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问道无常之降妖伏魔手》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长安一片锦(下)

前文链接:第一卷第六十五章

邱处机问尹志平:“你如今还有对世事的热情吗?”

听到师父这个问话,尹志平愣了一下,一时不知怎样回答。

自出家以来,尹志平一直以为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尤其是放下世俗杂念。少年时,他就不大喜欢世俗往来,所以才一心要出家,出家以后每天诵读经典、听师父讲道,尤其更重视断绝尘缘、清心寡欲。他相信,自己在这一点上做得已经非常彻底了。

所以思索片刻,尹志平回答道:“师父,弟子我实在是已经清心寡欲,于世事再没有一点儿热情了!”

听尹志平这么说,邱处机轻轻点点头,说道:“虽然不错,只是却还不够!”

“师父,您这是什么意思?”尹志平疑惑地看着师父,还没来得及开口,倒是赵道坚直截了当地问道:“尹师兄在我们这些弟子中算是修行最好的,我们一向都是以他为楷模来要求自己,师父怎么却说还不够?”

邱处机何尝不知道自己这些弟子一向尊尹志平为首,尹志平在各方面也确实做得非常好,就算是自己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远远没有他这样的颖悟和毅力。如果让他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那自然也算不错,属于中规中矩的道人。不过以他的资质而言,还能够到达更高的境界。

这样想着,邱处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缓缓说道:“无论教内教外,人们都以为我们出家人之所以出家是为了避世。这有一定的道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出家不失为某些人的避世之道。不过依我看来,如果只有避世之心,却离真正得道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说到这里,邱处机看了一眼尹志平和赵道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道坚正一脸热切地看着师父,而尹志平此时虽然也很好奇,可是目光中的清冷却是难以隐藏的。

邱处机又看到尹志平目光中的那份清冷,心头不由升起淡淡的哀悯,知道这位弟子虽然在山中遭遇那一劫时心志坚定,可是受到的打击却是很长时间都难以平复的。

想到此,邱处机不由十分温和地问尹志平:“志平,如果我说你此刻对世事不仅是绝无热情,更多的倒是心灰意冷,你觉得确切吗?”

尹志平听了,马上点头说道:“确切!灰心,死心,都不过如此吧?”

邱处机看着弟子此刻的神情,不由又继续问道:“我知道你十分看重得道与否,如果我说,修心修到你现在这种程度与得道无缘,你还能坚持修行吗?”

尹志平显然被师父的话深深触动了,眼睛里更多了疑惑和悲切,他没有马上回答师父的话,而是说道:“请师父点明。”

此时,别说尹志平疑惑,赵道坚更是疑惑不解,他犹豫了一会儿,问道:“师父,尹师兄的聪颖、勤奋都远非我们可比,如果他都与得道无缘,我们想得道恐怕更难吧?”

邱处机微微笑着看向赵道坚,问道:“难怎么样,不难又怎么样?”

赵道坚虽然憨厚,但是悟性也绝非一般,他看师父这时候的神情,知道师父现在是在考较自己师兄弟了,不由挺挺胸脯说道:“难也修,不难当然更要修!”

“哈哈!”听了赵道坚的话,邱处机不由笑了起来,然后说道:“虽然你自觉不如你尹师兄,不过修行起来你却要更容易些,你只管照现在这样,继续修行就可以啦!”

“师父此话当真?”赵道坚有些不相信地问道。

“这样的问题怎么能够开玩笑?”邱处机先是一笑,然后又正色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志平看着赵道坚和邱处机自顾自一问一答,心里不由更加疑惑和沉重。

不过,尹志平一向十分尊重师父,所以等邱处机笑过之后,他问道:“师父,我知道赵师弟虽然入道时间短,但是悟性和勤奋却并不在我们之下。他修行容易我当然相信。不过我实在是愚钝得很,还请师父对我点明!”

