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让我离开吧……”

2018年,我国著名主持人傅达仁远赴瑞士,只为求得一死。在亲人的陪伴下,他笑着喝下了“安乐死”药水。从此,沉沉地睡去了。

那么,傅达仁为何要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自愿赴死,终结苦难

在2018年6月7日的瑞士医院里,阳光透过窗户柔和地洒在洁白的床单上,却无法驱散笼罩在病房中的沉重气氛。

傅达仁的病床前,妻子和儿子紧握着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哀伤与无奈。

医生身穿白大褂,手中端着一杯透明的液体,显得格外庄重。

“傅先生,您真的决定了吗?”医生再次确认,声音低沉而坚定。

傅达仁微微点头,嘴角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仿佛在嘲笑命运的无情。

他知道,这将是他的解脱,医生慎重地将杯子递给他,眼神中满是同情。

傅达仁接过杯子,试图以轻松的语气打破这凝重的氛围,“一口气喝完?我可以试试两口吞吗?”

他的声音微弱,但那份决绝却清晰可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可以的,傅先生。只是这药很苦,您还是尽快咽下。”傅达仁挤出一丝微笑,虚弱却坚决地说,“没事,我准备好了。”

在亲人的目光中,傅达仁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那杯药水仿佛带着冰凉的绝望,穿过他的喉咙,直抵心灵深处。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摄像头挥了挥手,那是他对世界的最后告别。

然后,他的眼睛缓缓闭上,如一片落叶般安然静谧。

儿子迅速走上前去,紧紧抱住父亲渐渐冷却的身体,泪如雨下。

妻子则捂住嘴巴,无声地哭泣,她的泪水滑落在傅达仁的手背上。

尽管他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此刻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

医护人员在场边默默退下,给予他们最后的私人空间。

他们抽泣着,小心翼翼地压抑着声音,害怕打扰到傅达仁离去时的宁静。

这一刻,病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他们的泪水在空气中悄然坠落。

就这样,这位曾经活跃在篮球赛场上的解说名嘴,在自己亲人的见证下,选择了安乐死的方式结束生命。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离失所的童年

傅达仁出生在1933年的济南,一个军人世家。父亲傅忠贵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年仅5岁的傅达仁便与母亲失去了依靠。

不久,母亲也因贫病交加而去世,傅达仁成了彻底的战争孤儿。

一夜之间,他从有勇武人家的娃娃,沦为了街头乞讨的遗孤。

幼小的他只能靠在街头捡破烂维生,整日在贫民窟游荡,时常挨饿受冻。

直到有一天,他瘦弱的身影被路过的宋美龄夫人发现。

这位仁慈的女士深受触动,便将他送入了遗族学校就读,给予他重拾希望的机会。

就这样,傅达仁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童年岁月。

内战爆发后,他不得不离开家乡,漂流到陌生的台湾岛寻找容身之所。

在那里,他经历了一段异常艰苦的日子:居无定所,粗茶淡饭,时常生病。

但他从未对命运发过怨言,而是咬紧牙关,不断地对抗世间的不公,终于在台湾扎下了根。

在求学期间,傅达仁因为天生个头高挑,被学校的教练相中,加入了篮球队。

他机灵过人、身手不凡,在球场上施展拳脚时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进攻时利落果断、临危不乱,进球后也从不骄傲自满。

一次次出色表现,让他在校园赛场小有名气,逐渐成为了球场上的“扛把子”。

可喜的是,这一切并未就此止步。

在临近毕业时,傅达仁因为天赋过人,被台视体育台的朋友相中,开始尝试了解说比赛的工作。

他将多年打拼球场的经验、对篮球的洞见融入了解说辞藻,加上出众的口才见识,很快在新的领域小有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看似重新步上正轨,傅达仁的生活也终于有了一线曙光。

谁曾想到,仅仅几年后,一场无情的意外就夺走了他新找到的希望,也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人生轨迹。

