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盟军对德国本土进行了狂轰滥炸,最出名的就是柏林大轰炸,鲁尔大轰炸,一个是德国首都,一个是德国重工业中心。可是还有一个地方被轰炸的一片废墟,并且在雅尔塔三巨头会议上分给美国占领,而英国占领鲁尔,苏联占领柏林。那么这个地方是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就是德法边境的萨尔区。萨尔区面积2600平方公里,是德国除不来梅,柏林外最小的州,也是除不来梅外,人口最小的州。靠近法国洛林,卢森堡,比利时瓦隆。卢森堡与前两者合称"萨-洛-卢"地区( SaarLorLux),加上瓦隆(比利时)和莱法州,合称"大区",系欧洲的心脏地带。
萨尔区煤炭丰富,在德国是仅次于鲁尔区的存在,自己有一些铁矿石储量,钢铁产业发展迅速,普法战争前,萨尔—卢森堡体系是供应普鲁士鲁尔工业区铁矿石主要地区。在普法战争后,铁矿产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划归德意志帝国,更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德国第二大工业中心。一战结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划了萨尔区,更是把其作为煤炭基地,发展自己的钢铁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煤炭资源,靠近铁矿石,按理说比鲁尔区条件更加好,为什么不能超过鲁尔区成为德国最大的重工业中心呢?经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形上以山丘,森林为主,不利于大规模建设。该地处于德国西南角,以山丘森林著称,很多大型工厂建设需要大量平坦土地,萨尔区可扩展外延不大,而鲁尔区处于波德平原西南角,地形相对平坦,利于连片建设工厂生活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交通没有鲁尔区方便。虽然该地区是欧洲心脏,交通方便,可是河流没有鲁尔区多。鲁尔区地形平坦,河流众多,铁矿石价值高,运送低廉的煤炭不划算,钢铁企业可以就近沿着河流建设,方便众多钢铁企业运送铁矿石的货轮卸货,也方便重工业产品 运输。
3.人口方面。萨尔区处于山丘森林,人口少,鲁尔区与接近的地区是传统平原农耕区,人口密度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鲁尔区煤炭资源更丰富。炼钢铁需要大量焦煤,鲁尔区露天煤矿很多,方便开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以蒸汽机和电作为动力,燃烧煤炭最方便,发电虽然可以用水电,但是德国水电一向都发展不好,以燃烧煤炭的火电最多,利于钢铁冶炼和加工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文化底蕴。萨尔区很早就有铁器制作,但是跟周边洛林,卢森堡等处于山区,经济联系很多,但此处民族人口复杂,有一定隔阂。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轮州,有索林根等一批世界出名铁器作坊,在中世纪就已经出名,著名的双立人,三叉厨具品牌就在这里,当时是铁器作坊,与旁边荷兰北德贸易频繁。著名克虏伯就是北莱茵—威斯特法轮州埃森的一个铁器铺。
6.最重要的是政治问题。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萨尔区,鲁尔区都属于普鲁士王国,而萨尔区靠近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它一心阻止德意志统一。也靠近巴登符腾堡公国,该公国深受奥地利影响,在统一战争前法普几次易手。普鲁士统一战争中主要敌人就是法国和奥地利,这种地方建国家级工业区是不明智的,安全问题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鲁尔区旁边是荷兰,和弱小的公国,当时荷兰已经没落,对普鲁士不构成威胁。在1833年建立了德意志诸邦的德意志关税同盟,荷兰比利时相继加速,互通有无,经贸频繁。
而萨尔区靠近的巴登符腾堡公国后背势力奥地利一心破坏该关税同盟。虽然巴登符腾堡后面加入了关税同盟,但是在奥地利影响下,1866年统一战争时又退出了同盟,一年后又加入同盟,但是影响可见。把经济中心建在这种动荡的地方是每个国家都不会做的。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更是割了法国的铁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德意志帝国从此有了大量铁矿石。虽然萨尔区得到发展,还是比鲁尔区发展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为大家介绍到此,欢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