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评论家麦克维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是造物者遗失在人间的一所牢笼,但是它却忘记了上锁”

而在未去美国之前,我曾经对这句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不知道这句话是讽刺?

还是褒奖?

为此在去美国之前我是带着足够的好奇,而且我是信心满满,我甚至不会像去别的国家之前那样,去搜集整理大量的攻略。

因为这些年我们被美国大量的电影、电视剧、文章、纪录片,给灌输的满坑满谷。

你要是不信我说的,你可以随便问一个我们的路人

“美国是个什么样子的?

相信我,就算是他没去过美国,但是他也能给你说的头头是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样的结果你说是文化的输入也好,文化的入侵也罢,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况且我还是一个搞过几年国际贸易的人,因此我以为我对美国是相当了解,而我这盲目的自信,还是来自于我的英语自认为还不错。

所以我觉得就算是到了美国,我也是可以横着走的,因为除了肤色的不同,我自认为就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分辨不出我来自哪里。

而我此行的目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切实体验一下真实的美国。

但是当我真的来到美国以后,我这才发现我之前脑海中固有的美国,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的。

因为

你说他是天堂也没错,是地狱也是对的

而我接下来所看到的美国,或许才是它真实的样子,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定义性。

一:富裕的美国人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对美国的固有印象一定是: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而事实也是如此,毕竟它脑袋上顶着的光环可是“世界上独有的一个超级大国”,而它的大不单单是指它的贸易、科技,军事,更重要的还是经济。

而这也是我初到美国一个月的印象,因为我发现我的这些老美同事的家,大多都是那种独立的洋房或者是小别墅。

要知道在国内能住得起这样房子的人,都是非富则贵。

普通人就算是奋斗一辈子,也未必能在拥挤的城市,独立能买得起一个安居立命的三居室。

而这样的落差还在于,曾经一套城市中的别墅让我羡慕不已。

所以单是这一栋栋的别墅,就让我颇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刚开始我觉得美国人是真的有钱,可是这样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发生了变化,你要问我为什么?

那是因为我管中窥豹见到了初始的美国,原来在美国住别墅的不一定都是有钱人,就拿我的一位同事罗斯.威尔来说吧。

他家的房子是一个四室两厅两卫的独立别墅,其实把它称之为我们国内的平房也没错,只不过是它的样子要精致一点而已。

这套房子是他28岁结婚时购买的,虽然说在美国结婚,没有丈母娘要求的必须有房有车硬性要求,但是为了有个爱的巢穴,威尔还是斥巨资39万美元买下这套房子。

虽然说39万美元换算我们的货币,差不多也要240万元左右,也是一笔足以让他成为房奴的巨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和他的区别就在于,他在28时他能买的起,而我却连想也不敢想。

可笑的是威尔28岁时的薪水就有5000美元,而我却是7000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如果威尔能学会我们的勤俭节约,那么他刨除吃喝,有个八九年他就成功脱身上岸。

但是当时的我,如果背负这个数字想要翻身上岸,却可能要翻三四倍的时间。

但是很遗憾的是,威尔明显是不懂得我们的勤俭持家传统美德,如今10年过去了他依旧是房奴。

二:憋屈的美国

如果说刚到美国的一个月,美国的富裕让我震惊,那么从次月开始,美国富丽堂皇的外表下,就让我见识到了美国的落后。

因为在我们国家近几年内,除了上岁数的老人喜欢用现金消费外,年轻人真的是一部手机就可走遍国内。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美国却是恰恰相反,他们似乎是更喜欢使用现金和信用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初到美国的我很是憋屈,为此已经告别钱包好几年的我,又不得不每次出门前都要带上钱包,甚至还要抓上一把叮叮当当的硬币装在兜里,以备不时之需。

开始我以为,美国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内的扫码支付,可是后来发现事实却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其实美国人也喜欢买完东西后,手机一扫就离去的潇洒,尤其是年轻人。

