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战争,躲在哪里最安全?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要看主战场在哪,交战双方的距离等因素,如果主战场在海上,那么找一个小岛躲起来显然是不安全的,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待着,如果发生在内陆,那么海里的小岛确实比深山老林更加安全,毕竟深山老林往往有众多的野兽出没,毒虫肆虐下,缺少野外求生经验的人,无疑是去送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海上的小岛避难也是有弊端的,首先是潮起潮落,如果岛的海拔过低,那么就有可能每天面临被淹的危险,这种小岛显然是不适合避难的,其次即便是一个不会被潮汐淹没的小岛,也要面对不定时的台风。

最关键的是即使小岛不被淹没,也常年不遇台风,想要在上面生存也不容易,因为除了要解决食物、淡水的问题外,盐也是一个必需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可以让食物更加的有滋味,还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因为它能够给人体提供必需的钠离子,毕竟作为一种全身布满毛孔的动物,人类的盐分代谢能力太强了,如果不及时的得到补充,就会引发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想要生存盐是必须的。

不过,海里几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我们能不能利用晒干海水的方法提炼出直接使用的盐呢?答案是可以,但远没有这么简单,笔者幸在威海看过“古法制盐”,所以下面结合这个方法来说一下小岛如何获得真正的可以食用的盐分。(貌似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小岛如何获取食用盐?

所谓古法制盐其实就是用太阳去晒海水得到盐,这是一种主要依靠日照和风力自然蒸发、结晶的制盐方法。

古法制盐主要分为采卤和蒸煮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都是有很强的科学性的,它的支撑理论就是物理学,显然这不是简单的收集海水晒干,因为这只是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在一个孤岛上,我们先要采集海水,由于盐的制作过程非常的复杂,而且海水中盐分含量也比较低,海水含盐量在35‰左右,也就是说一公斤的海水才能晒出35克的盐,这还是没有经过进一步处理,被称为“粗盐”,这种盐里面含有许多的杂质,还包括了一些有害的成分,比如钡、铅、砷、镉、汞等等,如果食用的话,会导致人腹泻,而在海岛上最缺的是淡水资源,腹泻无疑是致命的。

这样再提纯后,一公斤的海水真正能出的食用盐就比较少了,所以,一次性要多采集海水。此时,就不能用简单的容器了,而是可以参考盐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田

盐田通常在海边,里面的海水有两个来源:第一是用抽水机直接灌入;第二是靠海水的自然涨落潮收集。在小岛上,我们没有抽水的设备,显然就要靠海水自己灌入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收集完海水之后,阻断盐田与海水的联系,不然每天都灌入,晒盐就太难了。

由于小岛上的条件有限,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向阳平坦的地方,海水涨潮时能够没过一部分地方,然后在这个地方开一条沟,引入真正的盐田之中。这样等到收集完海水,将沟堵住,就能防止第二天涨潮时海水再次灌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温度较高,光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2-3天小盐田就能产盐了。不过要注意此时收集到的依然是浓盐水,而不是盐。

之后就是过滤了,如今的过滤是有设备的,但是在小岛上我们没有设备,就需要自制了,自制过滤设备可以用岛上的草木,收集草木制成一个类似于漏斗状设备,上面铺上一层粗砂和细沙,然后最底部铺上我们烧火做饭剩下的木炭,过滤收集到的相对干净的盐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制卤和淋卤了,在过滤完之后,我们会收集到简单提纯后的粗盐液体,然后放到火上去煮,当发现锅子里开始结晶时,取出一部分来,这就是制卤了。

之后,继续加热锅中的盐水,直到水分蒸发完,我们就得到了粗盐了。将粗盐取出来,再将卤倒回锅内加热,同时将粗盐再次放进去,一边加热一边搅拌,这就是淋卤,此时我们会看到锅内有一些没有溶解的盐,这就是精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过滤掉了杂质,最后淋卤的阶段我们将氯化镁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都再次溶于了盐水,形成了饱和溶液,而没有溶解的就是我们要吃的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将海水直接晒干得到的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如此简单的话,只需要取到海水就能得到盐,以前的盐就不是“硬通货”了,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提纯方法,最终才能得到真正的可使用的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为什么离不开盐?

在地球上,除了人类会去加工、提炼盐外,其他动物都不具备这个能力,而且人类是必须要在食物中添加盐的,因为人类每天都需要盐。既然这样,在盐被提炼出来之前,人们是如何吃盐的呢?如今的人类为何离不开盐了呢?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第一:没有真正的精盐之前,人类吃什么?

从目前的考古来看,人类是在距今约7800年前正式开始吃盐的,但是在此之前,人类也在吃,只不过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盐而已。首先,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是南方古猿,它们是全身被毛发覆盖,盐的代谢能力非常的差,恰好此时的南方古猿又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肉类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本身就有钠离子,所以,此时人类祖先是自给自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距今约17万年前,人类祖先退化了毛发(根据头虱和体虱的基因研究发现的),毛发的消失虽然增加了毛孔和代谢能力,但是当时的人类还是过着采集和狩猎为生的生活,其中占主要的是采集,此时人的代谢速率还是比较的慢的,从食物中依然可以摄取到身体每天所需的盐分。

直到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了农业种植,虽然安定了,但是体力劳动增加了,此时人的盐分代谢能力才大大增强了,此时仅仅靠食物显然无法满足了,所以人类才会想办法去获取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如今人类为何离不开盐了?

如今的人类几乎是离不开盐了,这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人类已经吃了几千年的盐了,有了盐之后烹饪食物的风味会更好,这就是“咸中出味”的由来,这种生活方式,让人一旦离开了盐,许多菜反而食之无味了。

第二是需求,人类从普通的食物中无法摄入到足以维持身体代谢平衡的盐,这一点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所以,这两个方面共同导致了人类离不开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假如因为战争等因素,人类在小岛上避难,盐是不能直接晒干海水得到的,它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最终才能变成精盐。虽然,在动物界,从表面上看只有人类在主动的吃盐,但其实其他动物们也在悄悄的吃盐,比如许多食草动物被发现会去主动的舔含盐的泥土或者岩石。

当然,大多数动物不具备人类这样强的盐分代谢能力,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能从食物中获取到足量的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