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是本科排名

排名权重里面那么明显的:

Undergraduateacademic reputation本科学术声誉 (22.5 %)

意味着如果你要申请的是Master或者PhD,压根就不用参考这个排名。

而对于申请本科的同学来讲,一些大学细微的排名变化也并不重要,上升两名下降两名两所挨着的大学的实力真的就会拉开么?

就拿16年的US.NEWS美国大学排名和18年对比,16年芝加哥大学排名3,18年排名4;USC16年排名23,18年年排名21——区别并不大。两年间学校的实力不会发生质的变化的。

要看你也得这么看,看看你想去的学校是不是连续好几年排名一路下滑或者一路上升,这可能更说明问题。

2、QS也并不客观

这是QS的排名权重:

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占40%
全球雇主评价(Global Employer Review),占10%
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Citationsper faculty),占20%
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 ),占20%
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5%
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5%
总计·100%

小A在另一篇回答中已经提到了QS排名过度侧重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评价都是主观的,没法量化。另外一个师生比,你看18年的QS排名,UCB的排名27,清华排名25,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15。在所有的指标中,UCB的师生比得分只有可怜的36.2。那这就说明UCB比清华和NUS差么?显然不是。这是因为QS的指标侧重,导致UCB吃了亏。

QS和US.NEWS排名差距大是因为两个排名的参考的指标不一样,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3、US.NEWS值得参考吗?

这个排名大致分出了美国大学的实力排名,但要较真,你会发现排名简直没法看。

就拿Faculty resources 教师资源这一项来说

班级学生少于20个的情况(得分30%),班级学生多于50个的情况(得分10%)

意味着公立大学这种人特别多只能大班教学的学校只能吃亏,而私立学校因为人本来就少很多所以小班就很容易。所以你会看到排名前20的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像UCB这种非常好的公立学校只能排到21。

又比如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毕业率这个指标

US.News会从学校的实际毕业率以及预估毕业率两个方面去考虑。如果学校的实际毕业率比US. News的预估值要高,那么此项评分将被认定为高分,反之则低。

要知道不同的大学给学生打分的标准不一样,有的学校比较“水”一点,学生很容易就毕业了,有的学校则要严格许多,学生的毕业率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学生更严格的学校就更差吗?

既然是排名,都是有指标的,有指标就能够人为操纵。一个学校想要短期内提高大学排名,只需要按着指标一个个去改善就行了。比如Student selectivity 学生生源,完全可以在招生上进行操作。

总结,参考当然是值得的,不然你也没多少渠道去了解这些大学的实力。但参考归参考,当作选校的绝对标准肯定是没什么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