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距离北京不到百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开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43个签约项目共计划总投资额249.68亿元,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及现代服务业“4+1”主导产业……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论坛上,一批优质签约项目不仅分量沉甸甸,而且科技感满满。

行走在位于天津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工作节奏轻快,研发氛围浓厚。若不是细细翻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发展史,很难想象,这座崛起的科技之城在7年前还是一片阡陌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厅。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刚到宝坻时很茫然,之前从未做过这样的工作,真正的从零开始。”回忆当初的建设过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产业服务部总监张立健仍记忆犹新,我们一点一点地做硬件建设,每一年都有新变化,“概括地说,就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北京中关村在京外的第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块全新试验田。自启动开发建设的短短数年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向下根植“中关村”基因,向上激活企业生长力。

自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来,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队伍,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制造与应用领域开疆拓土。

“保持创新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今年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从去年的600多万元增加至2100万元。”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话间,公司生产的一辆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参观者面前灵敏穿梭而过,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创新元素做了生动注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孙翼飞摄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像新松这样的创新主体还有1500余个,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

“继续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平台建设;加快推动科技城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类中关村产业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和配套环境,让年轻创业者和科学家安居乐业……”在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的工作本上,列满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今年的工作规划。“今年也是迈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起点,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王浩说。

曾经,这片14.5平方公里的村庄,每年播种收获的希望。如今,这片土地作为载体,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更加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