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大竹将白茶纳入‘农业六张名片’之一,大力实施‘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全县规模化种植白茶8万余亩,年产干茶700余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近日,在第十三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达州市大竹县给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友、茶商带来了大竹白茶今年再迎丰收的喜报。

3月下旬以来,大竹县8万亩白茶进入采摘期,嫩芽萌发、清香远逸、茶田叠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其中,具有“大竹康养生态后花园”美称的“云峰茶谷”,成为游客探索自然之美、体验茶文化的热门“打卡地”。 茶文旅融合发展,使得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白茶种植、旅游服务双重就业,村民卢其昌正是其中一员。

连日来,团坝镇白茶村村民卢其昌和老伴儿每天早早就收拾起工具,在家门旁等待“茶工专车”载着他们前往半山腰的“云峰茶谷”,开启一天忙碌的茶园“导游”工作,带领游客游园、登山,指导游客采茶、炒茶。“以前周末节假日,家中孩子无人照看,我和老伴儿只能在家带娃,不仅白白错过了明前茶采摘好时机,还赶不上旅游旺季的红利。今年因为有了小陈警官帮忙照顾孩子,我们无后顾之忧。短短1个多月里,我们已经挣了1万余元。”卢其昌高兴地说。

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卢怡霏和3岁的妹妹卢怡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姐妹俩都在镇上的幼儿园上学,但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两位老人就只能抛开手边的农活,专心照顾两个孩子。

民警在今年的“茶市警务”走访中发现,当地像这样情况的家庭差不多有50余户,白茶采摘、茶旅服务急需大量人手,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顾。3月15日,随着由警务室改造的“周末幼儿园”正式开始“营业”,13名留守儿童在周末得到妥善看管,这个阻碍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民警陈君自告奋勇担任“班主任”,这个“周末幼儿园”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警花妈妈幼儿园”。

“警花妈妈幼儿园”是大竹公安近年来创新开展“茶市警务”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清明至“五一”期间,人员聚集、流动频繁、车辆堵塞。对此,大竹公安在市场内设立“茶市警务站”,组建5人“护茶”小分队,充分发挥警务站“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处置”优势,加强市场管控、维护现场秩序、调解交易纠纷……

“还好有你们在这里及时把纠纷调解了,不然今天‘黄金芽’的收购肯定要被耽误!”白茶村副书记王小义说。

原来,3月31日中午,茶农老蔡与收购人员因茶叶验收品质问题发生了口角,双方情绪激动,争执不休。民警知晓后,立即将两人请到警务站,安抚情绪,耐心劝解,成功化解了两人间的矛盾。老蔡将茶叶卖出了好价钱,收购市场也恢复了正常秩序。

“大娘,你出来采茶,家里的房屋要锁好哟。卖了茶的钱可要妥善保管好,及时存到银行里,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同时也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喊你转账的都是诈骗。”4月1日上午,民警一边帮着采茶,一边向他们开展反电诈、反盗窃、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通过“搭把手”闲聊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把安全防范知识“种”进群众心田,从而实现“警务跟着民生转”,为群众筑起一道思想防线。

“大家出来玩不要因为小事影响心情,更不要打架斗殴承担法律责任。”5月3日,2名游客因为排队吵闹,经过民警耐心的劝说,2名游客相互致歉,一场纠纷最终得到了妥善的化解。

“有了公安机关的保障,我们对企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某知名茶企负责人廖先生说。截至“五一”假期,白茶基地共采鲜叶34000余斤,干茶7300余斤;“云峰茶谷”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全面带动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大竹公安深耕“茶市警务”,依托“茶市警务站”,着力解决困扰茶农、茶商和周边群众的“小矛盾”“小问题”,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大安全”,畅通“大动脉”,力求以白茶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