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国相继失去了三位对新中国的建立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伟人:周总理、朱德总司令和毛主席。天安门两侧那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都因此而显得暗淡无光。

这其中又要属对现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多次在官方和民间关于“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评选中高居第一位的毛主席的逝世,影响最巨。毛主席逝世几小时影响究竟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1976年——多灾多难的中国与历史巨人的最后岁月

从1971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就开始逐渐出现各种慢性病症状,但是这并不能影响这位意志坚定如铁的历史巨人继续每日为国操劳。根据毛主席生前最后一位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张玉凤的回忆,到了1976年年初,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显著恶化。

那时候的毛主席因为两腿难以走路行动不便,说话也非常困难,她只能根据口形和表情猜测主席要说的话。吃药喂饭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面对自己最爱的武昌鱼也只能勉强吃上两三口就不再进食。

就在这个时候,备受人们尊敬的周总理于一月八日在北京病逝。当天上午,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向几乎通宵未眠的毛主席报告了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即使长期以来收到的病情简报让他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他听后还是沉默很久,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很低沉,不愿讲话。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借助刚治好的一只眼睛,不停地、无休止地阅读书籍和文件。而在四五运动之后,毛主席虽然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但隐约已有不祥预感。沉重思虑让他的身体情况继续恶化。

六月初,毛主席又突发心肌梗塞,在及时抢救之下才脱离生命危险。七月初,朱德委员长逝世,这对毛主席来说又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垂暮之年的毛主席仍然一直在与自己的身体较劲。

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这时,毛主席许多时间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饭已经完全不能下咽,完全靠鼻饲生活。出于安全考虑,工作人员就用软担架把他从之前的住处“游泳池”迁移到中南海内新建的平房“二零二”号。

他清醒时仍十分关心唐山震情,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是毛主席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在那之后,经常陷入昏迷的毛主席已经无力再长时间读书、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主席逝世的前前后后

九月初,毛主席再度病危,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抢救并加强监护。中央政治局成员们轮流在毛主席的住地值班。医护人员通过监护器械紧张地观察血压、心律,呼吸等数据,并随时为他导尿、输氧、输液。

从7日到8日下午,已在垂危中的毛主席仍坚持要看文件、看书。作为一个一直以来不屈服于任何人:无论是委员长、日本人、美国人还是苏联人的历史巨人而言,病苦并不能停止他学习的脚步: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的。

但时间终究不会放松它的脚步。从8日傍晚开始,毛主席的血压开始下降,医生采取各种措施维持他的生命,入夜之后心电图更是显示只有微弱反应,没有明显的心脏跳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前往看望处于弥留状态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这时还没有完全丧失神志,报告来人姓名时他还能明白,但是已经完全无法对任何人讲出话来。9月9日零时十分,经连续四个多小时抢救无效,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