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年春好时,RUCer们还没来得及为逝去的清明假期哀伤,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春假和五一。然而,五一期间,大大小小的景点和打卡地都开启了“人从众”模式,计划中的看山看海最终都变成了看人山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一生念叨着“来都来了”的中国人,又怎么能不好好拍几张照片回去发朋友圈呢?但是请注意,一大批的旅游“照骗”正在向你袭来!旅游前在社交媒体随手一搜,各类貌美的冷门小众景点数不胜数,引人心驰神往;到了真正奔现时,却让人直呼被骗——上帝没有打翻调色盘,都是醒图和PS干的。

“小众”不过是精修图的谎言,“冷门”只是带上了刁钻角度或偏僻荒凉的面具尽管大家对此都早有耳闻,但“照骗”还是会给一些清澈单纯的旅者亿点小小的P图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照片?照骗!

春光无限好,照骗惹人恼。随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发展,许多网友都喜欢向别人分享自己旅游过程中的经验和美照,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游客提供便利。然而,网络世界真真假假,不少人苦“照骗”久矣。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yuuki对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情有独钟,在了解到法源寺这个古色古香的“小众”景点后便萌生了游览的想法。尽管对假期的恐怖人流做了心理准备,但真正到达法源寺时,摩肩接踵的人流还是给了他小小的“北京震撼”。

“确实感觉被狠狠坑到了,和‘小众’天差地别,我甚至感觉比故宫还要挤。”网络上古朴幽静的古刹褪去滤镜后是人头攒动,殿外的丁香花的确美得不可方物,可面对黑压压的人群,yuuki也已无心欣赏。

点击查看真实图片

SVG布局的工具条上可以设置动画各种参数
同时可以设置宽高比,达到SVG层和布局内容的完美对齐

北京法源寺(图源:小红书用户@武林~@红瓶子爱逛街)

拥挤的“小众”景点惹人不快,网图和景点“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对比也让人恼火。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粉黛子绵延开来像一片粉色的云海,再配上一句“接下来的北京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唯美梦幻的景色引诱着游客前往,南子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她身临其境后,网上的神图倒显得有些讽刺——粉红色的云毫无踪迹,唯余踩踏和枯萎后的荒凉景色,南子不禁感慨网友的拍照和P图技术出神入化。

点击查看真实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森公园(图源:小红书用户@格格巫爱美丽@打瞌睡的苞米)

西瓜也有类似的感受,她被樱花开放时的长沙望月公园网图深深吸引。照片里“人面桃花相映红”,视频和动图给人带来诗意江南的朦胧美感。但事实上,这个以花出名的公园人多花少,如果再不巧遇上坏天气,则会给照片和游者的心都蒙上一层阴霾。

阴晴不定的天气,三三两两的花枝,还有不加滤镜就拍不出效果的照片,西瓜坦言自己很失望。

点击查看真实图片

长沙望月公园(图源:小红书用户@初见)

对东鱼来说,她的西安行也是一场对网络热门历史文化景点的祛魅。“一方面是从小教科书上就学过西安历史文化悠久,另一方面就是看别人拍的照片,感觉风景似乎还不错,就想过去看看。”她对那些历史文化景点有着不低的期待值。

破坏她心理滤镜的第一站是大雁塔。阴天的大雁塔寂寥地伫立着——事实也算不上很寂寥,毕竟还有一众喧嚣的游客。在东鱼心里,大雁塔的游玩体验还比不上旁边全国连锁的大悦城。接下来是略显“重复无聊”的西安城墙,“第一印象还不错,但后面逛起来就有些‘坐牢’了。”

点击查看真实图片

SVG布局的工具条上可以设置动画各种参数
同时可以设置宽高比,达到SVG层和布局内容的完美对齐

西安大雁塔(图源:小红书用户@道韵Dyun)

02

心照不宣的“默契”

“照骗”现象并非个例。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风景美照,有时候少看一条最新评论、少留意一眼拍摄角度的蹊跷,就会一不小心掉入“照骗”的大坑。

当你心血来潮出发去到帖子里定位的“小众景点”,看到“一生要出片的”摄影师和模特们拼命地凹造型、找角度,这才恍然意识到“超绝松弛感”照片背后的艰辛故事。怀着“来都来了”的心情,你踮起脚尖,将手机高举到人山人海之上,按下快门,拍下空旷的湖面与蓝天,又蹲下身来,给不起眼的花花草草来张特写,经过一番滤镜叠加和调色,终于成功在朋友圈发出九宫格,附文“xx的春天已经是next level”。

“现在社交媒体上的旅游照片,大多都是挑了又挑、修了又修的完美照片,拍照的时候肯定得找个最好的角度和光线,还要用修图软件P一下。别人给美照点赞留言,虚荣心也会得到满足。”南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红书中的修图经验贴(图源:小红书用户@Lihoo!)

