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好像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沮丧低落的时候,朋友在背后安慰的拍拍让我们的情绪找到了出口;雷雨天的晚上,抱着毛绒玩具让我们安心地入睡;和恋人的第一次约会,悄悄扣上的双手引发着心动的感受……

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的感觉,也是我们与世界和他人互动的最直接途径。触摸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体验,它还激发了大脑中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荷尔蒙和神经递质,传递着情感,为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贴贴”有益

大量研究表明,触摸有益于身心健康。触摸可以带来诸多生理健康益处,包括减轻疼痛、控制血压、降低皮质醇等。此外,它还有助于改善精神健康,比如减轻抑郁情绪、降低焦虑、增加积极情绪等。然而,由于触摸的类型、模式和对象多种多样,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怎样的“贴贴”对健康的效果更好。

在今年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r的一篇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中[1],作者对212项关于触摸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的触摸类型、频率和时长、被触摸者的健康状况和年龄等因素对触摸带来的健康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触摸对健康有益,而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触摸的效果。这些发现也为未来的触摸研究、机器人研究等带来了一些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ackheiser, J., Hartmann, H., Fredriksen, K.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ultivariate meta-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ts of touch interventions. Nat Hum Behav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1841-8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中的触摸都是在触摸双方了解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忽略或违背对方的意愿进行触摸则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尽管由于伦理原因,少有关于非合意触摸的研究,但仅仅是想象一个非合意的吻(non-consensual touch)都会带来肮脏、想要清洗自己的感觉,并伴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像是沮丧、焦虑、愤怒、羞愧等等[2]。这一现象被称为“心理污染(mental contamination)”。故而,触摸的合意性在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至关重要,切勿因为渴望而随意与人贴贴哦。

怎样更有效?

针对成年人的研究表明,身体触摸对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减少疼痛、减轻抑郁和焦虑。而比较不同的触摸条件让我们有更细节的发现。

触摸的部位会影响带来的健康效果。与触摸胳膊和躯干相比,触摸头部的健康益处更大。所以,像头皮或者面部按摩这样的头部触摸可能对改善健康尤其有效。而比较按摩治疗和其他形式的触摸,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触摸都有相似的好处。增加触摸的节数可以带来更多好处,尤其是有助于改善焦虑性格、抑郁和疼痛。而增加每次触摸的时长却不能增加好处,甚至可能减弱对皮质醇和心率的调节作用。

被触摸者的性别、文化背景、内在状态(比如压力程度)、触摸者的熟悉程度等情境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情感性触摸(affective touch)的感觉,因此想要最大化触摸的愉悦程度和健康效果,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比如研究发现,触摸对女性的皮质醇降低效果更好,拥抱对减弱女性生理应激的作用也比男性中的效果好。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性触摸并不局限于伴侣之间,也可以是朋友、熟人甚至陌生人之间的触摸。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能接受不同熟悉程度的人的触摸,这一性别差异在同性间的触摸研究中尤为明显[3]。

近期的研究也发现,感官愉悦(sensory pleasantness)受性别影响,并且与触摸行为中的另一个人的熟悉程度相关。不过,由于当前成年人的触摸研究中女性被试占大多数,我们需要更多包括男性和非二元性别被试的研究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再比如,年龄越大,触摸在改善积极情绪和降低血压收缩压方面的效果更好。不过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纪增长,基础血压也随之增长,触摸能调节的空间也更大。

尽管大部分研究都聚焦于临床群体,实际上触摸对健康人群也好处多多。不过研究发现,临床人群更能受益于触摸带来的精神健康改善。这也许和病人中对接触的需求有关——孤独感往往与慢性病相伴,又与抑郁情绪和焦虑的感觉相关。触摸可以用来减轻这些负面状况。

疫情期间,为降低新冠的传染率,世界各地都广泛采取了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的措施,而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很多人的交际和触摸。在缺乏触摸时,人们可能会出现触摸饥饿(touch starvation/touch hunger)的情况,它有另一个我们更熟悉的“俗名”——皮肤饥渴(skin hunger)[4]。研究发现,皮肤饥渴与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相关联,也可能会引发攻击行为、自我伤害、进食障碍等[5]。

疫情对触摸的限制也让我们思考:当我们无法进行人类之间的身体触摸时,是否存在什么替代品能弥补触摸的缺失?研究发现,由物体(比如厚重的毯子)或机器人提供的身体接触也有好处。在生理健康方面,这些好处与人类触摸带来的益处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但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好处相对逊色。此外,如果比较皮肤接触(skin-to-skin contact)与其他类型的接触,皮肤接触对精神健康也有更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Andy Westface

