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各类考试的常见题型,在诸多言语题目中,语句排序题尤为引人关注。在2025国省考笔试备考过程中,众多考生也普遍反映语句排序题已成为最容易失分的题型。

语句排序题其题干通常包含五至六个顺序混乱的语句,要求考生对其进行重新排列,以形成表达流畅、语义连贯的文段。若仅凭直觉解答此类题目,不仅耗时较长,而且得出的顺序结果往往五花八门,难以捉摸。

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语句排序题,我们必须掌握一系列解题技巧。以下将详细介绍两种实用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性。

01

判断文段首句

一般而言,题干中会出现六句话。理论上这六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有可能作为文段的起始句。然而,由于题目选项通常仅有四个,这即意味着文段的起始句最多仅有四种可能。因此,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应当从选项出发,首先确定文段的起始句。这便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起始句特征,并且了解哪些句子特征不适宜作为起始句。

常见的判断标志词及首句特征如下:

1. 背景引入方面,常用的表述方式包括“随着……的发展/变化”、“当前……的状况/形势”、“近年来……的趋势/现象”以及“近日……的事件/情况”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或近期的背景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后续内容。同时,以“自……以来”为开头的句子,则常常用于追溯某个事物或现象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在下定义方面,常用的表述结构包括“……是……的一种表现形式/类型/特征”、“……通常用来表示……的概念/范围/属性”以及“……是指具有……特征或属性的事物/现象”等。这种表述方式有助于读者对某一概念或事物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

3. 提出论点时,常用的表述方式包括“有人指出……的问题/观点/看法”、“有人说……的原因/影响/意义”以及“通常认为……的做法/观点/结论是合理的/正确的”等。这些表述旨在引出文章的主要论点或观点,为后续的分析和论证奠定基础。

不能作为首句的句子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 句子中若存在指代不明的指代词,如“其中”、“这些”、“那些”以及“此类”,则其不适宜作为段落或篇章的首句,因为缺乏明确的指代对象,可能导致读者理解困难。

2. 当句子中包含关联词的后件,例如“所以……”、“因此”、“但是”、“另一方面”以及“而且”等,这些句子亦不适宜作为首句。因为关联词的后件通常需要依赖于前文的情境或内容,作为进一步的阐述或转折,故单独出现易导致逻辑不连贯。

3. 句子若包含解释说明的成分,如“比如……”、“以……为例”等,亦不宜作为首句。这些解释说明的内容通常用于辅助说明前文提及的观点或现象,缺乏独立性,故作为首句可能使读者感到突兀或困惑。

02

理清文段句子间的逻辑

在初步确定首句内容之后,我们应当紧密围绕其核心思想,构建正文的逻辑关系。正文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通常包括时间顺序、关联词内部逻辑以及话题相关性等方面。

常见的逻辑关系判定标志主要包括:

1. 时间顺序:依据年份、朝代进行排序;通过描述过去、未来、曾经、如今等时间节点来体现。

2. 关联词内部逻辑:利用转折词、因果词来构建句子间的逻辑联系;遵循总分结构,先总体概述后具体展开。

以上就是关于行测语句排序题快速解题技巧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顺利上岸!

《行测高分关键6000题》

冲刺2025国省考笔试

10年以上经验老师用心甄选

全套10册 为刷题而生

23万题海精选6000好题

5大模块 专项提高 阶梯训练

考点+拓展+专练+模考+解析

助力考生熟练解析 高分上岸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

好书分享

上岸得力助手来啦

2024年《半月谈》

解读中央精神,探究社会热点

备战2025国省考超级购!

29.9元起!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