但遗憾的是,到了今天美国依然没有一家足以取的全体人民信任的支付公司,或者是金融体系。

甚至是许多超市和商店都不支持,也不认同扫码支付。

反而是可以刷信用卡的机子倒是随处可见。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觉得只有把钱真实的拿在自己手中才是踏实,而现金交易才是交易的本质。

三:高消费的美国

如同我上面说的一样,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因此他们的有些消费也是高的离谱,但是有些消费却是低的让人惊讶。

我所去的地方是洛杉矶,我所工作的地方已经偏离了城市的繁华地段,但纵使如此我住宿酒店的价格,每晚价格也在150到200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是在900到1200元之间。

一顿饭的价格在25到50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是150到300元之间。

我想如果有人能坚持看到这,一定会觉得我属于“高消费”,是拿着公司的钱去美国搞铺张浪费。

但是我想说的是还真不是这个样子的,我这样的消费算是很普通的了,我就以美国电影中大家经常能看的到的炸鸡和蔬菜沙拉为例。

在洛杉矶稍微正规一点的餐厅,一份蔬菜沙拉的价格就在15到25美元之间,也就是人民币78到150之间,倒是炸鸡的价格只有10美元左右。

如果你还想陶冶一下情操,顺手喝上一杯咖啡,那么一顿饭下来没有个四五十美元还真出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当你用餐完毕后,如果不给服务员一点小费,好像反倒是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

而你要知道,上面我所说的还只是街边巷尾,类似于我们的苍蝇馆子的价格,你要是去一些上档次的餐厅,同样的食物价格再上翻10倍,你也不要惊讶。

因为刚到美国的我,曾经被这样的惊讶震惊过不止一次。

当然我说的是饭店的价格,要是你嫌贵又吃不习惯,自己买菜在家做,价格就低很多了。

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相比较物价方面的高消费,美国的个别商品,就显得良心多了。

怎么说呢?

就例如在国内酒局上,能自己花钱喝的起茅子,抽的起华子的人,应该都是混的不错的人。

因此我们就以国内带天的茅子为例。

在国内带天的茅子怎么着一瓶的价格也在2000到3000千左右吧?

但纵使如此还是经常断货买不到。

但是在美国的超市内,茅子似乎就没那么受欢迎了。

我们就一瓶750毫升的带天茅子的价格为例,在美国这样一瓶的茅子售价在320到380美元之间,合人民币2290到2790之间。

可能有人会说这价格也没差多少啊?

但是你要知道,这可是750毫升的价格,而且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这样一来你说便宜吗?

但是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在国内一瓶卖三四十人民币的二锅头,在美国却要卖30美元以上,而且还比较受欢迎。

四:贫穷的美国

如果说上面说到的高消费,让大家觉得有些不能理解,那么贫穷的美国一定会让你大为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十年代在国内曾经刮起过这样的一股风“美国遍地是黄金”,只要你肯努力就算是捡掉在地上的硬币,你也很快就会出人头地。

而没来到美国之前的我,也曾经以为美国应该遍地是机会。

可是当我真的站在这片土地上,亲眼目睹了美国的那些穷人后,我才发现以讹传讹是会害死人的。

在美国就业机会的确不少,赚钱也的确比较容易,但前提是这样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你要是出生在普通家庭,又没有好好读书的话,那么你可能连房租都付不起,更不要说赚大钱了。

而可笑的是,我曾经还看到国内有人这样吹捧美国

“说是在美国就算是你不工作,你也不会为了吃喝而发愁,因为在美国有专门的机构会免费发放大量的食品券,而这些食品劵是不要钱的,因此就算你不工作也不会因为吃喝而发愁,因为这些食品劵多到你根本就用不完。

为此当你在美国的大街上,看到垃圾桶里装有大量的食物时也不要惊讶,更不要批评他们浪费粮食,因为他们压根都不在乎。

对此我只想对这些人说

要么你是没去过美国,在这胡编乱造

要么你就是收钱了

要不然街边巷尾到处可见的乞讨者,或者是无家可归的人员,你怎么能做到装作视而不见呢?

