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全部文章,顾子明历史文集,在公众号“明公堂读者”有分享~ 老读者以前很喜欢明公的文章,跟随了政事堂2019、顾子明明公、政事堂plus等账号。但遗憾的是很多文章现在不可追溯了。终于在“明公堂读者”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文民国三部曲里,我最喜欢,而且让人比较能看得懂其中大部分隐喻的就是《让子弹飞》。姜文此人,在民国三部曲里暗藏了自己的很多观点和哲理,天马行空,就跟他表现出的形象一样,匪气里夹杂着济世安民的文气和侠肝义胆。

《让子弹飞》开篇就是马拉火车的魔幻场面,让我想起慈禧专列,讽刺意味十足。买个县长当当准备搜刮民脂的马邦德(葛优饰)和老婆、师爷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结果半路被悍匪“张麻子”(姜文饰)给抢了,师爷死了,马邦德为了保命假称自己是师爷,陪老爷夫人去赴任,并且说自己没钱,但如果张麻子代替老爷去赴任可以搜刮很多钱,并谎称赴任之地是“鹅城”这个荒蛮的小城。“张麻子”张牧之是个粗中有细之人,一直强调“要站着把钱赚了”,这必然触动了鹅城最大的势力黄四郎(周润发饰)的利益。鹅城穷山恶水,一直是“流水的县长,铁打的老爷”,一切都是黄四郎在暗中操控。他在望远镜中看到假马邦德(张牧之),便说了句“霸气外露,找死”,要是来个见钱眼开利字当头的好揉搓的小角色,那就你贪你的我做我的,表面和气生财互不招惹,可这一看就不是善茬,那就只能让他有去无回了。后面的情节,也是黑色幽默,暴力美学,荒诞不羁,真的是天马行空,让人不得不佩服姜文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说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情节。姜文的民国三部曲真的都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借着民国的背景,政治、权谋、江湖道义,啥都敢讲,荒诞中又讽刺现实一针见血。首先,假师爷说,要么站着,没钱赚;要么跪着,赚钱。但张牧之非要“站着把钱赚了”。其一,此人一身匪气,张狂得很,全不把黄四郎放在眼里;其二,张牧之身有侠气,还有一点济世的思想。他并不是纯莽夫一个,虎,但是粗中有细,譬如白天审案,惩治黄四郎的走狗,为民申冤,看得出他也是有手腕,想为民除害。这种匪气,侠气,济世思想,在张牧之这个人物上矛盾又完美融合。

其次,就是张牧之抱着县长夫人哭的场景。张牧之以为县长夫人是孀居,刚开始只是假扮夫妻,结果客气着客气着也就“不客气”了,当然刘嘉玲饰演的县长夫人也是个妙人了。结果真马德邦在旁边绿着也就罢了,晚上黄四郎还派人去杀假县长却错杀了县长夫人,假师爷抱着夫人一阵嚎啕大哭,并大喊“马邦德就是我,我才是马邦德”,照理说这怎么都该要露馅了,结果张牧之真的是绝,等黄四郎来的时候,已经成了张牧之抱着县长夫人大哭,嘴里哭嚎着一样的词,假师爷在一边瑟瑟发抖敢怒不敢言,真是爆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三,张牧之抢了钱白天再分给百姓,黄四郎晚上再派人扮麻匪抢回来。真劫匪是劫富济贫的官家体面人,真乡绅却是鱼肉百姓霸凌一方的恶势力真小人。这种对比不可谓不讽刺。

其四,也是我觉得最绝的。张牧之和黄四郎假意商量好去围剿麻匪,好坑各个乡绅一把,捞些油水,结果行至半路黄四郎却派人杀张牧之,结果假师爷被炸死了。我觉得假师爷临终对张牧之真是有了种认同和钦佩之意,可见张牧之的理想与追求是民心所向。张牧之回鹅城号召大家打倒黄四郎,呼喊,发枪,撒真金白银,大家都不敢出来。最后,张牧之找来黄四郎的替身,当着众人的面砍了头,民众终于纷纷揭竿而起,攻进黄四郎的碉楼。至于真的黄四郎,并没有人在意他,因为那个给人以威压,兴风作浪的“黄四郎”已经死了。张牧之和真黄四郎在这一片硝烟狼藉中闲聊抽烟冷眼旁观,真的是绝了。

这部剧笑点和包袱很多,当然隐喻也很多。张牧之可以视为是革命党的化身,心中有理想有正义,想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秩序,让民众自由平等;黄四郎自然是象征旧势力,盘根错节,阴狠毒辣,心机深沉,残害平民,鱼肉乡里。马德邦这种投机倒把江湖骗子,就是想着搜刮百姓的投机派。我觉得最具讽刺意味的,就是鹅城的民众。他们表情木然,闭目塞听,感觉像一具具泥人,就像当时社会,革命革命,革了谁的命,今天说要建新政府,明天皇帝说不定还要回去“坐龙庭”,被压榨不甘,造反又不敢。给他武装,给他钱财,通通没用,只有彻底打破他们终日浑浑噩噩膜拜的“旧势力”,才能让他们从跪着到站起来,仿佛瞬间有了底气,又有了活气。电影刻画的当时的最底层群众总是愚笨又盲从的,真的是很写实了。

当然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可以解析的地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姜文在《让子弹飞》里很好的实现了商业和文艺的结合,而且真的是荒诞中又透着真实,给人当头棒喝。

更多精彩资讯分享公众号:明公堂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