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女士突然发热

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

起初以为是感冒

不料病情进展凶猛

还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差点要了命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真实病因你一定想不到

一起来看↓↓↓

01

小小“感冒”,居然差点要了命?

近日,广州的杜女士(化名)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出现了高烧,连续3天都没有退热,体温39摄氏度以上,还合并有咳嗽、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

一开始,杜女士以为只是小小“感冒”,于是自服了一些对症药物。但服药后症状并没有好转,仍反复发热。不放心的她随后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就诊。胸片检查结果提示“双肺感染”,以“肺炎”收入感染科住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场“肺炎”可不简单,入院第二天,杜女士的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了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气促等症状,原本应该在95%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一度下降到80%。医疗团队评估后,马上将杜女士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但杜女士病情仍持续恶化,并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医疗团队决定立即启动VV-ECMO支持治疗,并迅速置管、上机,随后,杜女士全身氧供得到改善,生命体征趋向稳定。

罕见!最终确诊“流产衣原体”感染

短期内出现高热,肺部CT炎症以实变为主,且病情进展凶猛,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哪一种病原体是“凶手”呢?如何揪出“凶手”?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发现,杜女士肺泡灌洗液和血液检测结果均提示“流产衣原体”感染。

罕见的结果让大家颇感意外。医疗团队根据流产衣原体特征立即调整抗感染方案,加强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经过7天的治疗,杜女士病情逐步改善,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很快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03

流产衣原体是什么?应该如何预防?

“流产衣原体”是革兰氏阴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属于衣原体科、衣原体属,主要宿主为羊、牛、猪等,被感染的家畜在妊娠后期会出现流产。

有研究表明,流产衣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人类,引起非典型肺炎和孕妇流产等。人类经呼吸道吸入或密切接触患病牛羊,可发生人畜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相对罕见。杜女士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在厨房接触宰杀的牛、羊、猪时感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黄金桔医生介绍,流产衣原体通常被认为会导致人类孕妇流产、死产和妊娠败血症,但很少会导致人类肺炎。

他重点提到,针对流产衣原体感染,主要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

04

怎么这么多种衣原体?哪些需要关注?

虽然流产衣原体感染人体相对罕见,但衣原体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衣原体属内有12种衣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鼠衣原体、猪衣原体、猫衣原体、流产衣原体、豚鼠衣原体、兽类衣原体、鸟衣原体、家禽衣原体和朱鹭衣原体。

这么多种衣原体中,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人体感染衣原体后,体内虽能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这种免疫力极其微弱,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

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人类之间主要以呼吸道飞沫、母婴接触和性接触等方式传播,在家庭、学校、车队以及其它人口稠密区域可存在小范围的流行。

沙眼衣原体可引起人体的广泛感染,除了沙眼等眼部感染外,还能通过性传播等方式造成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偶尔可引起新生儿和成人免疫缺陷者的肺部感染。沙眼衣原体肺炎不经治疗多数在数周后也可逐渐自愈。

肺炎衣原体原发感染多见于学龄儿童,成人则多为再次感染或慢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病情通常较轻,有自限性,易被忽视、致病情迁延,呈慢性咳嗽。成人肺炎病情较重,特别是在已有慢性疾病或重复感染的老年人。

而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禽类,如鹦鹉、孔雀、鸡、鸭、鸽等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以接触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给人类。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俗称“鹦鹉热”,常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主要影响肺,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包括肝、脾、脑。起病多隐匿,重症患者可急性发病,潜伏期5~14天。鹦鹉热的严重程度从类似流感的轻微症状到危及生命的严重肺炎不等。

05

与动物接触不能大意,有患病风险!

与流产衣原体感染类似,与动物接触有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风险。

今年年初,绍兴一对夫妻在家里宰杀活鸭准备制作酱鸭,可酱鸭还没做好,夫妻俩却双双病倒了。两人先后出现寒颤、发热的症状,伴有咳嗽白痰,活动后胸闷气急。到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就诊时,肺部CT所示图像已经到了白肺的程度,经过详细问诊,医生了解到患者在宰杀活鸭时,被鸭子抓伤过,这就让医生警惕是否是人畜共患病在作祟,果不其然,后续经检查确诊为鹦鹉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之前有一位耿大姐就曾看商贩宰杀鸭子,并在周围待了一小会,就感染上了鹦鹉热衣原体,还出现了剧烈干咳、高热、乏力等症状。

不光是禽类,小猫等宠物也致病风险,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上海一女子去宠物店“吸猫”,之后便出现了高烧、怕冷、打寒颤等症状,还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经检查,该女子感染了鹦鹉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提示,养宠有风险,“吸猫”需谨慎。该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或通过排泄物污染尘埃间接传播,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

对于平时饲养宠物的人群,在接触动物后注意用流动水、肥皂洗手,动物的毛发、粪便及时清理。

对于经常接触家禽、牛羊等动物从业人员,要重视环境卫生,做好卫生防护措施,若是出现反复高热不退、畏寒、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不出其他原因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动物接触史,以便尽早采取针对性治疗。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邵逸夫医院、健康时报、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