邱处机缓缓策马前行,他不用看尹志平,都能想象得出尹志平此时的神情。那神情是自从他归来之后自己一直看在眼里的,常常为他感到忧心,也经常思考他以后的修行之路应该如何去走。不过在京城时,他一直忙于应酬教外人士,自己弟子的事情一时却没有时间去想。

好在他们终于离开京都,教导弟子的事可以提到首位来了。

邱处机沉吟半晌,终于缓缓说道:“志平,你现在只说自己心死、心灰意冷,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层境界呢?普通人常有欲念牵扯,往往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可是对于你来说,这种境界的得来却是轻而易举。”

“这自然和你天生的性情有关,更和你后来的际遇有关。能够到达这一境界本来也极为难得,不过你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次,或者说只能到达这个境界,自然就会与得道无缘。”

邱处机一边说着,一边信马由缰一路前行,尹志平则轻轻策动马匹,紧紧跟随在师父身边,生怕落下哪怕一字半句,失去更加精进的机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夏志诚、张志素和卞志和也回到邱处机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卞志和听了几句,恍然大悟地想道:“原来师父在教导两位师兄了!”不由悄悄凑近赵道坚,一脸急切地轻声问道:“师兄,我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赵道坚摇摇头,笑着说道:“你只管继续听就好了!”

邱处机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看尹志平一步不落地紧紧跟随,于是又继续说道:“‘内修心性’这话你可还记得?”

“记得,师父的教诲弟子一直谨记在心。”尹志平回答道。

尹志平知道,“内修心性”是师祖王重阳在立教之初即提出来的,之后马钰师伯、师父都口口相传,将其奉为修行的金科玉律,他们这些弟子更是铭记在心,并勤修不已。

“内修心性却还不够,还需要外修功行才能圆满。”邱处机说道,“外修功行,怎么才能做到?”

这回不光是尹志平连连摇头,旁边的几位师兄弟也都纷纷摇头。

“师父,我们从来也没听过‘外修功行’的提法!”卞志和离师父最远,这时候他就提高了声音说道,“还请师父解说一二!”

“这也是师父最近的心得。”邱处机微微笑着说道,又转向尹志平:“我原本想回到祖庵之后再向你们详细讲解,不过依我看来,现在告诉你却对你最为有益。”邱处机说道,又环视一眼周围几位弟子:“你们且都先记下,日后实修之时再细加体会。”

弟子们纷纷点头。看着一张张年轻的、求知若渴的脸庞,邱处机好像看到了当初求道之时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被弟子们簇拥着,邱处机想起师父当初带他们去山中静修时的情景,更想起了师父“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遗愿。

看看现在,师兄王处一和自己都得到了当朝皇帝和权贵的支持,重阳祖庵如今更是弟子众多。有了这些天时、人和的基础,全真一脉应该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而为了全真教的发展,自己当然不遗余力。

此刻,刚刚离开京城的邱处机,走在回重阳祖庵的路上,满怀逸兴壮思飞,有了更为广阔的宏图。

京城虽然渐行渐远,其中的风云聚会却像难以阻挡的时代之风,注入到他多年以来习得的道家思想洪流之中,古今交融,在头脑中逐渐汇聚形成更加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画面。

好比曾经曲折蜿蜒的细流,如今已经涌入到阔大的入海口,宽广无沿的大海就是这细流的归宿与未来。

这样想着,邱处机的眼睛里神采闪动,原来为尹志平轻微的担忧顷刻间都化为乌有,他双目炯炯地看向尹志平,相信以尹志平的悟性和自己的耐心引导,他的问题终将像淡薄的云翳一样被风吹散。

一边走,一边想,“内修心性,外修功行”,在重视内丹修炼的同时,也重视读书思考、大起尘劳、事上磨炼,既主张出家修道、云游四方,又重视介入社会生活,以仁爱无私之心济贫救苦、济世度人的“龙门精神”渐渐在邱处机的心里有了雏形。

感受着这种修炼方法的无穷魅力,邱处机缓缓地给弟子们讲解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南山越来越近,正如邱处机所预想的那样,经过这次京城之行,全真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得到朝廷支持的同时,全真教在民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苏门资福观、马坊清真观、孟州岳云观、洛阳长生观等道观都建设起来,“龙门精神”更趋于成熟,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修行者在注重个人内心修炼的同时,更注重融入社会生活,仁爱无私,济世度人。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