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孙悟空罢官弼马温,又偷蟠桃盗御酒,最后更是发展到硬闯凌霄殿想要取代玉帝。看起来,这根本是个不成熟的孩子,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明白,只想通过蛮力来获取想要的一切,最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被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这才知道天高地厚。因此取经路上他低调很多,不再靠本身的力量来打打杀杀,而且遇到困难,先考虑妖王的来历,然后找对应的神仙大佬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

为此他还专门总结了一套找人口诀: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因此大家都觉得被压五行山之下后,猴子终于幡然醒悟,懂得了人情世故。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被镇压在五行山下之前,他就人事不懂吗?

学艺之前的孙悟空 其实孙悟空之前还是非常低调,脾气也相当的好。刚出世之前,与其他猴子一起“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显然跟其他猴子相处得非常好。

他自身非常将礼数,而且很有智慧,他自己想当王却并没有直接道出心中的想法,而是通过敢不敢穿越水帘洞的瀑布来做筹码,结果赢得美猴王的地位。可见他不但懂人情,而且很会利用。而赴方寸山的这一路更是体现了他善良的一面:

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

试问这样的猴子有谁不喜欢,能说他不懂人情世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

学艺之后的孙悟空而学艺之后的孙悟空,我们的确看到他不像之前那么隐忍,所以干了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大事,譬如闯龙宫,不但索取了金箍棒而且还讹诈了四海龙王一身披挂。到底地府之后,更是打绝了九幽鬼使,并且篡改了生死簿。再后来,更是一言不合就罢官弼马温,而后逼迫天庭承认他齐天大圣的身份,这还没有完,他更是偷蟠桃,盗御酒,勇闯凌霄宝殿,甚至还想把玉帝拉下马,自己取而代之。

他做的这一切看似不讲情面,不通人情,不给人家面子。其实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其中的一些细节,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孙悟空几乎每一次的爆起,都是有缘由的,并不是仗着武力就胡来。

譬如闯龙宫,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要一把称心如意的兵器,而老龙王很敷衍地拿了几把,不合适之后就把他带到藏品库,拿定海神针充数。其实他哪里是想让猴子拿走神针铁,就是想要羞辱一下猴子,那铁又粗又大,适合当兵器吗?只是结果出他意料罢了。而闹地府,其实也是有缘由的,阎王实际是让他死,如果他没有神通当然没有办法,可是换做任何人能活谁愿意死啊?因此他要大闹,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闹不闹?

至于当弼马温很明显这是带有屈辱性的,与孙悟空自身的期望值相差太远,而闹蟠桃会,也是因为齐天大圣这么大的名号却连蟠桃会的邀请名单都进不去。因此这些都不是孙悟空不懂事,而是他无法忍受对自己的欺压。人情世故是应该懂,但是牺牲自己来迎合别人,那就不是人情世故,而是傻了。而孙悟空明显很聪明他当然不傻。如果有人让他死,他还不反抗,就认为这就是懂人情世故,恐怕张作霖也不会干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

懂得人情世故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已经可以充分表明,猴子深通人情世故,因此走得非常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在取经之前的猴子,对人情世故是一点不懂呢?

其实并不能简单这么说,一些细节上来看,孙悟空对人情世故的把控恐怕比大多数的我们还要娴熟一些。譬如他学艺归来后,并不是一直待在花果山坐着。而是“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这明显是一只乐观外向的猴子,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汇集了六大魔王,并且结拜为兄弟。只不过他看人的眼光不行,只认为对方神通广大法力高强,就觉得他们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果事实证明所交非人,一到了关键场合,他们就撂挑子走人,一点帮帮不上。这不是猴子不通人情懂事故,而是这几个魔王太老练,把自己隐藏得很深,孙悟空误以为他们可以依靠。

他成为齐天大圣后,并没有闲着,而是“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很明显孙悟空这正是在拉关系,走过场,而且可以说这非常有用,日后孙悟空取经的时候,一听说那个妖怪是天上的谁谁谁的,孙悟空立马能准确定位,这跟他担任齐天大圣期间走访交友是分不开的,因此那时候人家就深深懂得人情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

还有一个小细节,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在五庄观的时候,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被镇元大仙抓住,他为了解救唐僧答应大仙医治好果树,结果就去找了东华帝君,结果跟帝君的一个小童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呢!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东方朔曾经潜入蟠桃园偷桃,而当时孙悟空正是负责看守蟠桃园,他明明发现了东方朔偷桃,却没有干预,很显然这是埋下了一个人情,否则他完全可以将其擒获,交由玉帝王母,到时候东华帝君想要求情解救也要费一番周折。其实这就是一个善缘,一定会在将来对他有所帮助。东方朔既然能偷桃,其他大佬的弟子门童是否也会呢?我想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我们能说孙悟空不懂人情世故吗?

平账大圣 还有就是网上沸沸扬扬的一个观点,认为孙悟空是平账大圣,他撕毁生死簿,那么阎王和判官平日里篡改生死簿的那些烂账就可以一笔勾销,都推到猴子身上。孙悟空偷吃蟠桃,可以将蟠桃园的人员以及那些大佬的童子坐骑前去偷桃的烂账抹平。盗御酒,吃仙丹,也可以平掉那些算不清的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蟠桃园

正因为如此,孙悟空取经的时候,那些神仙们纷纷不计前嫌,鼎力支持,他们在感激孙悟空当初大包大揽,把所有的祸端都一力承当,让那些作奸犯科,小偷小摸的神仙再没有后顾之忧,这哪里是齐天大圣,这是平账大圣。你能说他不懂人情世故吗?恐怕是三界最懂人世事故的吧?

小结 综上所述,孙悟空并不是被镇压在五行山下,取经之后才成熟,才懂得人情世故,而是在骨子里就有这样的细胞。他早就知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在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猴子也不客气,也会翻脸无情。这不是他不懂人情,而是人情最终其实也是为了让个人更好,而不是让人死得快,因此人情世故的尺度才是最重要的。

而孙悟空的尺度把控得非常好,该将人情的时候讲认清,该翻脸的时候一点不犹豫,因此他最终总是朝最好的方面发展,大家觉得呢?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并推广,感谢大家的陪伴,下期不见不散,最后如果大家不麻烦的话,还望点个小红心,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