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杭州闪电电竞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立Once Again守望先锋战队,杭州闪电队转发评论:“加油!那就再来一次。”

前OWL特许经营队伍杭州闪电队完成“更名复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OWL于2023年年底关闭后,队伍的“复活”只有一个原因:新的国际性电竞生态的复兴。

今年2月,ESL FACEIT Group宣布和暴雪达成合作,EFG将打造并运营《守望先锋2》的新赛事《守望先锋冠军系列赛》(OWCS) 。OWCS将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北美举办公开巡回赛,并在DreamHack期间举行线下锦标赛。几天后,EWC宣布了《守望先锋 2》成为正式竞赛项目的消息。

沿用过去几年里国内电竞产业熟悉的描述形式,《守望先锋2》目前拥有了一套完全由第三方赛事机构运营的赛事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之前峰值观众保持在30万以上意味着,守望先锋系列赛事其实拥有不少的受众。但职业生态的崩溃、赞助商的撤资、关注度的锐减以及项目本身处在被搁置的状态等原因让《守望先锋2》当下确实处在前途未卜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周的专栏里,我们讨论了当V社开放CS2电竞生态的变革遇到了EWC这股风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当影响《守望先锋2》的诸多宏观因素其实被许多非头部电竞项目共享时,《守望先锋2》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就可以代表所有非头部项目们。

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同,比如CS2是对一个没有明显衰弱的生态进行了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而《守望先锋2》似乎是停摆后,EFG抓住契机另起炉灶。但都需要版权方和沙特达成一致。

也许因为契机不同,整个生态的响应是不同的。如果说EWC对CS2电竞生态变革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那么对守望先锋2电竞生态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对于这次复兴,残留的参与者们几乎拿出了最大的热情。

包括ENCE的首席执行官Mika Kuusisto等人在内同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很多优秀的选手在寻找机会,粉丝们在等待着赛事的重启,俱乐部们也一样。

杭州闪电队更名复活后,我们能看到上个时代残留的头部选手们,比如Leave、Guxue、MMONK等,还有前达拉斯燃料队的主教练RUSH。

除了杭州闪电队复活之外,Team Falcons、ENCE、SpaceStation Gaming、多伦多捍卫者、Twisted Minds、M80 和 Crazy Raccoon,无论是原有的守望先锋豪门,还是新崛起的头部俱乐部都已经在积极组建自己的队伍,甚至包括女子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参与者清晰地分为两类:入选电竞世界杯扶持计划的俱乐部和那些电竞世界杯的参赛队伍。对应二者,存在着两个并不互斥的激励机制: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好成绩可获得奖金之外的现金奖励、帮助EWC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即可获得更多资助。

之前我们讨论过,在这两种激励机制之下,与其去头部项目里和其他队伍内卷,不如选择在非头部项目上投入。因为这些项目的选手储备少,谁先签下残存的头部选手,谁就相当于获得了实打实的参赛积分,并获得了现存流量的一部分。

比如小蜜蜂已经签下了星际争霸2项目现役最强人族选手之一的Mar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这里能清晰看到一股趋势,对于那些头部项目而言,EWC以及沙特对全球电竞产业的资本注入,在头部项目里,一定是经俱乐部这个主体,通过影响经营策略,间接发挥影响力。但对非头部项目而言,参与各方的动作都是简单直接的。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些延伸。

在前天的专栏里,杂志记者讨论了KPL利用票选组建队伍参加EWC受到一些粉丝质疑这件事。但其实这恰恰是KPL所能使用的最好的方式。

因为王者荣耀的中国赛区拥有这个项目最大的流量。如何将这个流量引到EWC上,其实是KPL需要花大力气做的事情。更别提,还有个虎视眈眈、在海外拥有超高流量的竞争对手。

截至目前,对于沙特政府而言,无论是从俱乐部支持计划的选人,还是选择项目看,有一个目的起码是明确的,那就是做大EWC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何国内俱乐部WBG能够入选,很难说背后有着中文社区里流量最大的渠道是不是加分项。

如果对于现阶段的EWC而言,谁能带来关注与增量,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扶持,那么项目之间就存在着博弈。

为什么想要做大影响力的EWC会不吝啬自己的成本大肆发展小众项目,恰恰因为小众项目有着强杠杆,一个简单的赛事体系,几个头部俱乐部或选手,就可以撬动整个社区。小众项目多了,积少成多,量上的目标就完成了。

以守望先锋2为例,一个并不复杂的赛事体系,却有着潜在30万乃至40万的观众群体。更关键的是,这些流量其实很便宜,无论对于沙特,还是对于俱乐部们来说,都是一样。

固然评估影响力时,要同时看量和质。但一般而言,还是追求先有量,再有质。当非头部的参与者们表现得很积极,并且存在找到增量的可能性时,头部项目们就面临着一种隐性的威胁。

因为头部项目的反应会略显笨重。

头部项目们的确拥有庞大的流量,但过往时间里,这个流量的聚散行为几乎被固定的赛事日程表模式化了,也封闭化了。很多第三方赛事支付高昂的成本请来了头部队伍和选手,也未必能吸引到整个社区的关注。

而且,我们可以猜测,相比于吸引现有的存量,EWC其实更希望获得增量。因为前者始终握在版权方手里,后者就算是游离的,对EWC也更有利。

表面上看,头部项目们更容易滚起增量的雪球,但有个前提,就是合作。光靠单个项目,很难实现。因为运营策略和手段的固化,如果头部项目们过去几年都处在增长放缓的状态,那么光靠一个EWC也不可能实现短时间内的流量增长。

一个更可能的情况是头部项目们各怀鬼胎。非头部项目因为没办法,只能屈从于EWC的主体思路。这时,大盘增量的可能性就更有可能出现在非头部项目身上。

当真金白银满足了短期内的诉求后,长期内实现大盘上的增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