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驻北约大使朱莉安·史密斯(Julianne Smith)接受日本广播协会(NHK)线上独家专访。她针对有关北约在日本设立办事处澄清称,目前没有考虑此事:“现在不是要开设一个办事处,而是把焦点放在其他更实际的措施上。”她明确表示,此事现在还没有进行讨论。

去年,《日本经济新闻》曾透露,北约计划未来一年在日本设立办事处,该办事处将作为联络处使用。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地区国家均表示担忧和反对。

现在首要任务还是确保向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和弹药。自俄乌冲突开始的时候,就充斥着不少“击垮俄罗斯,中国就是北约下一个目标”的声音。现在看来他们真是谜之自信,以为美国为首的几十个发达国家抱团支持乌克兰,就能快速击垮俄罗斯,然后再过来亚太地区对付中国。但现实情况很残酷,即使西方用上了所有经济制裁手段,甚至北约士兵直接换皮参与一线作战,俄罗斯并没有被击垮,反而越打经济越好,越打军工产业链效率越高。北约拿俄罗斯没办法,又能拿中国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之初,拉美、东欧、亚太多国纷纷表态支持乌克兰,似乎北约这个“反俄集团”可以凭借人数优势一举击溃俄罗斯。 但现实远非想象中那么乐观。随着战火持续,参战国家已耗尽了大量武器弹药和人力资源,然而俄罗斯军队仍然屹立不倒。如今,仅仅是为乌克兰提供防空系统和弹药,就已经成了北约的当务之急。在乌克兰战事难解难分的情况下,北约内部开始出现明显裂痕。比如法国就直接反对北约在日本设立代表处。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美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近日故作无辜,宣称美国及其欧洲伙伴无意扩大北约在印太地区的存在,反手往中俄头上泼脏水,声称两国多年来散播虚假信息,以煽动公众对北约扩张的误解。各集团无意在类似北约的协议中加强军事联系,各集团之间的伙伴关系对于推进网络安全和打击虚假信息运动等共同目标非常重要。他还将美西方意图纠集盟友围堵中国、向域内国家兜售“对抗”祸水的企图,包装成了其所谓“自由开放”的整体发展战略。

很显然,坎贝尔的表态完全是在倒打一耙,明明是美国推动北约介入亚太局势,加强北约在亚太的影响力,甚至让日韩等东亚盟国加入北约旗下机构。现在倒好,这么多事实摆在眼前,这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都能睁眼说瞎话,反倒指责中俄两国多年来“传播虚假消息”。只能说明美国政客的厚颜无耻程度已经超出世人理解,不得不说,在不要脸这件事上,大多数美国政客都是高手。对于北约计划东扩至太平洋这件事,亚太国家都需要警惕,尤其是我们中国。

坎贝尔之所以说出上述这番话,那是因为13天前,我外交部长王毅曾点名警告北约别在亚太乱来。据了解,当时王毅外长正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面,他在阐述中国对解决当前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基本主张时强调,“北约不应该把手伸向我们的共同家园”,任何分裂对抗的言行在亚太地区都没有市场和未来。或许正是王毅外长上述那番话戳中了美国的痛点,令其感到不满,于是在沉默13天后,终于憋出一句话,上演了坎贝尔一边“喊冤”,一边对中俄倒打一耙的戏码。

这位美国政客的诬陷,也算是提醒了我们中国一件事,那就是北约确实在向我们逼近。其实北约并不是铁板一块,通过与一些欧洲大国建立战略互信,中国完全有机会防止北约向亚洲扩张。现阶段的北约是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的,真正对中国有威胁的主要还是美国。美国很想让中国把美国与北约一道拉向对立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区别对待,尽量和北约保持稳定的关系,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付美国身上。只要打垮了美国,那其他的小跟班到时候就自动瓦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几年,北约向印太扩张的小动作不断。2022年,北约邀请多国领导人参加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北约峰会。其中,就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印太国家。随后还通过了所谓的《北约2022战略概念》。该文件对俄罗斯的定位是“最大且直接威胁”,同时将中国称作“系统性挑战”。显然,北约不仅在有意识地向印太地区扩张,还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美国有意将北约扩张和自己的印太战略对接。而北约早就成了美国实现一己私利的工具。

中国不愿意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是出于对国家发展和祖国统一的深思熟虑。中国作为工业和外贸大国,深知商品市场的重要性。一旦与中国和美国陷入新冷战,中国可能会失去大量的海外市场,这对于其经济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打击。

因此,中国选择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保持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继续与西方国家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这样,中国既可以与俄罗斯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又可以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俄乌冲突延宕两年有余,欧洲军火商援乌炮弹产能捉襟见肘,对中国棉花的依赖成了他们“甩锅”的对象。欧洲超过七成的火药棉依赖中国供应,但出于对中国“卡脖子”风险的担忧,欧洲防务企业正“尽可能多地采购以填补库存”,有军火商已囤积了可供三年消耗的库存。

报道称,全球贸易中近一半火药棉由中国提供。随着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冲突中大量消耗炮弹,对弹药的需求猛增,欧洲军火商急需扩大产能满足需求,但对中国棉花的依赖限制了这种努力。

这事最早是今年3月份被法国人曝出来的,法国军方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由于中国在数个月之前“意外地中断”了对一种重要火药原料的供应,导致法国弹药厂的生产陷入困境。不只是法国,整个欧洲的炮弹生产都因为这种来自中国的特殊原料的断供而导致炮弹大幅度减产。造成欧洲硝化棉发射药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方面对出口硝化棉制品进行了控制和调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中国收紧了炸药原材料和硝化棉的出口量,而且增加了世界棉花的进口量。

欧洲国家能够有现在的世界地位,特别是美国,与他们的军火制造能力是分不开的。他们所制造出来的弹药不仅供国内使用,也会向其他国家出口。现在俄乌冲突进行得正激烈,西方国家也一直支持乌克兰,希望以此来限制俄罗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也会向乌克兰提供军火。只是出现了一个问题,欧洲的军火制造依赖的是棉花,尤其是我国的短绒棉,他们的防务承包商担心军火制造对中国短绒棉的依赖会影响产量的扩增。

欧盟此前为了援助乌克兰,几乎掏空了自己的弹药库,所以他们的目标是将北约标准155毫米炮弹的产量增加到每年140万枚,以补充各成员国的库存,但问题是,现在欧盟的硝化纤维素供应严重不足,于是开始大量囤货。比如莱茵金属公司已经囤积了可供三年消耗的库存。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觉得讽刺,要知道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一直跟着美国施压中国站队,结果没想到,自己给乌克兰制造武器,还不得不看中国的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需要在打压中国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甚至仍有部分人士主张“对华脱钩”的时刻,欧洲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在短期内找到能够替代中国的供应商,所以不得不开始为中国“断供”做准备。显然,欧洲各国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既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又担忧与中国关系恶化可能导致自身被卡脖子。然而,欧洲至今仍未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从未表示会对欧洲合作伙伴采取落井下石、背信弃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