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3日,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受邀出席202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发表了题为《技术市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实践与探索》的主旨演讲,并在《保护·运用:增强发展“新动能”》圆桌论坛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建议。

在论坛的“变革·对话”环节,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与颜明峰等4位嘉宾,共议知识产权有力支持全面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并于5月15日刊发以《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发展赋能,为产业升级增效》为题的整版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中)做客202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变革·对话”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如下:

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

为创新发展赋能,为产业升级增效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用知识产权制度工具赋能实现激励创新、促进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在202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变革·对话”环节,本报记者与4位产业界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共议知识产权有力支持全面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培育

记者: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怎样的要求?

京东集团副总裁、法律合规与知识产权部负责人 胡焕刚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要求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及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此,京东一直非常重视创新链、产业链的整合发展,同时不断探索以数智化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高效的市场转化机制,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京东始终坚持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双轮驱动:一手抓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一手抓产业场景中的技术锤炼和产品落地。我们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主要落点,不断推进国产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利。京东提交的国内外专利申请超过2.8万件,其中70%以上都是发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保障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京东的技术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京东把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作为技术变现落地的“第一跳板”,积极推进国产化算力底座在零售、物流、金融、健康等多场景落地应用,大幅提升效率,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抖音集团专利顾问 李美欣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加强对技术的知识产权等权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加大引导技术运用,在运用中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而形成对持续创新的激励。比如,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创新主体提升标准必要专利的透明度,鼓励大家披露标准必要专利,究其原因在于,标准必要专利带有一定事实上的市场强制性,提高透明度有利于市场上的各类主体更好地了解、研判应用新的标准技术需要的付出成本,促进标准技术的良性推广应用。

因此,知识产权的政策工具箱应更加重视服务于“让全社会能够真正从科技创新中获得惠益”这一目的。

融合

记者:知识产权制度怎样助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更好融合发展?

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CEO 宁澄宇

在“抱团式”发展模式下,中小企业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深有体会。比如,可视可觉与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增强现实中国网站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西安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合作推动 AR、VR产业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输送;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落地了沉浸式数字文旅场馆。在此过程中,如何把握创新的方向、如何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如何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价值的认同与延伸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内容。

从可视可觉自身出发,我们更为关注的知识产权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专利审查确权机制。核心专利技术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命门”,专利审查是否高效、专利获权途径是否便利、专利权是否稳定直接关系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二是普惠性强的知识产权金融工具。在专利资产之外,实践中我们感觉对于一些文化软资产和商标资产,政策落实还有待推进,配套产品可及性还不足。三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普遍有较强的技术转化运用需求,我们期待有更多创新成果主动且顺畅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 颜明峰

在讨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时,我们重点关注融合的阻力在哪里。创新链的基础是科技创新,而科学往往是“无用之用”,追求颠覆性创新;产业链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处处落在能效和利益。二者的天然“初心”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需要嵌入一条资金链,资金链扮演的角色就是创新和产业的利益联接机制。资金链对技术价值判断,既要符合产业端的实际,也要充分正视创新端的市场潜力。

在专利产业化框架下,专利确权评估体系,就是资金链运作的核心。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把一件专利放在某一个产业场景中评估价值,如果产权清晰,可以通过成本法计量、市场法对表估算价值。因此,要着重夯实知识产权交易底层的确权和确价体系。

此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还需要更多平台的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平台本质也是一种要素配置方式。当下应大力发展各类平台经济,把创新产品、创新理念、知识产权意识传递给更多人,让创新养分充分活跃在现实生产力的全要素中。

发展

记者: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如何调动知识产权对其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CEO 宁澄宇

可视可觉是一家贯穿数字文化内容创作、文旅科技创意研发、数字内容展示体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来看,中小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初期,在“温饱”问题可能还没解决的情况下,无法完全做到长期投入知识产权工作。中小企业如果想真正借力于知识产权,一定要对创新研发、市场转化进行清晰定位。

可视可觉选择以 AR、VR技术研发切入数字文化场景,这就要求创新工作与知识产权齐头并进。可以说,一件高价值专利相较一份精彩纷呈的商业广告,能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我们的方法就是“小步快跑”,保持敏锐性和能动性,不停尝试,不断创新,同时在市场上做验证和转化。比如,专注对核心专利技术的投入,用一件 PCT国际专利申请敲开了可量产标准化 VR行业轻量型运动平台的大门;积极尝试数字版权内容创作,打造出“壹秦”“壹唐”“壹宋”等深受欢迎的城市文化系列新形象。以滚雪球式的积累,不断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抖音集团专利顾问 李美欣

抖音从短视频平台成长为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平台,是一个产品从小做到大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产权策略始终动态匹配不同阶段发展需求的过程。

在企业初创期,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词往往是保护。伴随着快速的产品迭代和市场验证,要让“创新爆款”及时获得保护并成为竞争优势,就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形成比较稳定的模式或优势场景后,可能迎来定向性的快速成长期,此时知识产权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当更多考虑质量和风控。一方面要优化专利质量、完善专利布局,增加“专利城墙”的厚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创新产品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专利风控工作,主动规避风险、积极应对挑战,增强“专利城墙”的硬度。在基本做足知识产权原始积累和风控工作后,企业一般会进入一段比较平稳的发展期,如何对积累的知识产权资产进行最大化的优化盘活和落地应用,则会随之成为企业面对的突出课题。

运用

记者:如何推动知识产权有序保护和开放实施,助力产业协同创新高效运转?

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 颜明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并改进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这离不开以市场需求牵引创新方向,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分享,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协同与分享提倡的是一种把“我的”变成“我们的”,把局部优势变成整体优势,把短期效益转化为长尾效应的创新要素配置生态。

然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关键的创新要素,天然具有私权的排他性。在推动专利技术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的过程中,既要支持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合理确立,也要保障知识产权利益的公平分配。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大型企业、头部企业更多地向产业链下游开放分享专利资源,鼓励高校院所从创新源头加强知识产权的主动披露和开放许可,同时明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此外,要鼓励市场平台做大做强,通过市场平台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而推动提升产业协同收益。

京东集团副总裁、法律合规与知识产权部负责人 胡焕刚

在产业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有序保护和开放运用缺一不可,并且这两个环节必须是紧密结合的。

在技术创新端,我们提倡做好有序保护。京东在此方面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协同创新关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提前作出约定,避免争议,并且着力保障知识产权收益的合理分配,以此推动产学研合作良性发展。

在技术应用端,我们鼓励开放协作。这一过程需要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把知识产权合作嵌入到技术产业中去。目前,京东主要尝试的合作方式有两种:一是联合产业内创新企业构建开放许可专利池,通过专利许可合作进一步推动技术开发和迭代,如联合京东方、联想等共同发起组建“绿色供应链技术共享平台专利池”,促进供应链专利技术的共享共用;二是在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开展专利交叉许可,借助彼此的技术优势,推动产业应用升级,如与腾讯、微软、百度等联合发起碳中和技术开放联盟,助力绿色低碳加速发展。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李杨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