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文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去春来,在这春意盎然季节,又是外出写生的好时光,去年这时节跟随林增光老师到浙江、福建写生,收效满满。

今年我和增光老师商量再次出发,赴重庆、成都、永川、眉山学艺,主要去参观陈子庄先生故居并参观画展,看看原作真迹,再去成都眉山看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里。

我和增光老师于三月二十七日乘飞机前往重庆,下飞机后,我们想先去重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就直奔永川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川博物馆坐落在重庆市永川区。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重庆西部,因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山型如“川”字而得名。东距重庆中心城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6个镇,常住人口114.9万人。

我们按导航,沿着重庆到永川高速公路,一个半小时行程到达目的地。永川博物馆坐落在高速口不到五百米处,大门前,是一座马条石建造的古色古香风貌石桥,桥下碧水涛涛,川流不息,小溪两旁树木丛生,樱花绽放,开得特别茂盛。蓝天白云下,有一栋三层楼古式建筑,徽派建筑风格,灰式琉璃瓦流光溢彩,下面四根古铜式大柱,竖立在大门两侧,巍然庄严,蓝色的天与古色古香建筑相得益彰。门楣上方挂有一幅篆书,“永川博物馆”五个大字闪闪发光,金石味特浓厚,古而拙,笔如铁铸。据说是请中国国学大师文怀沙题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兴致勃勃前去参观,保安人员进行安检,确定没有危险物品方可进入。一楼为永川出土文物,我和增光老师没有太大兴趣,走马观花,一晃而过,直奔二楼,参观陈子庄纪念馆。二楼进门一扇屏风,屏风前一座陈子庄雕塑像,塑像后屏风有前言,上写:陈子庄,重庆永川人,著名国画大师。生于1913年10月15日,1976年7月3日离世。原名陈富癸,又名思进,有兰园、南原、十二树梅花书屋主人、下里巴人、石壶山民、阿九等号,晚年直称石壶。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图》等,著有《石壶论画要》。

陈子庄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绕开的具有绝代才华的卓越画家。他以清新灵动的笔墨语言、简淡悠远的意境内涵,将哲学引入画学,融书画篆刻等为一体,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代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展厅后,我跟随增光老师观看石壶原作。石壶的画,师从古人,又用自己笔墨语言,还原山水、动物、树木、房屋,大道至简,概括能力太强,草草几笔,浓墨淡彩别有一方风味。整个展厅面积不太,除他亲属捐赠作品外,还有朋友捐赠作品,实属难得,尤其是他的写生稿更为珍贵。

陈子庄的作品尺寸都较小,大都为一平方尺左右,但每幅作品作画用心,可以看出他那豁达的性格,给人们一种开心愉悦的感受。哪怕一栋不破房子,在他的笔下变得都是如此神奇,让你感受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古朴。他草草几笔,老辣的笔锋,变化无穷的墨韵,浅淡颜色的装点,像是画龙点睛,意味深长。他的绘画世界里,就是点、线、面的高度概括,空灵之气息迎面而来。他说:“学画要深入研究哲学。初成‘画家’,后来要脱离画家,否则,最终只是画匠,最多‘巨匠’而已。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将永陷魔窟之中。画到穷时,要能闭关两三年,从思想上省悟,画还会变。这样常常自省,就能不断提高境界,最后达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观完陈子庄纪念馆,我与增光老师赴成都,前往眉山苏东坡纪念馆。乘车一小时左右,来到眉山。

眉山是苏东坡家乡,这里的风土人情特别纯朴,可能是受苏东坡文化的潜移默化。我与增光老师赶到苏东坡家乡三苏祠时,还没有开门,时间还早,就随便出去走走,但是行李太重,我们又还没有住下(我们计划眉山参观一完即乘火车回成都,到天府机场附近住宿,第二天返回赣州),背着行李实在不方便。走着走着,抬头看见一座新建的园林式天桥,古色古香,上桥后看见一家商店,商店门楣上是篆书写的招牌“眉山市古玩艺术市场”,我和增光信步走进,浏览了许多各式各样古玩,也有许多字画。我上前与一老板搭讪,没想到老板非常热情,带着我们一一介绍、观看展品,问我们是哪里人,并且拿出上等的好茶,接待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我抬头往三苏祠望去,门前人员不断增多,马上要开门了,我有些急不可待,顾不上店主的热情接待,对增光老师说我们赶快去参观。为了方便,我又对古玩市场老板说:“我把行李存放在你店里可以吗?”老板二话没说,马上将我们的行李放进柜台,还特别告诉我们:你们放心游玩,如果我下班后你们还没回来,我会交代店里其他人。

我和增光老师放下行李,轻松了许多。来到三苏祠门票购买处,是电子售票,我上了六十岁免费,增光老师买了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大门,古柏虬劲,苍松葱绿。我们边逛,边学习,得知“三苏”父子“文贤一家,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一进院子,横匾写着“三苏祠”,左右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天下文章四大家”。再往里进,你会发现苏氏一门一直传承着“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作为苏氏一门代表的苏轼,正是良好的家风家教,筑牢了他安身立命的根基,也开启了他道德文章的“第一课”,建立了他与社会、国家融合共生的大格局。

于我而言,此次四川学艺之行,印证了那句古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供图谢文海

◆ ◆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文海,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1960年生,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章贡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章贡区作家协会理事。多年从事政法工作,工作之余师从名师学习书法,并创建海琳画派,立足于赣南山水写意画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路开原创】四川学艺记(谢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