五:傲慢与偏见的美国

关于这个话题,我原本是不想写进来的,因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就算是你没来过美国,但是你也一定听说过美国的傲慢与偏见,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看不起黑人,更看不起黄皮肤的亚裔,为此我在来之前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与应对的办法。

可是等我真的来到了美国后,并且与这些美国人接触后,不能说我之前的这种认知被彻底颠覆,但至少是五味杂陈。

怎么说呢?

美国人瞧不起亚裔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却有些膈应人。

你会发现在美国那些拥有高学历,或者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对待其它国家的人员时,都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不分肤色更不分国籍。

也许他们心理也会瞧不起你,但是表面上却不会显露出来。

反而是那些自己都快吃不起饭的底层人士,在看到其它国家的人后,却是会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像极了一块披着醩布的烂木头。

而这其中让我尤为不懂的是那些依旧生活在底层的华人,他们在看到国内来旅游或者是出差的同胞后,脸上并没有该有的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反而是傲慢与瞧不起的嘴脸,让他们五官都有些变形。

这让我实在是想不通,他们这是为了什么?

他们的优越感又来自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美食

我知道有许多人想去美国,或者是正去美国的途中,但是如果你真有一天来到了美国的这片土地,那么请对你的胃说一声“抱歉吧”。

因为在美国你很难能找到一些适合中国胃的美食。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说美国有唐人街吗?

而且近些年有许多我们国家的美食,不都进入到了美国了吗?

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原因简单

其一:并不是在美国所有的城市都有唐人街的存在。

其二:那些进入美国的中餐,为了适应美国人的口味,都做了大量的改良,有的甚至味道完全颠覆。

其三:在美国中餐的价格可是远高于美国的炸鸡、面包、三明治的。

因此在美国你想要吃到一份正宗的中餐是非常困难的。

就拿一盘再简单不过的西红柿炒鸡蛋来说吧,你能接受在这道菜里面加入大量蜂蜜的做法吗?

因此什么川、鲁、粤、徽、苏、浙、闽、湘这八大菜系就更不要想了,如果能在美国吃到一盘正宗的饺子,或者是又香又辣的米线你就知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美国的教学

作为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父亲或者是母亲,我想你或多或少都听过美国的“快乐教学”吧?

其中版本有很多,但是大致意思都一样

那就是

“在美国孩子的读书才不会像我们国家一样,上课要做的端端正正认真听讲,放学后还会有大量的家庭作业需要完成。

“而美国的教学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朋友,上课也不会像我们这么刻板,而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放学后老师也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孩子们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玩耍”。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让我来告诉你吧,其实在美国是有两套教育体系的

其一: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快乐教学”

其二:就是大家不知道的“精英教学”

两者的不同在哪呢?

首先“快乐教学”的学校大多是公办的,里面的学生以普通家庭的孩子为主,里面的老师也是混日子领工资得居多,所以他们才不在乎你到底学不学,又学会了多少?

他们关心的是每个月能不能按时领到薪水

而“精英教育”则大多是私人学校,里面的读书的孩子,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孩子,不夸张的说,在“精英教育”学校里面读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压力一点也不比我们国内重点学校的孩子小,反而更大。

我还拿我的同事罗斯.威尔来举例子吧,他说他在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每天不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繁重学习任务,而且他父亲还给他报了一门小提琴、一门钢琴、以及一门足球兴趣班。

等到他再大一点以后,他父亲又让他同时学习三门外语。

用罗斯.威尔的话说,在他读书的十几年时间里,玩这个词就像矗立在自由岛上的那尊自由女神像一样,你能看得见它,但是你却摸不到它。

而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造就的结果就是

“成功人士家的孩子越来越成功,而普通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依旧还徘徊在底层,因为他们很少,或者说压根没有机会进入顶级的学府里面进一步的享受更好,更高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

“你觉得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说实话关于这个话题,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很好奇的。

我以为美国人对我们也是充满了好奇,毕竟在国内上至八十老者,下至十几岁的孩子,或多或少都能说出美国的一二三来。

而无论是美国发生任何事情,国人都会特别关注。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却发现美国似乎是对我们一点都不好奇。

