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财经九号&九号观察
作者| 跳跳

新氧(SY.US)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甫一上市可谓风头无两,不过随着其起家的医美服务平台入驻商家被频频投诉、引发医疗纠纷;新氧自己也开始亲自下场投资实体医美机构,同样也是隐患频发,让外界对新氧的口碑和形象大打折扣。

而今年4月初由胶原蛋白龙头锦波生物(832982.BJ)隔空喊话新氧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新闻,则将新氧进一步放到了聚光灯下。

1

厂家声讨扰乱市场价格

消费者反馈无法兑现

今年4月1日,锦波生物发布声明称“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在各大网络平台违规低价宣传我司生产的薇旖美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扰乱市场价格。”在新氧App上,多家媒体记者查询显示薇旖美价格不一,最低为1513元/瓶,最高为7359元/瓶;据了解,对于薇旖美,锦波生物官方旗舰店的参考均价是6800元/瓶

在锦波生物发布的声明中则表示,该公司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产品只针对专业医院线下销售,未经公司授权不得在任何线上平台销售,包括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京东、小红书、美团等网络平台。

那么新氧平台上的低价医美产品哪里来的呢?是否为正品呢?

抱着这些疑问,中国商报等媒体向新氧公司进行求证,但未获答复。

媒体援引消费者的反馈,中国商报曾报道有消费者“因为看到价格低,所以我在新氧平台购买了医美套餐。但在预约服务时,平台显示服务不可用,没有医美机构可以选择。”,也有消费者表示,“我去找医美机构,机构说是平台出了错;我去找平台,平台又说是医美机构的问题。”

中国商报报道称,在小红书上也有消费者表示,在新氧平台购买了低价医美产品,但是无法到店消费,平台甚至单方面取消自己已支付的产品订单。

热门产品放在平台上低价销售,却无法兑现,这不成了欺骗消费者吗?难不成低价营销爆款,也成了新氧赚取流量的手段了?

2

核心运营数据下滑,

平台商家违规投诉频发

作为医美服务终端平台,新氧主打社区运营模式,主营业务为信息服务、预订服务、设备和维护服务,简单来说就是新氧科技从医美商家收取的广告费以及从医美交易中抽取的佣金,设备和维护服务主要是针对医美器械。

其开拓的基于医美内容的O2O平台模式,一度颠覆了搜索引擎进行竞价在医美机构引流上的垄断格局。

不过从新氧上市后的财务数据来看,实在难言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至2023年,新氧的营收分别为11.52亿元、12.95亿元、16.92亿元、12.58亿元、14.98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则为1.27亿元、0.06亿元、-0.08亿元、-0.66亿元、0.21亿元。

经历了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亏损后,新氧终于在2023年扭亏,不过2023年的营收甚至不如两年前。

业绩表象的背后,是新氧流量见顶、红利不在的危机。在核心运营数据方面,财报显示,2023年新氧移动端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MAU(月活跃用户)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270万,分别同比变动-22.73%、-14.29%、-20.51%、-32.5%。这项数据最高时一度达到1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MAU自2020年第二季度后同比增长率便持续下降,2021年第三季度后更是开始出现负增长。

同时,付费医疗机构数也在下降。2023年第四季度,订购搜于营平台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1289家,2022年同期为1489家。

一边是平台业务下滑,业绩始终在盈亏线上挣扎,而另一边通过新氧导流的平台商家,却屡屡被消费者投诉,或被监管部门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新氧有关的投诉高达1200多条,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虚假宣传、资质问题、退款难、卫生不合格、操作不当导致过敏等等。其中有一些平台上的商家因为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如去年6月,北京亚楠容悦医美被罚,因其在新氧等平台内容虚假宣传。

3

亲自下场做医美

仍然逃不脱各种乱象

除了线上做平台,新氧还在线下亲自下场做医美。只不过新氧的线下医美门店,同样出现各种乱象。

今年1月份,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北京轻漾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因为违反了《消毒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被处以3000元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家医美机构,连起码的卫生消毒都做不好,想想都可怕!

去年6月份、10月份,新氧100%控股的海南一线大咖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发布违法的医美广告,被海南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前后进行了3次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8月份,新氧参股的杭州联合丽格第六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持股49%以上),被杭州市卫生监管部门查出存在“未按规定落实三级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等情况,甚至在手术中安排麻醉医师同时管理2至3台全麻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重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又有多少消费者会因为这样的医疗安全隐患而遭遇不幸呢?恐怕想想都后怕吧,那些因为隐患而造成的医美医疗事故恐怕不是危言耸听了。

同样也是该医院在2022年底,被杭州卫生监管部门查出存在超出登记许可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实际上也是把消费者置于了危险境地,往小了说是超范围执业,往大了说很有可能是无证执业,其开展的登记外的诊疗服务可能会隐藏避开监管的风险。

在去年5月份,新氧旗下的北京联合丽格第二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被处以警告和8万元罚款;因“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被处以2万元罚款,一个月内被两度查处处罚,也是少见,可见该机构的问题之严重。

而上述这些违法违规事项,在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同样也存在,该公司在去年和今年4月份同样被北京市医疗监管部门查处。该公司新氧同样持有股份。

所以,新氧医美的坑,不仅在线上的平台商家上存在,在自己线下投资的医美机构同样也不可避免。

新氧在医美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