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凌晨,俄罗斯总统专机抵达北京,展开为期2天的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也是普京第二十次访华,也是自2018年之后,普京首次将连任后的对外出访首站放在中国,这足以说明普京对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因为中国也拿出了十分之高的接待规格。从央视新闻公布的普京专机抵达画面来看,机场铺设了迎宾的红地毯,同时也出动了国宾护卫队迎接,这既体现了中方对普京访华的格外重视,印证了中俄关系无上限的表述。

无论对中方还是对俄方而言,普京的访华都凸显了更多的特殊意义。2018年,中俄双方共同制定了目标,希望在2024年中俄贸易总额翻倍,达到2000亿美元的大关。但在2023年,中俄贸易额就已经超过2400亿美元,远超最初制定的目标。2023年,对俄罗进出口贸易占据中国对外贸易的4%,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合作伙伴,而俄罗斯的对华贸易占据俄罗斯对外进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进口额为41%,出口额为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访华抵达北京机场

而到了今年1至4月,中俄贸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速放缓,但依旧保持了4.7%的增速。

因此,普京的此次访华行程,继续推动中俄之间的外贸发展依旧将会是一个关键性的议题。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所发布的信息,中方也明确表示希望推动中俄双边贸易由量到质的转变。未来合作的领域将会涉及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制造业以及农业等领域,随着中俄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中俄未来的经贸合作将有着更大的潜能。

很显然,中俄合作大方向值得期待,但也由此让西方国家感到十分担忧,不少西方媒体就在挑拨中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关系

比如法国广播电视台发文表示,普京的这次访华,再次展现出了中俄之间的“团结”,但是这种“团结”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实力上的颠倒,俄罗斯这个曾经的大哥变成了小弟。

法广还表示,因为俄罗斯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制裁,导致俄罗斯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利益,不得不全方位地寻求中国的支持。中俄两个国家也凭借着美国这个共同的“对手”,结成了统一战线。

但法广认为中俄的这种关系并“不平等”,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已经越来越严重,因此中国正在中俄关系中占据主导权。因为现在俄罗斯能够提供的商品中国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替代品,但是在俄罗斯需要的很多商品上,俄罗斯并没有其他选择。比如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资源型商品。而俄罗斯向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光学设备、微电子设备以及无人机组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华出口和俄罗斯对华进口之间的差异,导致俄罗斯在对华出口并不具有定价权,从而不得不大幅降低对华出口价格。

这种论调明显存在巨大的问题,因为中俄市场存在较大互补性,双边贸易本身就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所谓的中俄经贸关系不平等明显逻辑不通,而且中俄双方也达成了共识,未来合作还会进一步加深,由量到质。

另外除了法媒发表挑拨言论之外,美国《新闻周刊》也发文称,中俄之间的经贸正在朝着越来越来越不公平的方向发展,还说什么中国在中俄贸易上正展现出一种越来越强硬的姿态,因为现在中国具有巨大的议价权,这种市场地位上的不公平,会让俄罗斯不得不降价出售。美国一直喊着并做着制裁俄罗斯的事,如今美媒却一副为了俄罗斯利益着想、生怕俄罗斯吃亏的模样,浓浓的挑拨意味溢于言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还在利用美国对中国为中俄贸易提供结算的金融机构进行“二级制裁”做文章,称中国相关金融机构担心遭到美国的二级制裁,这将会导致中国银行收紧结算的业务内容,这将会给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也从间接证明,中俄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铁”。

总而言之,西方媒体在普京访华时的一系列表态,想要起到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中俄之间产生间隙,尤其是希望中俄不要走得那么近,他们担忧害怕中俄贸易合作的加深,会让他们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大幅降低。同时中俄战略关系的走近,也不利于美西方“各个击破”,更不利于美国维持自身霸权地位,毕竟中俄都是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世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