在一次常规的工作任务中,傅达仁不慎受伤,被告知再也无法打球了。

顷刻之间,他从一个英姿飒爽的运动健将,被迫离开了他最心爱的球场。

从那以后,傅达仁的生活陷入深深的黑暗与绝望之中……

幸运的是,那段解说比赛的时光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试着转向新的方向。

渐入佳境的解说生涯

起初,傅达仁的解说还有些生涩和模仿前辈的嫌疑。但凭借过去多年亲身经历运动员生涯的独特体会,他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解说风格。

解说时,傅达仁会将每一个专业术语咀嚼入微,细细体会其内涵,再声情并茂地描述赛场进程。

有时他会高亢有力、嗓门震天,仿佛在为现场助威呐喊;有时又婉转曲折、语调内敛,像是在静静品评球员的绝妙临门一脚。

观众仿佛置身球场,亲临现场,随着他的解说声声入耳、字字在心,感受球赛的激烈程度和技战术的精彩纷呈。

他生动有趣的比喻造句,时不时爆出精辟绝伦的评论金句。

不仅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电视机前的球迷的目光。

很快,傅达仁就在台湾地区小有名气。

1990年,他憋足了解说本领,更是受邀担任北京亚运会篮球项目的特邀嘉宾解说,首次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了自己的实力。

次年,他又顺理成章地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诙谐幽默的一面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那个时候,傅达仁的事业可谓赫赫有名,家喻户晓。

他以为自己就这样满怀荣誉地老去,却不曾料到,命运还有最残酷的一记重击在等着他。

从顶峰跌入谷底的人生

令人扼腕的是,年过六旬的傅达仁,身体状况一路每况愈下。有一天,他感到腹部绞痛难忍,伴有剧烈的恶心反胃,再三坚持不住,只得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

诊断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傅达仁患上了晚期胰腺癌,而且癌细胞已经疯狂扩散到其他器官。

经过会诊,主治医生给出的评估是,如果不尽快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他的生命就将岌岌可危,凶多吉少。

手术过程异常艰难曲折,医生不得不反复切除傅达仁的胰腺以及部分胃、肠等其他器官组织。

尽管如此,癌症的蔓延还是像瘟疫般迅猛无情,根本无法彻底根治。

在那之后,傅达仁更是受尽了病魔的折磨:时常遭受剧烈的疼痛袭击、反反复复的呕吐不止、体重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线下降……

更可怕的是,大面积器官切除让他时常大小便失禁,沦为完全失去人性尊严、只能被人侍候起居的彻底植物人状态。

曾几何时,傅达仁在赛场边解说时咆哮如雷、声浪震天、令人仰止,备受观众的崇敬推崇。

而现在,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年人只能日日夜夜地遭受病痛的蹂躏,活到这把年纪,不但没有幸福安乐的晚年,反而陷入了比地狱还要可怕、生不如死的境地。

望着妻儿们痛心疾首、泪流满面的眼神,傅达仁无比自责。

他曾经是一个英勇无畏、独挡万夫的硬汉子,如今却成了这副不堪的模样,任凭家人照料起居,简直比自己亲手了断还要难堪万分。

几经思虑,再三权衡,傅达仁终于下定决心,要结束这永无休止的痛苦。

可在国内,自杀助死无疑是违法的,他别无选择,只好转而求助国外。

终于找到了立法允许安乐死的瑞士,傅达仁马上付诸行动。

事先,他还特意给多年未见的老友们打去电话,讲述自己赴死的决心和原因。

对方虽然万分不舍,但含泪表示理解,支持他的选择。

就这样,傅达仁仓促告别了这个世界,结束了自己漫长而坎坷、跌宕起伏的一生。

回头望去,命运对他实在太过残酷。

一个出生阶层就低贱被社会遗弃,后来勤勉好学自力更生的孤儿。

一个在事业巅峰时期被病魔夺去全部的体育健将,最后沦为形不像人、只能被家人看护的植物人.......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不胜唏嘘。

结语

曾经的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如今却连选择生与死的权利都被剥夺。这对傅达仁来说,是何等的屈辱和无奈。

所以最后他别无选择,只能以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摆脱生不如死的困境,重拾最后的人伦尊严。

对于大众来说,安乐死的争议由来已久,但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应当开放例外?或许这需要社会更多的讨论和反思。

对此,您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