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7-28日,芥末堆在北京举办以“中行独复,教育重构科技”为主题的GET2024春季教育科技大会。在4月28日上午的主论坛中,科幻作家、童行书院创始人郝景芳以《AI赋能可否实现终极教育理想?》为题进行了内容分享。

郝景芳表示,AI+教育虽然带来很多行业机遇,但只有长期深耕教育、具备深刻认知并且愿意下苦功夫的人才能真正做出好的产品,郝景芳希望能够和更多行业伙伴一起,通过AI+元宇宙场景构建起让更多孩子实现自主学习的未来学校。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编辑: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是我从去年开始就热衷于探讨的:这一轮AI对教育的赋能,可否实现终极的教育理想?我想从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和现阶段AI的发展进行整体分析,不仅仅是说AI如何嵌入教育,也想讨论一下AI目前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我想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才能更加清楚该如何去做AI+教育。

去年开始已经有大批AI+教育项目涌现,但我认为其中有些产品不是很有前景。它们只是把目前大语言模型的问答界面进行套皮,希望用“教育问答”来解决“教育问题”,在我看来,它并不能够真正成为下一轮AI+教育的产品形态。

首先回顾一下过去几次通用技术革命,通用技术不是指互联网底层基础设施,而是指一个在各行各业可以进行通用的技术。每一波通用技术革新都能塑造出几家集大成的公司,比如最早搜索引擎刚落地时成就了谷歌。就像现在AI大模型刚出来时一样,大家当时也在思考搜索引擎能做什么?除了谷歌一家独大,其他行业可以用搜索引擎干什么呢?

一种选项是我们也做一个搜索引擎,还有就是把搜索引擎落地到各行各业。后者不是简简单单开发一个软件把谷歌的搜索引擎套进去做垂直行业搜索,这没有意义。将通用技术落地于垂直行业,我们不能只把它做成一个子集,因为从用户角度而言,大家还是会使用最大的平台直接搜索。但搜索引擎可以和垂直行业进行嫁接,而且一定要依托于该领域非常重的业务模式,比如很多将搜索引擎、地图导航和算法推荐与行业进行结合而开发且被广为使用的软件,它们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商和工作者都接入到了平台之中。

如此来看我们就会知道,在AI领域里创业如果只是基于ChatGPT或其他大模型做问答App,这并不会有太多的用户。如果想把AI+教育做好,它需要非常深度的开发,比如要把学校、软件和成千上万的老师接入到AI大模型里,才有可能真正做出下一代“教育+AI”App。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AI技术一定会给教育行业带来很多赋能,但它绝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接下来我们谈谈挑战,我一直在和做大模型的AI技术工作者讨论AI+某个行业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其实很多人都会看到AI+医疗、AI+金融,但大家都公认这些太难了。因为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逻辑,搜索引擎+医疗、搜索引擎+金融……互联网+这些领域并没有做出好的产品,因为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不是普通人能够很好掌握与理解的,或许可以局部改善,但不会有颠覆性变革。这就告诉我们,AI+教育是很好的发展方向,但一定是在教育行业深耕很久且具备深刻认知,并愿意下苦功夫的人才能真正把这件事做好。

过往AI+教育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尝试,比如上一代的很多机器人。AlphaGo诞生后,不少公司计划把AI引入到教育当中时首先想到都是机器人,我作为教育博主也收到很多样品,但是我家孩子真的不太愿意使用。它有几个问题:首先孩子对于手机、iPad和游戏是天然喜欢的,但这些AI+产品恰恰是没有满足任何用户需求。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强交互且很好玩儿的,此类AI机器人在好玩程度上无论如何都比不过游戏;另外,手机、iPad这些产品有很强的携带性,孩子可以拿着它到处走,但这种机器人不行。

而对于不愿意让孩子玩手机和iPad的家长来说,他们会希望孩子用更多时间学习,并不会使用介于学习和游戏之间的产品。我至少认识十家做AI机器人的公司,他们当中没有哪一家做得特别成功,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自己到底是抓住鸡娃家长的心,还是抓住孩子爱玩的心。一个技术想要落地,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要很先进,最重要的是产品到底有没有抓住用户的心智。

我在和科技创业者交流时,他们经常谈到对技术做了哪些革新,能有多么丰富的场景应用。但这仍然是从技术出发,他所设想的场景并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目前我能看到有一些AI+教育的曙光,一个是可汗学院把AI嵌入到课程的学习场景当中,还有就是Duolingo。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产品原本就有很强的学习交互,引入AI会让学习场景更顺畅,这和仅仅做一个大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提到这些公司,只是想从他们的产品入手和大家一起思考什么是AI+教育的可行方向?一种是开发全新的产品,但必须要契合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另一种就是嵌入到现有教育场景当中,这个层面我觉得用AI助教优化孩子们的学习流程是比较合理的,而且这也不需要做更多创新工作,只是将其放到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产品当中,这是未来AI+教育非常需要的。

所有学习的本质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脱离世界模型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单纯用AI对话进行教育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把AI嵌入到学习场景里,这样才有可能让其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用AI赋能更多学习场景,使自学真正成为可能,也就是建构式学习。

传统学习模式以教为核心,很多教育工作者指出这不是最高效,或不是最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的。我们在探索的创新模式是以学为核心,通过互动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并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如果不会可以去问AI老师,这样更符合建构式的学习原理。

如果我们有新的场景可以让AI成为助教帮助孩子们去探索更多可能,而不是像传统老师一样进行知识灌输,整个教育体系或许都可以实现颠覆式重构。我们也一定要有教师+AI,并且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和AI进行紧密协作,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目前,我们正在致力于通过教育科技打造一所面向所有孩子的元宇宙学校,我们会基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路径规划,同时采用3D沉浸式学习并在AI的辅助下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希望它跑通之后能够触达线下学校的所有学习场景。我们开发了自己的“银河学院App”,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名学生正在使用。

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探索对学生来说更加高效且更有乐趣的学习方式,通过AI+元宇宙革新现有教学体系,从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中心,真正建立起可以实现教育终极理想的学校之所在。谢谢大家!

  • 产品
  • 技术
  • 教育
  • AI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