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一场牵动人心的大地震,在我国汶川发生。

这次的地震,有8.0级之高,共计69227人遇难,无数的家庭,因为这次的天灾,而受到牵连,这也造成了更多家庭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就有这样一群人,在人群中逆向想走,他们有的是军人、消防员、医生、护士、还有记者媒体。

这些人们为了灾区人们的安危行动着,也给国人上了感人至深的一课,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的团结。

其中,在媒体记者中,有一个女记者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李小萌,李小萌究竟做了什么,能够让百姓们如此感动?她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今的她过得还好吗?

人性的光辉与科技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AI的运用也愈发成熟,不仅能在生活工具中,让AI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能在娱乐中,体验一把“科技引领潮流”。

人们可以将AI运用到创作中,也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AI虚拟数字人,是AI的运用之一。

顾名思义,AI虚拟数字人,就是模拟人的形态语言等方面,创作出的虚拟人,它的诞生,也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AI虚拟主持人“新小浩、康晓辉” 的诞生,给了传统的主持人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还有很多的职业都逐渐有了危机感,就业结构的重新洗牌,代表着我国的就业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求,劳动力逐渐被科技代替。

主持人行业,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危机感,但是,这个职业不会很快就被完全代替,甚至说,很难被代替。

这是因为,人性的光辉,是科技没有办法纳入程序的,使人类特有的情感,而主持人,正是散发人文情感的一类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主持人的职业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报道新闻还是采访,都要对事件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不能有明确的导向性。

这样的报道,才能够让观众保持对事件的理性和思考,主持人也是绝不能够对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是因为,主持人不仅是报道那么简单,还要避免错误的导向,保持客观理智的态度,才能在新闻上做得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主持人都不禁表露情绪,在这更能引得在座的观众,情绪强烈地欺负,造成了很多个“名场面”,被人誉为经典,这是AI无法复刻的瞬间。

2008年,汶川地震让国民们的心,都揪在一起,一起为汶川各地灾区的人们担心着,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在四川绵阳,部分地区还有余震,仍未脱离危险的时候,央视记者李小萌,就和拍摄团队不顾危险地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灾区的人和故事,在李小萌的心中未曾遗忘。

在李小萌来到灾区时,就能感受到军人们和消防员的紧迫感,还有很多难民们鲜血淋漓的身体,以及他们失去家庭的痛哭。

这一切,组成了一个令人揪心的场景。

在这次灾难中,数以万计的家庭流离失所,还有更多,直接被迫成为了孤家寡人,灾难来的突然,却给人们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小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着实地访谈,给其他地区的百姓们,汇报现在灾区的情况,让更多的百姓,了解灾区的现状。

也就是在这次的采访上,李小萌犯了一次错误,这个错误对于主持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那就是在镜头前哭泣。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哭泣,让更多的人被她感染,也被评为,中国采访中最感人的一幕,李小萌究竟为什么落泪?又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被她感染?

人间疾苦

2008年5月22日,央视记者李小萌和摄像两人,正在去往绵阳的路上,山上的道路特别难走,还是不是会有碎石滚落。

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在从山里走出去,去到建设好的,安全的避难所里去,李小萌也是要去到避难所了解情况。

但是,却在路途中,看到一位反向行走的老汉,他直奔山里去,这勾起了李小萌极大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小萌拦住了过路的老汉,询问他去向哪里,老汉也只是简短地回答她回家,李小萌和屏幕前的观众缘一样,都十分好奇,老汉为什么要选在这个节点回家。

李小萌像拉家常一样,询问着他,为什么一定要回家,李小萌这才知道,老汉的家早就塌了,但还是想要回去拿点还能用的东西。

过路的大妈也热心的解释,告诉李小萌,老汉不想给政府增加负担,毕竟他以后还需要生存,要靠着家里的菜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小萌和老汉聊一会,了解到老汉姓朱,今年六十八岁,没聊两句,李大爷就遇到了同村的中年人。

在专题视频中,李小萌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和这几个百姓聊了起来,李小萌询问中年男人,房子塌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中年人却说:“孩子都死了,我的母亲也死了,还在医院的停尸间,一家四口人,就剩我一个。

