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1972年6月,毛主席收到了在江西“五七干校”生活的女儿李讷写来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毛主席看到了女儿当时的处境和想法。

得知“五七干校”的同事们因为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对她特殊照顾,使她锻炼不大,想去农村插队时,毛主席把谢静宜找来,说:“小谢,你去江西一趟,同李讷谈谈……”

毛主席:李讷在家时也是常发烧的

在看完李讷写来的信后,毛主席十分担心,便决定把和李讷相熟的谢静宜找来,让她去看看李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在见到谢静宜的时候,毛主席显得十分无奈,说:“我没有时间管她,她不要自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主席,就不求进步。李讷在‘五七’干校已经有一年半多了,她说在那里接触的都是干部,锻炼不大,她要求去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紧接着,毛主席又交代谢静宜说:“我同意她的意见。看看到什么地方去,你同她商量一下,帮助她选个点。你带上李讷一块去看看。选定后,再让她搬过去。”

在谈话的最后,毛主席嘱咐谢静宜:“你们要向江西人民学习,学习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优良传统,爱护江西人民的一草一木。”

回去后,谢静宜立即进行了准备。临行前,谢静宜来向毛主席告别。

想到还是给李讷写封信比较好,毛主席便当着谢静宜的面,给李讷写了一封信。

写完后,毛主席将信递给谢静宜,请他先看。在这封信里,谢静宜看到了这样的内容:“李讷儿,爸爸老了,你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谢静宜抬起头,看着毛主席,心里非常难受。她知道,此时的毛主席,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更是一个年迈的父亲。

在看完信后,谢静宜把信纸装入信封,递给了一旁的吴旭君。

就在吴旭君按照正常的程序,准备将信封封住的时候,毛主席摆了摆手,说:“不,不封,就这样敞着。

听了毛主席的话,谢静宜为毛主席对她的信任,心里非常感动。告别了毛主席后,谢静宜径直踏上了前往江西的路。

谢静宜来到江西后,把信交给了李讷,并和江西省委的有关人员一起商量了李讷到农村插队的相关事宜。

在安排好李讷后,谢静宜立即回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了对李讷的安排。对此,毛主席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李讷到了农村不久后,便生病了。

得知李讷生病后,毛主席十分担忧,再次让谢静宜到江西看望。在一个知青点,谢静宜见到了李讷。

那天,在谢静宜走进李讷居住的房间后,发现只有一个小姑娘。从那个小姑娘的口中,谢静宜知道李讷现在正发着烧,但她却依旧没有休息,而是跟老乡一起去砍甘蔗去了。

李讷回来后,和谢静宜说了她在这里的生活情况,表示她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除了参加一些劳动外,还看了许多书。此外,李讷还告诉谢静宜她的身体确实不太好,经常发烧不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讷都坚强地坚持着,从来没有主动提出回北京的要求。

看着李讷瘦小的身体,谢静宜的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北京后,谢静宜立即向毛主席汇报了李讷在农村插队的情况,并重点讲述了李讷生病发烧的事情。

听了谢静宜的汇报,想到李讷从小就体弱多病,毛主席说:“她没什么大病,在家时也是常发烧的,一遇到考试,她就拼命一阵子,考试完了就发烧,大病一场,没什么要紧的。”

见毛主席这样说,谢静宜觉得他对李讷的要求过于严格了,便说:“主席,李讷还是有病的,让她回北京治疗一段再回去吧!”

然而,毛主席却不同意。他说:“不,人在哪里,就在哪里治病。”

谢静宜还想再争取一下,又说:“江西那里的同志也提出让她回北京治病。”

但是,毛主席依然表示不同意,说:“不让她回来。难道江西人民有了病,都要来北京治疗吗?她在乡下,就在乡下治,乡下治不好,到县里治,县里治不好,到省里治,不要回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李讷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人实在照顾不过来,便雇了一个保姆,照顾她和儿子的生活。

家里突然多了两口人,其中一个是小孩,另一个还是向她挣工资的,李讷的那点收入根本就不能支撑了。

事实上,李讷之所以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是因为她离婚了。这个孩子就是在离婚之前怀上的。

谢静宜:跟主席要一点钱吧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于1940年8月3日出生在延安。她的性格内向,从小爱读书,话语不多。

李讷出生后,毛主席非常高兴,取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的“讷”字,再加上他曾经给化名为李德生的姓,便组成了女儿的名字。

1940年,娇娇被送到苏联陪伴贺子珍后,毛主席的身边就只剩下了李讷这一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毛主席虽然很忙,但总会抽出时间带着李讷在外面散步、玩耍,教她识字,给她讲故事,还称她为:“大娃娃。”而李讷则叫父亲为“小爸爸!”。