由于触摸关系中包含了人际关系对引发积极健康效应的影响,针对用机器人提供触摸的研究,不仅关注了如何使机器人承担社会性角色,还探讨了如何改善它们与接受触摸者的关系。

目前,常见的辅助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类,康复机器人(rehabilitation robots)和社交辅助机器人(socially assistive robots)。康复机器人(比如智能轮椅、外骨骼等)主要通过合作(collaboration)来用动作辅助人类康复,社交辅助机器人会与人类进行协作(cooperation),直接与人类进行类似触摸的互动,包括能完成一些像是递交物品、清洗、喂食等任务的机器人,以及起到陪伴作用的机器人。社交辅助机器人的这种互动除了客观完成的任务,还会起到一些心理上的作用,实现精神健康方面的效果[6]。同时,近年来,研究者们还开发了合成皮肤,通过模拟皮肤接触来进一步提升这些心理健康效益。

新生儿研究中的发现与成年人有些不同。针对新生儿的触摸研究较多聚焦在生理健康方面,并且往往研究袋鼠式护理的健康效益。袋鼠式护理是指像有袋的动物一样,将新生儿直立地贴在父母地胸口,用父母的体温代替保温箱,给新生儿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感觉。不过研究发现,对比袋鼠式护理和其他类型的接触,对新生儿的健康益处没有明显区别,所以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触摸方式。

与成年人中发现的触摸者熟悉程度没有影响不同,新生儿被父母触摸(在研究中往往是让母亲触摸)比被陌生人触摸的健康效果远远更好。而此前也有研究表明,早期的肌肤接触和母体气味的接触对于新生儿适应新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些研究告诉我们,父母的护理在这一时期很难找到替代品。而对触摸进行地点的熟悉程度却并不影响触摸的效果。此外,在成年人中发现的触摸频率的影响在新生儿中并不适用。在不同的生理健康方面,触摸对促进新生儿的体重增长用处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触摸有益于成年人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来源:Julian Packheiser

不只对人类有用!

动物福利在近年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宠物成为了家庭的一份子,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陪伴者角色。另一方面,也渐渐有声音提出,即使是家禽家畜、实验室小鼠也不应该只被当作工具使用,我们也应该关注如何在它们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提升动物的福祉。

因此,一些实验也研究了触摸对动物的效果。大部分的研究在啮齿类动物中进行,研究动物主要包括大鼠、小鼠、猕猴、猫、羊和珊瑚鱼。而触摸的方式主要是抚摸(stroking,指用手轻轻地触摸)和挠痒痒(tickling,指触摸某个身体部位而令对方产生自发性抽动或使对方笑)。

研究发现,触摸能产生积极的生理健康和类精神健康的影响,说明人类的触摸对动物也有积极的健康效果。比如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在动物收容所将刚被收容并且被测评为焦虑的139只猫分成抚摸组和对照组,并对抚摸组进行了为期十天、每天四次、每次十分钟的温柔抚摸(gentling,指轻轻地触摸猫的头颈部区域,并发出柔和的声音)[7]。实验人员发现,每天都被温柔抚摸的猫与对照组比较更少有负面情绪(焦虑或恼怒),并且分泌更多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同时,对照组猫染上上呼吸道疾病的比例是抚摸组的2.4倍。

另外一项有趣的研究用机器模拟了裂唇鱼(Labroides dimidiatus,又称医生鱼)为栉齿刺尾鱼(Ctenochaetus striatus,一种珊瑚鱼)清除体外寄生虫的触觉刺激(tactile stimulation)[8]。与接触静止的机器时相比,受到机器的触觉刺激的刺尾鱼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就算没有社交作用,单纯的触摸也能产生好的健康效果。这些发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动物实验、畜牧业和宠物关系中提升动物福祉。

而相对应的,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也是动物辅助治疗(animal-assisted therapy)的重要元素,在人类认知障碍、抑郁、创伤后压力症等情况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在研究中展现了一定的发展潜能[6,9]。

结语

总之,触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和需要。无论是恩爱的拥抱、友好的握手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呵护,我们总有很多关于触摸的温暖回忆。但在科技突飞猛进、工作争分夺秒、疫情突然出现的世界里,我们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触摸的机会和行动,也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与触摸相伴的一些积极情绪和感受。希望我们都能运用和享受触摸,在每一个疲劳和压力大到喘不过气的瞬间,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安抚、放松和幸福。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4-01841-8

[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5796703002997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31938422001044

[4] https://rune.une.edu.au/web/handle/1959.11/36566

[5]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2537176211014469

[6]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20.555058/full

[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7587714002037

[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47

[9] https://xmed.jmir.org/2024/1/e5178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TCCI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 TCCl)是由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出资10亿美元创建的全球最大私人脑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总部设在美国。

TCCI与华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前沿实验室;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了TCCI加州理工神经科学研究院。

TCCI建成了支持脑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项目遍布欧美、亚洲和大洋洲,包括学术会议和交流、夏校培训、AI加速发展大奖、科研型临床医生奖励计划、特殊病例社区、中文媒体追问等。

追问互动

如果您对本期内容有进一步想要追问的问题或者讨论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扫描二维码添加追问微信号,发送自我介绍,加入我们的社群参与互动。如需转载,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