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在排放过程中经过处理工序加工,将气体量化,可以用具体数据表现出来,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企业生产所排放的气体数量,以此来计算损耗。温室气体的量化是获取数据并确定排放量(或碳汇吸收量)的过程,分为监测法和核算法两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监测法

监测法是指通过安装监测仪器、设备,并采用相关技术文件中要求的方法测量温室气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监测法中间环节少、结果准确度较高,但其投入较大,对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且相关的技术规范还处于制定和完善阶段,目前国内的应用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核算法

核算法包括:排放因子法、物料平衡法、估算法、模型法及其他标准方法。

1. 排放因子法

排放因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某一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简化为活动水平与单位活动水平的排放因子,通过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乘积计算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

2. 物料平衡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输入核算边界的物料中的含碳量减去输出核算边界物料中的含碳量进行平衡计算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

3. 估算法

当数据获取有困难时,可根据项目规模对同类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估算。然而,估算法只能被视为是一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近似推算。为了提高精确度,估算的结果应与直接测量得到的结果作定期比较。

4. 模型法

模型法是根据排放源温室气体产生模型,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预测。模型是对排放过程的简化,它存在假设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