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年辛苦劳作

期盼粮食增产增收

怎奈粮食到手迟迟不回收

储存难度加大

新一年的春耕已开始

农资回笼却无望

看东方红法院如何破局……

对方变卦,说好的回收泡汤了

原告李某以种地为生,被告张某与妻子经营一家种子商店,双方于2023年初签订一份高粱种植回收合同,李某在张某家的商店赊购种子、农药等农资,张某承诺于当年11月末前以每斤1.5元的保底价格回收高粱,李某不能私自向第三方出售,否则承担双倍农资款违约责任。

高粱收获后,粮食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张某以高粱品质未达标准为由,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回收高粱事宜,李某多次联系张某,从去年秋收拖到如今,均未收到回复。

李某心急如焚,一方面着急售粮回笼资金备春耕;另一方面气温回暖,粮食保管难度加大、费用增加;自行出售给第三方,又担心承担违约责任。

此事一拖再拖,已过合同约定回收期限,双方履行合同义务陷入僵局,李某无奈诉至法院。

法院破局,开启诉讼绿色通道

此案涉及农民春耕生产,对靠种地为生的李某来说绝不是小事。考虑到近期降雨和气温回暖带来的室外堆放粮食困难及春耕备产等涉农迫切问题,为防止损失风险再度扩大,东方红法院立案庭及时开通“涉农诉讼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案件移送给审判团队。审判团队多次深入农户家里实地考察,并向专业人士请教粮食检测等问题,找准矛盾焦点,迅速开展庭前调解工作。

“东方正红”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复调解,资金回笼春耕有望

经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被告张某与原告李某的意见逐渐由异趋同。

“李某的高粱品质不达标,所以才没回收,我们没有过错,我不同意和解。”

眼看张某与李某已同意调解,没想到张某的妻子因家庭原因对张某不信任,对张某的决定不认同,坚持认为其已履行合同,坚决不同意调解。

春耕在即,农事不待。为尽快解决双方纠纷,办案法官决定再次采取“背对背”方式进行调解。

“东方正红”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姐,你看老李也不容易,辛苦一年,粮食收了却卖不出去,眼瞅着春耕开始了,种子、化肥,样样需要钱,你看能不能根据市场价把这粮食收了?”法官一边递上一杯热茶,一边耐心地劝说张某的妻子。

“虽然我不像老张那样好说话,但我也不是不讲理。我就是怕法官偏袒老李,让我们吃亏。既然法官能站在我们双方的立场平衡利益,我愿意做出一定让步……”

经过办案团队8个小时反复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和解,农资款加损失款共计三万五千余元,双方当场履行完毕。

供稿:民事审判庭

一审:管云龙

二审:赵 辉

三审:孙 丹

编辑:管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