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钢铁的生产量多少代表了军事的强大程度,甚至有专家特意把钢铁产量作为国力的代表。因为国家最重要部门都需要钢铁,不仅火炮,炮弹,军舰制造需要钢铁,机械制造更是需要钢铁。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最大的战争—1871年普法战争前,普鲁士的钢产量是91.7万吨,而整个德意志是104.5万吨,生铁产量达到了140万吨,德意志众邦国中普鲁士产量处于压倒地位,并且大大超过了一心阻止德意志统一的法国,钢铁的产量为德意志的统一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而德国的钢铁绝大多数产于鲁尔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0年普法战争前,英国还是世界头号强国,拥有先进的冶炼技术,掌握了大量的铁矿煤矿。德国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得到了发展,可是钢铁产量还是远远比不上英国。1870年,世界生铁总产量1290万吨,英国670万吨,占了52%,美国第二190万吨,占了14%,德国仅为140万吨,大约12%,而法国更少。即使鲁尔区埃森的克虏伯钢铁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为了学习英国的钢铁冶炼技术,老板阿尔弗雷德o克虏伯化妆到英国利物浦和伯明翰的钢厂打工偷学。

1877年英国人托马斯和吉尔克里斯特发明了托马斯炼钢法。在德国本土及普法战争后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铁矿都以磷铁矿为主,长期以来无法解决脱磷问题,成本很高,大大影响了钢铁产量。托马斯炼钢法通过向贝塞麦转炉添加石灰,解决了脱磷问题。这一技术在英国发展速度有点慢,却墙内花开,墙外香,被德国人很好的利用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学过化学,那时英国拥有世界最好的,最多的化学家,在19世纪德国的化学家也很多了,他们迅速对这种技术进行研究,1879年德国大量采用此种技术应用到钢铁生产中,解决了脱磷问题,并且进行了改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到1913年一战爆发前,德国钢产量已经达到1620万吨,占世界钢产量24.7%,第一是美国41.5%,第三是英国10.5%。铁产量达到了1931万吨,占世界24.1%,美国第一39.3%,英国第三13.3%。德国钢铁产量处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钢铁产量的增加不仅使军事设备制造上有了优势,在机器制造上更是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德国的工业开始超过英国,处于欧洲领头羊地位,鲁尔区成为了欧洲重工业的中心,钢铁,煤炭,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其中钢铁出口量世界第一,仅这一项每年就给德国赚取30亿马克。一向不和的英法为了对付德国,也开始走得很近。美国地域广大,五大湖周边铁矿区大量开发,大量产用新技术,处于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地位。在一战中,英法跟德国厮杀,消耗了大英帝国几百年的积累,日不落帝国从此不再,德国消耗得差不多,却让美国渔翁得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马斯炼钢法加石灰脱磷,磷通过反应产生磷酸钙,这种副产物是非常好的化肥。到1913年前,德国磷酸钙使用量达到了2000万公担,大量的土地得到利用,提高了农产品产出,德国农业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一种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托马斯炼钢法提高了钢产量,炼钢需要焦煤,促进了采煤机器的革新,促进了炼焦技术的革新,德国的煤炭产量到了20世纪初已经达到年产8000多万吨,直到现在蒂森克虏伯的采矿设备还是世界领先,并在我国设厂生产。

在比如,古代中国的桑蚕养殖技术,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千多年的对外贸易红利,养殖桑蚕生产丝绸的江浙地区更是成为多少中央王朝的财源,正所谓江南税赋半天下。托马斯炼钢法,带动了一系列产量发展,是德国钢铁产业,以至鲁尔区发展的转折点。当然,还有其他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比如机械制造,煤炭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些技术的发展都是以围绕钢铁产业发展为基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我们也不得不提,高新技术的保护必须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不仅关系到经济利益,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现在欧美这一块就做得滴水不漏,形成的技术壁垒让你无法逾越,也给它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比如当年我们养蚕技术被欧洲人偷学,带回欧洲,印度,从此我们的丝绸产业一蹶不振,现在很多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用的丝绸都是欧美日韩,甚至印度东南亚生产的,因为它们的改良,加工技术又好,丝制品质量比我们中国的还好,甚至大量用在国防科技方面。

如此的还有陶瓷,现在美国最先进战机的发动机都有陶瓷做材料的,而我们中国战机还因为发动机问题处处受限。这点我们的确应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