这个中年人,在讲述这件事时,露出茫然无措的表情,悲伤在他的眼底汹涌着,但依然要保持理智继续生存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小萌刚开始采访的老汉,也是满脸的褶皱和疲惫,还有对于生活的麻木。

李小萌在和几位告别的时候,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询问老汉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但老汉也糊涂地说不清楚。

李小萌多次劝说老汉,希望他不要上山,毕竟现在依然很危险,但他却丝毫听不进去,执意要上山去。

李小萌还查看了,刚才采访的中年男人的背篓,里面只有两条腊肉和一瓶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年男人说,这是他全部的家当。

在简单聊了一会儿后,李小萌就告别了他们,没等李小萌走几步路,那老汉又回头呼唤李小萌,说:“谢谢你操心!”

李小萌也回头高声回答了老汉:“没有!您小心点,戴上口罩!”

一回头,眼见李小萌的脸上,已经布满了泪水,哭声从小声呜咽,也慢慢变成了放声大哭,也正是李小萌这次的哭泣,让这个视频被人们疯传,无数的人感动于李小萌的哭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小萌的哭泣,被人们称为人性、良知和真情的见证。

也正是这次的哭泣,让广电新闻行业的人更加明白,在特殊的环境下,李小萌的哭泣,是对人性的最好诠释。

李小萌的专题节目,既可以体现出节目本体,想要表达的躬身为人民,也运用了情感的渲染,更加感染观众,宣扬一种“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正向价值观。

这也让新闻行业,有了做节目的风向标,让更多的人开拓想法,慢慢延伸出,更多带有情绪的小报道渲染观众。

成为自己

2010年,李小萌获得了“金话筒”的奖项。

同时和她获奖的,还有当初李小萌采访的老汉——朱大爷。

朱大爷是李小萌特意邀请过来一起领奖的,李小萌认为,如果没有朱大爷,或者大爷的哪句话,李小萌也许也不会造就这段名场面。

时至今日,李小萌的这一段采访视频,依然是各届主持人膜拜的榜样,她所展现的,并不是主持人专业素养,而是面对特殊环境时,最能引起共情的本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小萌的专题节目火爆之后,没过几年,她就在央视隐退下去,选择辞职。

原来,李小萌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走南闯北的记者,能够和百姓们沟通甲流,能赶在事情发生的第一线。

但是,后来的工作调动,却让李小萌在演播室内播报新闻,这对于李小萌来说,却是十分的煎熬。

久而久之,李小萌播报的状态也越来越不好,这让李小萌有了辞职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李小萌离开了工作将近二十年的央视,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

在生孩子的时候,李小萌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这一个孩子,也是来之不易,李小萌十分珍惜爱护。

在带孩子的时候,李小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想到了一个重返职场的机会。

李小萌想要做一档亲子类的节目,而自己就充当制片人的角色,在想好计划以后,李小萌就快速地行动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由李小萌担任制片人的电视节目,《你好妈妈》《你好爸爸》接连播出。

并且,还响应社会号召,在《你好妈妈》第二期的时候,播出了抗疫特辑,李小萌的电视节目,属于同一个系列和品类。

李小萌并没有止步于此,她还创办了诸多的衍生节目,在各大网络平台,都能看到同系列的电视节目。

对此,李小萌认为,自己当了很多年的全职妈妈,有很多的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节目中,和大家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个分享的概念,也正是过去,那个年轻李小萌的思想见地,这个心地善良的女孩,也有了自己热爱的生活。

时至今日,李小萌依然在电视行业,为我们带来更多有趣的东西,而汶川地震的这次采访,也会永远留在中国新闻行业的历史上!

结语

李小萌虽然离开了样式,但她留给我们的,依然十分宝贵。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团结向上的,在灾难来临时,我们国人守望相助,共同肩负困难,方能渡过难关。

中国的“大家庭”的概念,让我们和每一个各国人连在一起,即使是他人的苦难,我们也会痛哭流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是李小萌的哭泣一样,她代表的,不仅是每一个担心灾难的国人,更是国家和党的态度,她的哭泣,深刻的表达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汶川地震的悲怆。

这样的情感流露,让更多的人为之动容,社会上像李小萌一样善良容易共情的人有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生活中碰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