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从《九篇雪》到《我的阿勒泰》《羊道》《冬牧场》,李娟的写作,让阿勒泰在读者的心目中从一个陌生的地名,进化为辽远而诗意的存在。

前几日,热播剧集《我的阿勒泰》迎来全平台收官,而阿勒泰的故事却仍在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生活在阿勒泰

——李娟和她的散文

文 | 张莉

《众声独语:“70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

我要坦率地承认,我读李娟的文字时内心满是惊奇,——要怎么样表达这感受呢,就有如在春天突然看到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一样,是惊讶中带有喜悦,感慨时忍不住想赞叹。她的文字卓而不同,很迷人,开篇方式殊为独特。“我在乡村舞会上认识了麦西拉。他是一个漂亮温和的年轻人,我一看就很喜欢他。”(《乡村舞会》)“在库委,我每天都会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睡觉——不睡觉的话还能干什么呢?”《在荒野中睡觉》。“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去赶牛。”(《赶牛》)——她的开头总是那么直接,是属于年轻女子独有的天真之气,自然,率性,而非矫揉造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选自

《众声独语:“70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

张莉 著,花城出版社 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小说风景》《持微火者》《我看见无数的她》等。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中国女性文学优秀成果奖。

李娟是年轻的女子,一直生活在疆北阿勒泰地区,她陪伴母亲,以裁缝和小杂货店为生。她们随牧民们在辽阔之地辗转,从这里到那里。我喜欢她写外婆和妈妈的文章,叙述人是女儿,是外孙女,娇憨、生动,但又深情。她离开家,把兔子或小耗子留给她们,她们跟这些小动物说话,就象跟她说话一样。“兔子死了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了,你能回来,我们就很高兴了。我外婆对我说,以后再也别买这些东西回来了,死来可怜得很……你回来了就好了,我很想你。”“又记得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世界那么大,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快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

她写得自然平实,但自有一股魔力,——将日常生活细微变得甜美而温暖。即使她们生活得并不富裕,但那样的温暖和良善象长在田野里一样,有着茁壮生机。那是多么有趣可爱的外婆啊,年迈的她拄着拐杖天天赶牛,一扭身牛们又来了,她便和那些动物们说着话,唠着嗑。那又是多么坚忍而又乐观的母亲,她辗转生活,卖木耳,开修鞋店。“有一天,妈妈也独自一人走上那条路。她拎着小桶,很久以后消失在路的拐弯处。等她再回来时,桶里满悠悠地盛着洁白细腻的酸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莉老师bilibili主页

《李娟和她的阿勒泰,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

是什么使李娟的阿勒泰如此令人念念不忘?出生于新疆,但她对故乡抱有深深的好感,这种故乡感使她的文字中有一种扯不断的乡愁。“——哪怕到了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离家万里,过去的生活被断然切割,我又即将与外婆断然切割。外婆终将携着一世的记忆死去,使我的故乡终究变成一处无凭无据的所在。”“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地留住了我。”(《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这是对内地生活的永远想念,这种忧伤感使这有着天真之气的女孩子凭空多了沧桑。

但她文字中的另一种忧伤也是迷人的,那是关于爱情的片断。她在乡村舞会上爱上一个叫麦西拉的年轻人,但是,却无法与他相识相爱。“我想我是真的爱着麦西拉,我能够确信这样的爱情,我的确在思念着他——可那又能怎样呢?我并不认识他,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法让他认识我。而且,谁认识谁呀,谁不认识谁呀……不是说过,我只是出于年轻而爱的吗。要不又能怎么办呢?白白地年轻着。”(《乡村舞会》)阿勒泰在李娟的笔下发生了某种奇妙的变化,虽然也是碧水白云晴空万里,但因为这忧伤,一切都变得那么不一样——因为忧伤,纯粹的风光变成了有故事的风景,阿勒泰温暖,空旷,辽远,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阿勒泰,作为汉族姑娘,她其实依然有强烈的陌生感。“我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时间在新疆长大。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在这里,我们报不出上溯三代以上的祖先的名字,我们的孩子比远离故土更加远离我们,恐怕再在这里生活一百年,我仍不能说自己是‘新疆人’”。