“照骗”除了满足个人对“完美形象”的追求,有时也具有一定的博眼球与引流性质。在这个放眼尽是旅游博主和独立摄影师的时代,若想脱颖而出,必须具有“造热点”的能力。在热门景点拍下游客剪刀手打卡照早已“过时”,博主们便绞尽脑汁挖掘“冷门小众景点”,开辟新的赛道,再配上“一辈子总要来趟xx吧”的爆火文案,等待着下一条爆款推送的诞生。

因此,大家怀着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晒出各自在景区拍摄的完美照片,热度过后,只剩评论区直呼“上当被骗”的无辜游客。

03

滤镜下,被批量生产的“网红打卡地”

东鱼在被“照骗”误导后,自责的情绪包围着她,“我也是脑子一热,看见网上的照片觉得很喜欢就直接来了,没有再多去看一下其他人的评价。”当发现网络推荐的天然景点不过是简陋的人工造景,油画般的山水不过是滤镜和调色的加持,被滤镜骗去打卡的“踩坑”游客们自发在社交平台上报团取暖,主动发帖“避雷”实物与图片不符的景区。在被“种草”之后搜索相关景点的“拔草”帖,也因之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宣传照与实景的反差固然会受到时令、天气、拍照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其背后虚假宣传的利益链条。随着文旅产业的复苏,层出不穷的“网红打卡地”为区域经济带来利好,不少景点经营者借助网红博主们的流量宣传自家景点,博主们则利用流量快速变现;掩藏在虚假宣传之下的,还有同质化的怪圈。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不少景区为追逐流量复制既有商业模式,用镜子打造“天空之境”、用红土堆成“粉色沙滩”、不顾地理环境建造“玻璃桥”......在滤镜的加持和利益的推动下,脱离地域属性的“网红打卡地”被批量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摄影师JIANGWEI)

面对频频翻车的“宝藏景点”,游客们只能在失落感中败兴而归,信任在这个过程中被一次次透支。由于“网图滤镜”,小红书曾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毕竟是花钱打车买票过来的,看到实际情况也就那样,顿时感觉网上的在骗人,害我白费一番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

牛牛在网络上看到重庆的“轻轨穿楼”宣传图后,来到现场希望一睹“真容”,结果普通的建筑楼彻底打破了他的想象,“如果实地和照片反差太大,并不利于景区的持续发展。游客感到被欺骗后就再也不想来了”。如此看来,这种“一锤子买卖”的诈骗宣传未免有些得不偿失。逐流量而生的网红景点,如不能修炼好产品和服务的‘内功’,必然会在滤镜破碎后转瞬即逝,甚至遭到流量的反噬。

04

“照骗”之后,窥见旅行的意义

“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三毛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复杂的信息推送机制之下,掉入“照骗”的大坑可能难以避免,这时心态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的本质是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追求虚荣和炫耀。”南子认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交媒体上的旅游照片,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的完美,而是注重旅游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收获,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欣赏和体验,不能让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破坏了整个旅程的体验感。

“叹一口气,然后继续高高兴兴地玩”是西瓜认为应对“照骗”的最好方式。除此之外,克服“来都来了”的固有思维模式也是有效的办法,“既然现实里的景点确实不符合自己的口味,硬着头皮往下逛也没什么意思,不如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直接去别的自己喜欢的景点,这样才会更加符合旅游所追求的快乐。”东鱼说。无论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最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追求自我的体验感。

对yato来说,“照骗”有时也会带来小小的惊喜。由于行程安排,她去了本不在计划内的开封清明上河园。“因为我是西安人,与之类似的大唐不夜城和白鹿原都逛过好多次了,所以对那里没有抱什么期待。”网上的许多分享似乎也在印证她的想法,但到了之后,清明上河园却给了她别样的体验:不同于一般步行街和套路化旅游小镇,清明上河园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仿宋式公园,给人营造出沉浸的氛围感。各类林景、花景、湖景以及夜间游览时点缀其间的灯笼和烟火表演,这一切都为她留下深刻印象。弯弯绕绕的小路、与小路相得益彰的店铺和店中穿着仿宋衣装的店员,仿佛真的能带人回到繁荣的汴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yato拍摄的开封清明上河园

“旅游不就是为了体验生活,生活又哪有一帆风顺的呢?”正是这种未知与不确定,带给旅行新的色彩和滋味。在被“照骗”之后,yato依旧期待着与下一处“宝藏景点”的邂逅。

(文中yuuki、南子、西瓜、东鱼、牛牛、yato均为化名)

采访:康子宁 柳昕昱

文字:尹晗 黄豆豆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和网络

编辑:李睿洁

责编:陈柏彤 贺丹泓 季江睿

责校:欧阳远 仇馨悦

指导老师:文盈盈 王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