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我不愿意提及春节档那部气势如虹的国产科幻片,是因为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很不好。

这部国产科幻片,在支付宝上的“淘票票”买的一张是44元,价格不菲;而《阿丽塔》的票价是28元。国产科幻片票价近乎是《阿丽塔》的一倍,但国产科幻片人物刻画很粗糙,里面的主人公动机不明,说话粗俗,众多人物形象模糊,不知何人,镜头毛里毛糙,一起看电影的朋友直言这部电影的导演功力不行。

而《阿丽塔》,朋友却认为不错,我们全家三人,都觉得整个电影非常好看。

进入电影院,我们都是消费者,你电影票价贵,自然观众应该对你的要求高,但你国产科幻片,打着国货的情怀,然而,并没有对看国产片的观众网开一面,优惠便民,你电影赚的“武装到牙齿”,还要让观众在消费你的时候,为你的次品叫好,如果不喊好,就是“黑子”,就是“跪舔”好莱坞,有此理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还不能抱怨国产科幻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一说不好,立刻辩护的理由都来了。

比如说,你说国产科幻片里的人物没有动机,男主人公流浪到地面上,立刻如有神助地加入到拯救地球的行动,一个偶然事件,成为电影的主体情节,使人感到情节链太过随意。

立刻有人辩护,说电影因为时长限制,删掉了三十多分钟,导致故事情节不连贯。

潜台词就是承认电影的人物动机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原因是电影被迫删减了。

这部国产科幻片时长2小时零5分,而《阿丽塔》也不过2小时零2分,但《阿丽塔》把人物的情感刻画表现得丝丝入扣,移步换影,对众多的打酱油的人物,也交待得面目清楚,各有个性,同样的时长,《阿丽塔》能把人物的动机与逆转展现得风声水起,你国产科幻片怎么就没有能力在同样的时长里刻画出一个合理的人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还不能抱怨国产科幻片里那些救援队队员的队员,面目模糊,分不清谁是谁。

立刻有人出来说,那些次要人物,根本没有必要分清,只要记往主要人物就可以了,但是,这部国产科幻片里,那些队员们的面部表情都看不清楚,根本原因,恐怕不是导演有意为之,而是导演的拍摄方法有问题,对镜头运用,多采用中景,根本无视人物的心灵揭示,从而出现没有能力把这些队员的个性,见缝插针地在情节进展中交待出来的毛病。这也是中国电影刻画人物薄弱的通病。

这一点,的确要向《阿丽塔》学习。《阿丽塔》里的主线,自然是女主角“阿丽塔”被医生拯救之后的一段情感发展史与生命觉醒史,主线集中在“阿丽塔”这个角色身上,但是,电影并没有对那些出场不多的人物进行忽略不计的模糊化处理,比如阿丽塔到酒吧里去邀请赏金猎人相助的时候,酒吧里坐满了形形色色的怪异人物,但电影还是用明晰的镜头,把这些人物的外形处理得非常的醒目而有个性,尤其是那个带着一群改造机械狗的牛仔打扮的猎人,在有限的镜头里,还是展示了他鲜明的个性特点。如果在那部国产科幻片里,你一定会连这个人的面目都分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而言,国产科幻片中救援小分队里的刚子、溜子、锤子等队员,连一个脸都没有露出来,何以叫人产生印象?

这关键原因,还是国产科幻片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通过镜头的特写方式,展示出人物之间的互动性,我们可以把国产科幻片与《阿丽塔》的运镜风格进行一个比较,《阿丽塔》一旦介入到人物的沟通的时候,就会用特写镜头,全副银幕地展现人物的眼神与表情,所以镜头里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进入到电影里的人物内心世界。

而国产科幻片从头到尾都拒绝对观众的介入,所以,整个电影里,也没有一个人物能够打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说国产科幻片里人物感情疏缺,如儿子与父亲之间的莫名其妙的隔阂,刘启称姥爷为“老东西”,立刻会有人现身说法,说自己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并不代表人物之间没有感情。

看看《阿丽塔》,里面至少没有出现像国产科幻片那样如此之多的生硬的呼叫语,而且影片里的阿丽塔与医生的关系纠葛,实际上基本相当于国产科幻片里的那种父子关系,但是《阿丽塔》里对这种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内心冲突、直到最后的脱口而出的“爸爸”的一声亲昵的称谓,都可以看出,女孩与医生之间的情感在磨合中不断地升华,成为电影里非常感人的情节,而最终的好处,是打造出电影里最动人的情感铺垫。

而当你抱怨国产科幻片里的人物关系缺乏情感的互动的时候,立刻有人说,按照你这样拍法,就拍成了琼瑶式的言情剧了,好像科幻片里就应该展现“硬”的科幻场面与特效,而不应该有更多的情感戏分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阿丽塔》里恰恰在情感戏中,与国产科幻片里的情感设计存有高度的吻合地方,这种情感包括父女情、跨人种友情,这种情,支撑起了整个电影的温暖的部分,而这种情恰恰是那部国产科幻片不能提供的。但这种情,并没有使得《阿丽塔》变成一部卿卿我我的言情片,而是在剑拔弩张的对峙中展现出温情脉脉的内核,让观众时刻去关注人物的命运,显然,只有塑造出有着情感真实的人物,才会让观众去融入他们的生命与感受中,被电影的内核打动。认为科幻片不需要有情感,那不如去看科教片。

最后,再来看看运镜上那部国产科幻片与《阿丽塔》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丽塔》忠实地执行了电影镜头的“轴线”原则,镜头给人一种连贯而有条不紊之感,人物不破位,不乱站,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镜头也通过不同的景别,给予多角度呈现,但是它的底线是没有“越轴”,保证了镜头在空间与衔接上的逻辑合理性。

再看那部国产科幻片,“跳轴”比比皆是,人物站位混乱不堪,根本不注重一个空间里的人物对应,可以看看这部电影里中刘启他们初次进入到李一一身处的那架失事飞机的场景,刘启、妹妹以及李一一之间的站位与互动关系,被电影胡乱地东一榔头西一棍地硬凑在一起,在这众多人物出现的场面中,导演出现了无所适从摆布镜头的尴尬,导致这个空间里的人物对话与目光完全无法产生对应与互动。在其它的众多角色出现的场景中,均出现这种严重的“跳轴”与跟丢人物的毛病,导致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人为地割断,看起来,极不连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丽塔》里有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就是阿丽塔一拳打掉反派角色的右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镜头在表现这一组对峙与对垒的场面时候,正反打与轴线原则运用得非常符合观众的观看习惯,而阿丽塔在凌空旋转的时候,镜头也灵动地表现出角色在空间里的身形变换,可以说,一组酣畅淋漓的镜头,把角色的那种细腻的动作转折表现得纤毫毕现,如临其境,不能不说,《阿丽塔》在镜头的运用上,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认为《阿丽塔》的确从很多方面,能够成为我们电影镜头语言与情感再现的启蒙教材。与《阿丽塔》的丰润的情节与灵动的镜语相比,我们春节档的那部国产科幻片,只能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上文中,我还没有比较两片的特效差异,而仅仅是从我们能够与好莱坞比拼一下的艺术上的层次,进行了一点对比。而在撇开特效之外,我们的国产科幻片要能追上好莱坞电影,才是最大的难点与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