有时候,毛主席正在思考打仗的事情,李讷却想让父亲陪着自己玩,便调皮地缠着父亲。

于是,毛主席便生气地让小李讷走,甚至会伸手在她身上打一下。李讷便委屈得哭了起来……

关于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李讷在后来回忆说:

“我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那时还在北方,正好爸爸他们指挥大作战。我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好几天没人和我玩了,觉得很孤单,就老去拖着爸爸,想让他陪我一起玩。可那一次,爸爸没理我,手里总是摆弄着一些纸,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看的是电报,那时爸爸的精力全都放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
可我那时不懂,只认为爸爸是被这些纸吸引了,然后我就生气了,就悄悄地钻进他桌子下面,把电报放进火炉里烧,心想着没有这些纸,爸爸就能陪我了,可爸爸看见的时候,一把就将电报从火里抢了出来,随手就给我头顶一巴掌,这是爸爸唯一一次打我,我本来也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了起来,爸爸看我哭了,心软了,便赶忙把我抱起来哄我,连连答应和我玩,听到爸爸答应和我玩,我也就不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李讷跟随父亲来到北平,进入了育英小学,插班读小学四年级。后来,李讷又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上了学。

1959年,李讷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

在她上大学之前,毛主席特意给李讷和李敏制定了学习计划。对此,李讷回忆说:“父亲先让我们读《水浒传》,因为《水浒传》好读,故事也比较引人入胜。然后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诗词。

此外,毛主席还把自己选编的诗词打印成册,装订了好几本,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

在学校里,李讷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住八个人一间的宿舍,睡上下床,吃一样的伙食,和大家一样上课,一样下乡参加劳动,一样挤公交车,没有搞任何特殊。

在毛主席的悉心教导下,李讷也成长的很好,除了偶尔在父亲的面前撒撒娇外,已经是一个很有规矩的大姑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听到李讷的母亲说她“你也不小了,都二十好几了,还这样没规矩”时,毛主席慈爱地说:“女儿再大了也是女儿嘛,我喜欢她这样。”

1965年,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当编辑。一年后,李讷就当上了报社的总编辑。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毛主席虽然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但毕竟也是希望她嫁个好人家,为她的将来打算。

于是,在见到李讷的时候,毛主席关心地说:“我的娃娃,你找个人,成个家。你的婚姻大事是父母的心事,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的个人问题不解决,爸爸心里轻松不起来呀!”

听了毛主席的话,李讷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了,爸爸,我的事我自己解决,您不要操心了。”

1969年,李讷已经29岁了。一天,毛主席对她说:“李讷,我看现在的工作不适合你,你还是要多参加劳动锻炼。你就去井冈山下的‘五七干校’去劳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在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后,李讷踏上了前往江西进贤县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对于女儿的婚事,毛主席虽然十分关心,但也没有过分干涉。

在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毛主席说:“她的婚姻,我不干涉,找个工人也行,农民也行。”

来到“五七干校”后,李讷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毛主席的女儿,而是把自己融入到了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和大家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屋子。

6月,李讷在“五七干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她向爸爸汇报了自己的处境和想法。

在看完李讷的信后,毛主席叫来谢静宜,对她说:“小谢,你和李讷交个朋友吧。她现在是在江西进贤中办‘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是我让她去的,我同她说过,不要在解放军报社了,下放到江西进贤‘五七干校’劳动去吧!她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办报啊!她同意我的意见,很高兴地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之所以把谢静宜找来,是因为谢静宜此时35岁,虽然比李讷大了5岁,但她俩的年龄差得也不算多,两人应该可以很好地交流。

很快,谢静宜便来到江西,见到了李讷,把毛主席嘱咐她的话,告诉了李讷。果然如毛主席所料,只是交流了一次,谢静宜和李讷便相熟了。

临别的时候,谢静宜对李讷说:“李子,年岁不小了,对婚姻考虑过没有?”

听了谢静宜的话,李讷回答说:“没有。我根本不急,我母亲倒是挺急的,我想听听爸爸的意见。”

在北京,听了谢静宜的汇报后,毛主席对她的这次江西之行非常满意。

得知李讷询问自己对她婚姻的意见时,毛主席对谢静宜说:“你转告她,她的婚姻由她自己做主,爸爸妈妈不能管。是工人也行,是农民也行,这是第一。第二,是党员也行,不是党员也行,不是党员就不革命啦?不是党员也是要革命的嘛!第三,比她大也行,比她小也行,只要她们两个愿意就可以了,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了谢静宜转来的毛主席的话,李讷的心里轻松了不少。便将自己的心门打开,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一天李讷正在干农活,一个小伙子突然来到李讷身边,主动帮她干活。