甚至让我诧异的是,虽然我们这些年大力发展,经济也已经仅次于他们,但是美国人似乎并不太在意,或者说是不知道一样。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五十的美国人都不知道中国在哪里,还有百分四十的美国人觉得,中国的发展自己并不关心,也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他们只知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仅此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搞笑的有许多美国人甚至都分不清中、韩、日的区别,在他们看来,韩国和日本,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八: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国

实话实说这一趟的美国之行,无论是美国科技、制造业、还是经济,其实都并没有带给我多大的震撼,反而是一件小事却让我记忆犹新,而且我觉得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那就是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洛杉矶圣克拉丽塔市有这样一个15岁的孩子,他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伪劣技术,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只不过是靠燃烧煤炭发电,然后再把电储存在电池里来驱动汽车。

这样的新能源,不过是牺牲一种能量转化成另外一种能量罢了,根本就没有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于是他提出这样一个构想

那就是将汽车的玻璃用类似太阳板可发电的材料来代替,这样就可以用太阳能来提供汽车的启动,等到汽车提速后,汽车的前面的涡扇又可实现风力发电,同时汽车的四个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又可实现摩擦发电。

只有做到太阳能、风能、和动能三合一才是真正的实现新能源技术。

而理论上来说这样一台三合一的汽车,从上路到报废都不需要一点传统能源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未成年孩子的天马行空想法,却是得到了家里大力支持,不但帮孩子购买材料以及这方面的书籍,而且还一起开始研究。

还别说一年后,他还真就成功的造出了这辆“三合一的汽车”,当然因为材料及技术的原因,这俩新能源汽车也只能缓慢行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件事被某公司知道后,他们对这个小孩的创意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不但派了专家,而且带了资金来全面辅助这个孩子研究这款“三合一新能源汽车”。

怎么说呢?

虽然我不喜欢美国这个国家,但是他们的这一点,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想当年我十一二岁的时候,一天突发奇想对我父亲说:“老爸,等下次打雷闪电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在院里竖一根高高的电线杆,把闪电引下来存起来,这样我们以后就不用再交电费了”?

虽然当时我爸没给我一个大耳光,但是他还是很严肃的对我说

“新一,老爸的手不光会写字,还是会打人的”

九:麻醉的美国

如果说你喜欢看美国电影,又恰恰喜欢看关于丧尸类电影,那么你可以去美国的街头巷尾走走。

你会发现艺术来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

根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的统计:在如今的美国,每12个人之中就有1人在吸毒,或者是有吸毒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毒品的泛滥,使得抢劫、偷窃、抑郁、暴力,已经成为美国底层人民的常态。

而可笑的是在新年伊始,美国还洋洋自得的说道

“由于大麻的合法化,大麻的销售大幅增长,为他们带来了上亿美元的税收”。

根据《今日美国》的一项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在1999年到2022年期间,有超100万美国人死与毒品吸食有关。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每天约有超过300名美国人因为吸食毒品过量而死亡,而青少年更是成为了重灾区。

但是这样冰冷的数字,却并没有引起美国的重视。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的美国自诩世界秩序的制定者,维护者,所以他们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谁敢冒头,他们就会举起大棒无情打压。

殊不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不会寸毁,只会摧古拉朽。

很显然傲慢的美国人不懂的这个道理,更不懂的居安思危。

而随着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繁荣,日后无论是经济还是国际话语权,必然会与美国有更多的碰撞机会。

因此我们更应该谨慎面对,擦亮眼睛辨情黑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我们一直秉承的是:不搞对抗,不搞霸权,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提防有心人的无中生有。

挑战与机遇同在

我相信在亿万中华热血儿郎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国家必然会更加繁荣昌盛。

还是那句话:逢敌必亮剑,当尊严与领土受到挑衅时,哪怕血溅三尺也要亮剑!

你说呢?

我是清风烟雨下:私自搬运、抄袭,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