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接见徐州地委书记时,忽然问他:“四”下面加个“南”是什么字?地委书记思索后的回答,让毛主席听完很满意地笑了。

1956年7月,电话突然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已经下班了,办公楼里的年轻同志们都回家去,只有胡宏书记一个人正伏在书案上批改文件,他随手把电话接起来。

“我是胡宏,请问哪位?”

结果听到电话对面焦急的声音:“毛主席的专列快进站了!点名要见你呢!”

胡宏立刻放下电话,抓着手里刚批了一半的文件就要冲出门去,走到门口又折回来,对着卫生间的镜子擦掉自己裤腿上的泥土。

如今刚过了夏收,正是第二轮播种的时候,他白天刚带着几个人下乡去查看情况,走在田野间,脚上不免沾上泥土。

胡宏骑着自行车一路赶到车站,大晚上热出一身汗,另外一个同事梁如仁也到了。

两个人点头打个招呼,然后站到铁轨尽头。

只听见一声清脆的汽笛声,主席乘坐的专列缓缓进站,火车刚停稳,列车员就走下来询问道:“哪位是胡宏同志?”

胡宏深呼吸一口气走上去,跟着列车员走到会议室。

毛主席虽然不下车,但已经站在会议室门口等候了,看到徐州方面的同志进来,笑着向大家打招呼。

“你是胡宏同志吧?”

即便多年过去,第一次与主席相见的画面还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主席亲切的和他握手,引他到沙发上坐下,怕他紧张,还关心了一些生活上的话题。

“胡同志是哪里的人啊?”毛主席和蔼的问道。

他坐着身子谨慎的回答道:“我是四川重庆人。”

毛主席明显笑意更深,还冲着他竖了竖大拇指:“哦!你是我们朱老总的老乡啊,川渝地区和我们湖南一样都爱吃辣!”

毛主席用轻松的话语很快化解了紧张的气氛,会议室里一瞬间放松下来。

看他脸色明显轻松,毛主席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详细询问了徐州的行政区划,人口以及农业发展等问题。

几番交谈下来,毛主席发现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同志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脑子里就像装着一个数据库一样,无论主席问什么都能对答如流。

主席甚至一边听着他的汇报,一边看着提前调查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连小数点后都不错。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胡宏同志实事求是,地方上发展好的内容他汇报,发展不好的他也一五一十向主席汇报。

甚至连各行各业当前发展的困境都向毛主席作了详细的陈述,简直是百科全书一样的人才。

而且从他的熟悉程度中不难看出,这不是一个坐办公室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同志,他是真的走过乡村田野,了解群众具体需求的人。

整个工作汇报氛围非常融洽,毛主席问完所有问题之后,胡宏正打算退出去。

结果毛主席突然叫住他询问道:“你知道上面一个四下面一个南是什么字吗?”

在来的路上这个问题毛主席问过好几个人,但大家第一反应都是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

没想到胡宏毫不犹豫的说道:“和缆同音,是农村耕种常用的农具。”

毛主席听了之后连连点头,亲自起身笑着送他离开。

这个问题从侧面印证了毛主席对他的猜测,这果然是一位真正到群众中去做过农活的好干部。

1957年,毛主席再一次来到徐州。

胡宏站的离毛主席有点儿远,没想到主席看到了他,然后高声叫他:“胡同志,我们又见面了!”

没想到毛主席还能记得自己,一瞬间感激的红了眼眶。

其实他给毛主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哪怕到了20年后,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毛主席看到这个名字还是第一时间想起了他。

“我认识他,他是朱老总的老乡。”

为着毛主席这句话,他能够在困难时期转危为安,从那之后毛主席永远刻印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