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M-TEER)正逐渐成为改变严重二尖瓣反流患者命运的关键技术。最近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通过MiTra Ulm注册处长达十年的数据分析,为我们揭开了M-TEER长期生存率的积极趋势。这项成果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也为心血管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在心血管领域,对于严重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的开胸手术虽然有效,但风险高,尤其对于高龄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M-TEER)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关于M-TEER长期效果的数据一直较为稀缺,且存在一定的争议。

针对这一问题,2024年4月,《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项题为《Long-Term Mortality after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Mitral Valve Repai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ver the Last Decade: Comparison between Initial and Current Experience from the MiTra Ulm Registry》的重要研究,通过对比MiTra Ulm登记处在过去十年间初期与近期的数据,揭示了M-TEER治疗长期死亡率显著降低的趋势。这一发现对于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注册研究,旨在评估过去十年中M-TEER治疗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变化。研究包括了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中心接受M-TEER治疗的677名连续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前治疗的340名患者和之后治疗的337名患者。

研究结果

1)基线特征的改善

研究发现,与2016年之前治疗的患者相比,2016年之后治疗的患者表现出了显著的基线特征改善。结果显示,2016年之后治疗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较小(43±13 mmvs49±16 mm,P<0.007),肺动脉收缩压(sPAP)较低(50±15 mmHgvs57±21 mmHg,P=0.01),并且严重三尖瓣返流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27.2%vs47.3%,P<0.001)。

2)长期生存率的显著提升

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结果显示,与早期治疗的患者相比,2016年之后治疗的患者在3年时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9.4%vs43.8%,P<0.001)。此外,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38.6%vs54.1%,P<0.001)。这一发现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M-TEER治疗的患者不仅在手术技术上得到了改进,而且在治疗策略上也更为成熟和精准。

3)功能状态的明显改善

在功能状态方面,研究发现,尽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3年随访时,后期治疗的患者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达到了NYHA I/II级(51.5%vs67.6%,P<0.001),表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4)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研究并未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后30天内的死亡、再住院和MACCE等短期结果上有显著差异。此外,尽管早期治疗的患者术后左心房压力较高,但这并未对短期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5)再干预率的降低

在需要再干预的患者比例上,研究显示整个队列中需要经皮二尖瓣再干预的患者比例较低(6.4%),且在最近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低(8%vs4.6%,P=0.057),表明M-TEER手术的长期稳定性和有效性。

研究人员还对功能性与退行性二尖瓣返流(FMRvsDMR)的患者进行了长期生存率的比较,发现无论是在整体研究人群还是在早期或近期治疗的亚组中,两种病因学类型的患者在长期生存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6)独立预测因子的识别与分析

通过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研究识别了与长期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2016年之后治疗的患者,严重三尖瓣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30%和基线时的NYHA IV级是长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在早期治疗的患者中,除了上述因素外,严重肺动脉高压和严重的左心室扩张也是独立预测因子。

总结

本研究整合并分析了长达十年的连续患者数据,为我们提供了M-TEER治疗长期效果的宝贵信息。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M-TEER治疗的患者选择更为精准,治疗时机更早,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此外,研究还发现,严重三尖瓣反流和心功能IV级是过去十年中长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严重左心室扩张和严重肺动脉高压只在早期治疗的患者中具有预测意义。这提示我们,在M-TEER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基线心脏重塑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时干预,避免不可逆的心脏重塑和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Nita N, Tadic M, Mörike J, et al. Long-Term Mortality after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Mitral Valve Repai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ver the Last Decade: Comparison between Initial and Current Experience from the MiTra Ulm Registry[J]. J Clin Med. 2024;13(8):2172. Published 2024 Apr 10. doi:10.3390/jcm13082172

编辑:多鱼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

封面图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