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录取通知书

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基本都是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graduate admission committee),由招生委员会主持,按不同的阶段分为:

l 本科招生委员会
l 研究生招生委员会
l 继续教育招生委员会

招生委员会的职责是决定录取结果,而我们熟悉的招生办公室是具体负责招生的,他们会负责进行前面的筛选,最后由招生委员会的老师定夺。通常招生委员会的成员主要也就是招生办的核心成员组成的。

我们常常听到的招生官实际上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招生办公室的人员构成实际上分好几种,每个岗位的职责都不一样,如:

l Admissions intern 招办实习生
l Admissions reader申请阅读者(负责申请初次审阅学生申请,内部和外聘兼职)
l Admissions counselor招生顾问(经验较少刚刚入职的招生人员)
l Assistant director of admissions招生办主任助理
l Associate director of admissions招生办副主任
l Director/Dean of admissions 招生办主任

有决定权的只能是有行政抬头的officer。

本科阶段的招生委员会很少有教授组成,因为本科是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招生的目标是筛选出那些和本校价值观、精神文化匹配的优秀学生。教授可能在某一领域很强,但在招生这件事情上,并不会比专门的招生人员厉害,甚至会有失偏颇。所以本科阶段教授的影响力很小,也就不存在套磁一说。而招生办里很多学校会有那种职业的招生官,他们就是专门做招生工作的。当然学校一般也会采用本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选工作,他们同样是招生人员,但离招生的核心很远。

研究生阶段(包括博士)的录取要分学校,有的学校是强招委员会,由委员会决定是否录取。有的是弱招,给RA的教授决定要不要人,如果他决定要你,意味着你就申请上了,录取委员会在这基本上就是走个流程。

现在,我们再来讲流程。

  • 第一轮

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基本上都要经历一个考察硬件的阶段。这个阶段你也可以称作海选阶段,技术含量低,基本上就是按着标准来淘汰。而做这件事情的要么人力,要么是计算机系统。前面提到的招生办人员构成里面的前几种就是来干这种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事情的。至于标准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有的学校是硬指标,要求多少就是多少,少一分都不行;有的学校比较人性化一点,你某样条件差一点点还可以通过其他条件来弥补。另外托福很多学校的最低要求都是100,99和100就是两种概念,差别很大,所以尽量上100。

经过第一轮的筛选,那些资料不全的,硬件不达标的基本上都被淘汰了,剩下的会进入第二轮筛选。

  • 第二轮

一般申请截止日期之前一两个星期这段时间就是第二轮的筛选,筛选出这部分的学生都是硬件基本合格的了。招生委员会这个时候才算正式处理申请——审阅申请材料。这个阶段材料还是很多的,所以招生委员会的老师并不会看你所有的材料,通常是看简历。所以简历是非常重要的申请材料。

有的学校是一票否决制,也就是一个老师否定那你就被拒了。有的学校是多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只有占多数的老师否定你你才会被拒。当然具体的录取过程可能会更复杂,不同的学校也会不太一样,这里只说比较有代表性的录取方式。

第二轮的目的是为了选出更有竞争力的学生,然后进入第三轮。第二轮筛选下来的人数实际上还是很多,通常是真正录取人数的两三倍。

  • 第三轮

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是最后的决定了。前面提到不同的学校录取制度不太一样,分强招和弱招,也就是说教授在录取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强招是由委员会说了算,大家投票,把你投过了就录取你,没过就给你拒信(也可能是默拒)。弱招就是教授决定要不要你,要你的话你就基本上稳上了。

最后,美国大学非常非常多,录取方式也不尽相同,很难总结出一个一个适用所有大学的录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