在异乡,年轻女子分明感受到了某种寂寞,天地因这寂寞而变得有了表情。“无论如何,春天来了。河水暴涨,大地潮湿。巨大的云块从西往东,很低地,飞快地移动着。……这斑斓浩荡的世界。我们站在山顶往下看。喀吾图位于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之外,永远不是我们心里的那些想法所能说明白的。”(《喀吾图的永远之处》)对故乡的想念使眼前的一切变得陌生而新鲜,这激发了她的书写热情。——乡愁和异乡感混杂在李娟的阿勒泰并成功地发酵,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化学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乡感并没有使她与脚下的土地疏离,它们刚刚好,——它们使她保持了对阿勒泰的新鲜,但又使她与她生活的土地并不“隔”。事实上,李娟的文字气息中对身处的土地有种纯粹的信任。(这信任多么地重要!)她爱和理解这里的土地,理解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看这片土地的视角,她和这里人们的关系应该被重视。——作为汉人,这个姑娘从不自认自己是这片土地的启蒙者,她的良善的与人沟通能力让她和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

她文字中有很多有趣的互相学习语言的事情。比如妈妈会教来买香烟的哈族小伙子管“相思鸟”叫“小鸟牌”,比如一个姑娘来买“砰砰”,其实那是白酒。妈妈教哈萨克族人管木耳叫“喀啦(黑色)蘑菇”,管金鱼叫“金子的鱼”,管孔雀叫“大尾巴漂亮鸟。”这是多么有趣的学习和沟通!——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民族”相处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生活智慧,差异是自然的,民族并没有高下。这是否是李娟眼中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呢,她可能没有想这么多。这可能是一个自如地靠本能融进阿勒泰大地的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哎,多亏了她的本能和融入,阿勒泰在我们面前显现了它的另外模样,——籍由李娟的文字,作为生活和生存的疆北展现了与我们通常文学意义上不同的纸上乡原,与边城、呼兰河、高密东北乡相比是非常不一样的一面,它丰美和富饶,神秘和热情,——在李娟既天真又有情感爆发力的文字之下,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阿勒泰世界正日益显露出光芒。

我知道很多人从李娟的文字中会想到萧红,李娟更明朗单纯,当然,也还是有相似之处的,——萧红喜欢用描写自然的方式描写人民的生存;大自然和牛羊在萧红那里都不是点缀或装饰,而是写作的核心,是她作品中带有象征意义的光。李娟的文字也令人想到这些的,我想到吴尔夫评价艾米莉·勃朗特说的,当我们在她的文字里体会到某种喜悦或忧伤时,不是通过激烈碰撞的故事,不是通过戏剧性的人物命运,而只是通过一个女孩子在村子里奔跑,看着牛羊慢慢吃草,听鸟儿歌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尽管书写一个非传奇性、非戏剧化、非风光化的新疆已然是李娟带给当代文学的新气象,但是,我们依然应该深刻认识到,构成李娟文字独有之美的是,在这个女青年身上,葆有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她象她的外婆和母亲一样,天然地具有与大自然、与土地、天空以及动物和谐地相处的能力,她依凭这样的能力使她和她生长的那块疆北土地唇齿相依,也使自己的写作接上了地气和人气。

与大地唇齿相依,那真是一种人与自然最美好而纯粹的关系!李娟捕捉到了自己身上独有的气质,她的书写显示了一位优秀书写者的潜质和美,——我敢肯定,过不了几年,李娟的阿勒泰一定会成为另一处美好的纸上乡原的;我敢肯定,随着她书写的丰富与多元,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记住这个开杂货铺的汉族姑娘,事实上已然成为当代文学散文写作的最丰美收获。

2010年,天津

选自

《众声独语:“70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

花城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可购买

《众声独语:“70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可购买

《我的阿勒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图片可购买

花城·李娟

非虚构经典系列(全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