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以志愿军京剧团为核心骨干改建的山东省京剧团精心准备了数年、改编自抗美援朝中真实事件的新编京剧《奇袭白虎团》顺利上映,并迅速风靡全国。

1964年6月,山东省京剧团进京表演,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人在观看京剧团表演的《奇袭白虎团》后皆赞不绝口,待演出结束还特意交待京剧团再留京一段时间,并转头将京剧推荐给了毛主席。8月,在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的陪同下,毛主席也赶了一回“时髦”,前往北戴河观看这部倍受全国人民好评的京剧。

观剧过程中,毛泽东一边惊叹京剧团的排布之精妙,一边询问同身侧的同志讨论剧情。在得知此剧乃是抗美援朝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而主角严伟才的原型是志愿军中的一名将领杨育才时,毛泽东立即向同行的肖华发问道:“此人还在不在,现在何职务?”

肖华听后愣了愣,他对杨育才这号人物有所耳闻,但作为总政治部主任,他平时事务繁杂,不可能对每个将士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便如实告知毛主席,自己尚不清楚此人在何处任职,要待仔细调查后才能向主席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闻言后没再追问,但肖华记得主席问话时脸上的严肃表情,在此事上丝毫不敢懈怠,于当晚就致电了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要他速速去调查杨育才的现状。

很快,杨得志派出的部下便带回了杨育才的信息。

杨育才出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作为志愿军中的一员赴朝作战。

在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他化身“美国顾问”带领12名侦察员奇袭李承晚军的精锐部队“白虎团”,先后歼灭敌军近百人,抓获俘虏十余人,成功捣毁“白虎团”团部,圆满完成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又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了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后,杨育才便被分到了203师,驻军于江苏徐州,任师侦察连副连长一职,调查员找到他时,他正在江苏沛县的一处生产基地边带着连队战士练习武装泅渡。

据悉,已经38岁的杨育才任连级干部已有近10年,多年来,杨育才在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明明在抗美援朝时立下过大功却从不居功自傲,10年间即使无法晋升也对组织毫无怨言,而且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下属,是位非常出色的军官。

了解到杨育才的情况后,调查员心生敬佩的同时不禁也有些疑惑,杨育才曾在抗美援朝中立下特等功,回国后也从不渎职,为何多年来无法晋升更高的职位呢?

又是一番打听后,调查员才得知,原来杨育才早年曾被国民党强行征兵,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虏后才主动申请加入了解放军。如此戏剧性的履历让杨育才在晋升之路上受到了不小的阻击,这才导致他10年来一直停留在连级干部职位上晋升无望。

消息传回北京后,毛主席非常痛心,这样一位人才怎么能因过去的一点小错误而被埋没呢?于是主席叮嘱肖华,让他务必关照杨育才,切莫让他再因背景原因被强行蒙尘。

有了主席的指示,杨育才终于摆脱了多年来的“污点”,凭借战争中的功绩和在军队中的出色表现,他一路晋升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还在1975年受命任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出访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成名就后的杨育才并没有忘记初心,他仍然保持着曾经的朴素作风,亲切友好对待下属,从不利用权柄谋取私利。就连子女的工作问题,杨育才也从不插手,他对子女放话,他绝不会为家人提供任何便利,工作必须靠他们自己去找。

晚年的杨育才因为过去的旧伤落下了一身伤病,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心系国家,积极投身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活动中,先后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

1999年4月,73岁的杨育才自知时日无多,不顾家人反对拖着病躯赴京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内,望着主席的遗体,杨育才满怀感恩与尊敬,眼含热泪深深鞠了三个躬。

从纪念堂出来后不久,杨育才就因病情加重被送入了解放军总医院。5月26日,杨育才在医院因病离世。

英雄已逝,英魂永存,正如池浩田送给杨育才的挽联所写:“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杨育才的功绩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应永远铭记这位英雄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