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龙美味(以下简称“卫龙”)的一则广告,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讨论,遭到了网友的无情“吐槽”。在其15秒的电梯广告中,广告播音连续说了22个“低”,目的是为了体现魔芋爽产品热量低。
然而,该广告被指“扰民”“洗脑”,尤其被投放在密闭狭小的电梯广告中,不少网友吐槽“上一天班回来已经精疲力尽很烦了,还要听到这种广告,真的是想一拳砸碎这个屏幕”“每次看到就一直翻白眼”“看了这个广告,感觉吃了魔芋爽会让人智商变低”……
对此,在社交平台上,卫龙官方出面表示道歉。随后,卫龙对争议广告做出了回应,称全国正在陆续调整音量,部分地区已经将分贝调整至10,不日将会在全国完成整改。
蔬菜制品发力,却频遭消费者投诉
根据官网信息,卫龙的产品阵营有三大板块,分别是:调味面制品(俗称辣条),包括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亲嘴烧、霸道熊猫等;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风吃海带及小魔女;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软豆皮、78°卤蛋等。
近年来,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不断发力,成长为卫龙第二条增长曲线,从此次卫龙投放魔芋爽的电梯广告可见一斑。
曾经大众所认知的与“辣条”挂钩的卫龙,逐渐不再是一家只卖辣条的企业。
如下图所示,2019年以来,蔬菜制品收入不断实现增长。最新的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卫龙蔬菜制品所得收入已经由2022年的人民币16.93亿元增加25.1%至人民币21.19亿元,占卫龙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36.6%增至43.5%,收入比重逐渐接近辣条产品。
对此,卫龙表示,主要由于本集团积极挖掘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迭代升级此类产品;及我们于本年度亦持续扩大此类产品的产能。
然而,卫龙越来越重视的蔬菜制品产品,却频繁遭到消费者投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卫龙食品魔芋爽被消费者投诉称“含有黑色工业异物”“有飞虫异物”“有黑色脏污”“破包变质”等。
黑猫投诉平台商家界面显示,卫龙食品累积收到639条投诉。2024年以来,已经收到26条投诉,其中,关于魔芋爽的投诉就占17条。
辣条涨价,销量遇冷,市场竞“卷”难振
而作为卫龙营收支柱的“辣条”,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卫龙调味面制品(即辣条)的销量下跌22.23%,比上年少卖了4.3万吨,2023年业绩公告显示,卫龙的调味面制品收入25.49亿元、销量12.4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6.25%和17.4%,相较于2022年少卖了2.62万吨辣条。
卫龙解释称主要由于线下传统渠道流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但大众却认为,这与卫龙不断“涨价”不无关系。
尤其在2023年9月的一次涨价,最是令人“侧目”。彼时,卫龙推出一款名为霸道熊猫的产品,相比于经典产品大面筋的口味更辣,根据官方旗舰店售价估算,该款产品价格高达27.7元/500g。与此同时,卫龙精装大面筋(106克装)的零售价也超过20元/500g。
而这一涨价的举措被网友调侃为“辣条比肉还贵”“一斤辣条可买2斤猪肉”,在网上引起热议。
在2023年披露的半年报中,卫龙曾经对此回应称,涨价是因为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了部分低价格的产品。
然而,纵观历年财报数据,卫龙涨价已经持续了五年。
根据卫龙招股书及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每千克平均售价分别为14.3元、15.0元、15.1元、18.1元、20.5元,五年来整体涨幅约为43.36%。
2023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卫龙对辣条和豆制品业务线采取了提价策略。其中,辣条销售单价同比上涨13.3%,至20.5元/kg;豆制品及其他销售单价同比增长6.1%至38.4元/kg。
结合前述数据,在涨价之后,这两大产品的销量都呈现了不同下滑之势。
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辣条食品行业创新及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辣条食品市场规模达517亿元,2026年有望达927亿元。
当前辣条行业参与者主要分为辣条食品和综合休闲食品两大类型企业。辣条垂直品牌卫龙、麻辣王子在国内知名度较高,是较受消费者喜爱的辣条品牌,休闲食品品牌如贤哥食品旗下的辣条品类,还有玉峰、鸽鸽、飞旺等传统零食品牌,都有不俗表现。
艾媒咨询表示,从整个辣条市场来看,中国辣条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市场分布相对分散,包括全国性及地区性辣条生产厂商、地方独立运营商等众多参与者,竞争较为激烈。
尽管卫龙将焦点转向魔芋爽等蔬菜制品,意图以“卖菜”新策略提振营收,但在休闲零食赛道,还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盐津铺子等品牌,前有狼后有虎。
“屋漏偏逢连夜雨”,蔬菜制品魔芋爽却频遭消费者投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卫龙能否破局重生?快消前瞻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