对此,李讷十分感谢,也在心里对他留了意。

后来,经过了解,李讷知道了这个小伙子的全部情况。这个小伙子姓徐,是一个东北小伙子,在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当过服务员。他的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人长得也算眉清目秀,而且看起来机智灵活。

随着和小徐接触次数的增加,最终两人逐渐相爱了。

在决定和小徐结婚后,李讷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李讷写道:“我自愿与小徐结婚。”

看完李讷的信后,毛主席特意将送信的人叫到办公室,向他仔细询问了男方的情况。得知男方虽然家庭一般,但小徐的人品很好,便在李讷的信上批了:“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讷和小徐结婚的那天,毛主席由于工作繁忙,没能亲自前往江西参加女儿的婚礼,但也特意让人给女儿捎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婚后,李讷和小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倒不是说小徐有什么不轨行为,但在处理那些生活中的琐事上,显示出了与李讷的格格不入。

1972年,经过慎重思考,李讷觉得还是一个人生活比现在更好,便选择了和小徐离婚。

在离婚后,小徐被到河北省铁道学院读书,成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

在离婚的时候,李讷已经怀有身孕了。然而,李讷却没有选择在家里养胎,而是倔强地想去农村插队,好好锻炼一下。

6月,李讷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李讷告诉毛主席,她在江西五七干校劳动受教育不大。因为在干校里好多人都认识她,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对她总是照顾得很多。因此,李讷感觉到自己在这里的锻炼不大,她愿意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李讷的来信后,毛主席又把谢静宜叫了过来,这便发生了开头提到的毛主席让她到江西看望李讷的事情。

想到李讷的生活过得不太好,谢静宜没有耽搁,告别了毛主席后赶紧来到江西。

果然,在见到李讷的时候,谢静宜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困难,便对她说:“跟主席要一点钱吧?

李讷虽然很想拒绝和父亲开口,但面对实际情况,谢静宜的提议,又让她无法拒绝,便没有说话。

见李讷没有拒绝,谢静宜转向身边的人,问:“李讷要点钱,得跟主席提多少合适?”

谢静宜的话说完后,那个人根据李讷生活的环境和她的实际情况大体估算了一下,说:“至少要8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了谢静宜的话,毛主席感到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他吃惊:“给那么多啊?我那个钱是供应农民队伍的。”

然而,想到女儿的确需要这些钱,毛主席只好将这些准备供应农民队伍的钱拿了出来,先用在女儿的身上,便对谢静宜说:“那好吧,给她8000吧。”

紧接着,毛主席似乎有想起了什么,又嘱咐谢静宜说:“现在给她3000,她走的时候,你再给她5000,不要一次都给她。”

后来,想到女儿一个人在江西,生活多有不便,毛主席说:“给远志、全夫打个招呼,让讷娃回家吧。在干校三年了,也该结业了。”

得知父亲让她回家的时候,李讷非常感动。但想到内心还有一些顾虑,李讷一直未能成行,一个人在江西苦苦地支撑着。

1974年,得知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不好时,李讷才终于决定回到北京,陪伴父亲。

回到中南海后,李讷看着毛主席的屋子里放着的那些医疗器械时,心里非常难过,流着眼泪,扑到父亲的身上轻声呼唤:“爸爸……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是女儿李讷的声音,毛主席从睡梦中醒来,赶紧握着李讷的手,哽咽着说:“娃娃,你怎么不回北京看看爸爸呢?你是不是恨爸爸,对爸爸有意见?赌气了?”

听了毛主席的话,李讷擦了擦眼泪,说:“爸爸,我没有赌气,是女儿的婚姻出现了问题,结婚离婚,把孩子带回北京,也没脸面见爸爸了。”

得知李讷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一个人在江西吃苦时,毛主席难过地说:“爸爸不怪你啊,爸爸也是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人,也晓得3年时光不容易,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娃是不是又黑又瘦?爸爸的眼睛看不清楚了,让爸爸摸摸娃的脸。”

这是,李讷赶紧将身子俯下来,把脸贴在毛主席身上,让父亲抚摸。

就这样,过了好一会儿后,毛主席才停止了抚摸,对李讷满意地说:“还不瘦,乡下的日头伤人也养人,3年的苦都能吃下来,娃也能做些事了。”

听到父亲对自己满意,李讷的心里是高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看到父亲已经老了,面容也已经变得十分憔悴,李讷哭着说:“我不要再离开爸爸了。”毛主席也哽咽着说:“爸爸再也不让娃离开了。”

在离开的时候,毛主席盯着李讷的面孔,嘱咐女儿说:“讷娃,有困难就和爸爸说。”

那一刻,毛主席只是一位父亲,一位爱护女儿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