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的熊先生想找个物流司机的工作,投递简历后,4月26日,湖南安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安都公司)邀约他到公司面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试中,安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工作内容为租公司货车送公司的货,薪资也令熊先生很心动,虽然他还有些疑虑,最终签了合同。

4月27日熊先生手机收到了东风金融发来的短信,“我才知道货车是我的名义贷款买的,产权不在我名下。”他与公司协商解除贷款无果,找到晨意帮忙(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求助。

5月16日,安都公司负责人谢先生表示,贷款全程由熊先生自己完成,贷款过程中有多次贷款提示,不存在他不知情,租车变买车的情况也不存在,如有疑议可走法律途径。

高薪背后租车变买车,产权证上不是自己

熊先生在58同城上向多个物流公司投递了个人简历,安都公司看到简历后,立马邀约熊先生到其位于长沙县板桥安置小区的公司所在地面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面试的工作人员表示,熊先生可以租赁公司货车用于运输公司的货物,公司仓库离他家很近,全勤月薪有13000元,只需从中扣除2800元货车租金。

面对这样一份“不错”的工作,熊先生开始沟通入职流程。工作人员要求熊先生提供身份证及银行卡,随后他的手机接到了一通“010”开头的电话,工作人员让熊先生不要自行接电话,让安都公司的员工接,“他们说这是公司的工作流程。”该环节从中午进行到下午。

下午5点左右,“他们跟我签合同,让我快点签,没有给我仔细看合同的时间。”据熊先生称,工作人员将合同一张一张递给他签并不断催促,他只能草草签字。

4月27日安都公司让熊先生去提车,熊先生拿到货车后,手机收到一条来自东风金融的短信,显示货车是他贷款买的,产权登记在另一个公司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先生从4月28日起开始与公司协商解除贷款合同,退还货车,一直协商无果。

熊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他和安都公司签署的9个合同,记者注意到,这些合同环环相扣、互相关联,内容中不乏专业词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车销售合同》显示,该车是从厦门亦微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购买,《贷款机动车确认函》一方也是该公司。

《车辆挂靠协议》中说明,所购车辆登记在湖南顺捷安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称顺捷安公司)名下,该公司是名义登记人,熊先生是所有权人,该公司为他提供贷款担保。另一份与东风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的《融资车辆所有权确认函》中表述,车辆所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受《机动车登记证》的影响。

《融资车辆所有权确认函》中还明确提示了风险:请勿参与任何组织及个人向您承诺的替您偿还贷款或支付首付款的购车形式,如“月供返还”、“0首付购车”、“广告车”、“众筹购车”、“消费返现”等,或者附带一定条件的购车形式,如“招聘购车 ”等。汽车金融公司不会以任何形式向您提供此类服务和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人:贷款全程他自己完成的,不存在租车变买车

5月16日,记者陪同熊先生来到安都公司,负责人谢先生认为,熊先生所述面试时不知道贷款是不可能的,“四十多岁的人,他自己签的金融合同,签署中有风险提醒,还有人脸识别,还要自己签字,所有东西都是他独立完成的。”谢先生称,熊先生也不是未成年或十八九岁的年纪,“这么大个人了,怎么会贷款不知情呢?他又不是文盲。”

有关人脸识别时需要口述“知情、同意贷款”等话语,熊先生表示“是说了那些,他们工作人员告诉我按屏幕上的提示去念就可以。”

谢先生表示,“不存在来租车变成买车这么一说,我不可能强迫他去买。”

对于一开始承诺的薪资,谢先生称,“有的司机远超这个薪资有的司机达不到,有的司机肯吃苦,一天送五六趟,有的司机就上午一趟下午一趟再去打个牌,我们不可能强迫司机去送,在听从安排的情况下,我能保证达到这个收入,但是自己要偷懒,这个收入肯定达不到。”

双方在记者及新安派出所民警帮助协调下,谢先生提出方案:安都公司接手该车辆的运营和使用权一年,期间车辆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安都公司直接支付给东风金融,一年后安都公司还清全部贷款,车辆所有权转让给安都公司。

熊先生对于还需一年才能结清全部贷款表示不解,最终拒绝了该方案,他表示会走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解读:合法合同中可能暗藏不法目的,劳动法》不认可劳动者购买相应产品来获得劳动机会

就该事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记者咨询了湖南联合创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高级合伙人、副主任刘研律师。

刘研认为,公司方提供的合同,每一条看似合法合规,但其中可能暗藏不法目的。《劳动法》不认可劳动者购买相应产品来获得劳动机会,因为劳动机会不能带有诱导消费的性质。基于该点,安都公司可能涉嫌违反劳动法。如安都公司以招聘形式实际在进行车辆销售,也可能涉嫌违反消费者保护法。

刘研表示,作为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对于该公司所谓的招工行为,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寻求行政部门的支持解决。如果说这两个行政监管部门不能解决的话,还可以选择通过民事诉讼行使撤销权或者解除相应的合同,要求公司方退回相应的款项。

潇湘晨报记者段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