伤口,还帮我割麦子,我从心里感激她。

渐渐地,我发现王海英对我特别好,割麦子的时候,她帮我接趟子,锄地的时候,她也帮我锄地,不管干什么农活,她都会想办法帮助我,她还把煮鸡蛋偷偷送给我吃,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热情和关爱。

一晃就到了1972年秋天,经过了四年的朝夕,我对王海英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虽然我没对她表白,但我深深爱上了她。王海英也明显对我有好感,她给我纳过鞋垫,还给我做过布鞋。那年秋天有媒人给她说媒,她不同意,还跑到知青点来跟我商量对策,她说她父母逼着她定亲。

可就在那年冬天,我们刘家庄子大队得到了几个招工名额,是去青岛机械设备制造厂工作。青岛机械厂那可是人人羡慕的国营大厂,大家都希望能去青岛机械厂工作。

经过大队干部和队长推荐,乡亲们也都同意让我回城工作。这样的好事突然从天而降,我高兴的同时,也很纠结,因为我和王海英已经互生好感,也相互吐露了心声,我说过要和她一辈子在一起的话。

得知我能招工回城了,王海英就来找我,她没挽留我,反而对我说:“明生哥,老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么好的机会你不能放弃,你就放心回城吧,我不能扯你的后腿,我也不会恨你……”听了王海英的话,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也有心留下来一辈子和王海英在一起,可当时回城工作的诱惑力太大了,我没能抵挡住回城工作的诱惑。

离开刘家庄子那天,王海英送给我六个煮鸡蛋还有一双绣花鞋垫,她没到车站送我,和我说了两句话,就捂着嘴跑开了。看着王海英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回到青岛不久,我同学就给我写信,告诉我说王海英和刘树成订婚了。刘树成比我小一岁,他和王海英同岁,是我们生产队一个非常不错的小伙子。

听完我的讲述,我妻子哭了,她说王海英这闺女真不错,这样的闺女打着灯笼都难找。我说卖豆芽的那个人就是王海英,我媳妇捶了我一拳,很生气地说:“你咋不早点告诉我,人家来到了咱家门口,咱怎么也得好好招待招待人家啊。不说别的,就凭人家那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咱就得感激人家,当时她要是缠住你不放你走,你就不能招工回城。”

第二天下了白班,我和我妻子一起来到了市场,当时王海英正要收摊回家,看到我们来了,她笑着说:“明生哥,这位是不是嫂子啊?”“海英妹妹,我是你嫂子,谢谢你当年对明生的关爱和帮助。以后有事就跟哥嫂说,不要见外。”没等我说话,我妻子先说话了。

就这样,我妻子和王海英成了好姐妹。两年后,我们拿出家里仅有的积蓄,帮王海英赁了一间门面房,王海英改行蒸馒头蒸包子卖早点,空闲时间我和我妻子都去帮忙。

十年后,王海英夫妻俩有了属于自己的门面房,也雇了帮工。到了1999年,我和我妻子先后下岗,王海英就让我妻子到她店里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王海英夫妻俩的帮助下,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早餐店。

再后来,凭着我妻子的勤劳和聪明,我们增加了熟食、水饺、油饼、煎包等多种美食,我们的生意逐渐壮大,有了自己门面房,还开了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我和我妻子已经当了甩手掌柜,儿媳接管了我们的生意,生意比之前还兴隆。王海英夫妻俩还在经管着老店,两家分店交给儿女经营。王海英说,再干两年就不干了,和我们一起去旅游,到了这个年纪,他们除了北京,哪都没去过呢。

有关我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就跟大家讲完了,作为一名老知青,我衷心祝愿朋友们健康快乐度过每一天!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锻炼身体,退休了,就出去走走,祖国的大好河山很美,出去旅旅游,心情很愉悦!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和切身感受!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李明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