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商务部近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美国以“涉嫌支持俄罗斯军工、能源发展”,宣布对近300个实体与个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20家位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企业,请问商务部有何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美方在维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对俄贸易的同时,以所谓涉俄为由制裁中国企业,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我们对此强烈反对。美方应立即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美国财政部和国务院总计瞄准近300个制裁目标,报道称,这是美国在对俄制裁措施中,迄今为止针对中国企业最广泛的行动之一。尽管最近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交流来往非常密切,但是很显然,双方交流的效果好像是有点不太好。美国对于中国企业莫名其妙的制裁,似乎早就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只要是美国想要对这些中国企业进行制裁,那他们就总是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就算是这些理由千奇百怪、很是牵强,也阻挡不了美国想要制裁的决心。

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相关提问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方一贯反对缺乏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措施。美方在维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对俄贸易的同时,以所谓涉俄为由制裁中国企业,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发言人指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分析认为,不排除中方可能完善出口管制条例,在关键矿产对美出口或对海外出口方面进一步趋严。

美国在乌克兰冲突问题上的失败几乎已成定局,但为了挽回败局、确切来说应该是企图挽回点面子,给国内纳税人有所交代。因此白宫无中生有将其失败结果归咎于中国 “对俄提供支持”。为此,美商务部此次将中国近20家企业例如制裁清单,其主要目标就是希望借此迫使中方停止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以达到破坏中俄合作关系,并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上孤立俄罗斯的目标。据上观新闻报道,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日前表示,普京本届任期内的首访国家为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希望通过交流与对话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提倡用合作代替竞争、用交换代替冲突,使两国之间的互利双赢。但是,美国必须拿出自己的真诚和履行自己的诺言,而不是干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单方面地对中国公司进行制裁和“长臂管辖”。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对俄乌关系的态度是一贯的,没有任何支持俄罗斯防务产业发展的迹象。美国利用这一点对中国公司进行打击,只能让中美两国的关系降温。

日前,俄罗斯方面已经确认普京连任后将首访中国。基于这样的背景,美国这个时候继续打着“援俄”的旗号加码制裁中国,恐怕又是企图破坏中俄高层外交的氛围了。美国方面已多次威胁中国不许所谓“援俄”。美方表示不排除对中国金融业出手。而在布林肯结束访华后,他也维持了这样的强硬姿态,扬言只要中国继续所谓“援俄”,美方就会采取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方过去两周接连对中企和中国有关组织发起制裁,恐怕就是美方想要借此对中国发出强硬信号,以证明他们将言出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美国对中国公司的处罚来看,美国方面认为,这些公司是在为俄罗斯的军事与能源开发提供支助。在此之前,布林肯已经在许多场合宣称,“中国无法在表明其意愿与欧洲建立友好的联系的时候,又要为后冷战时期欧洲所面对的最大的安全威胁提供支撑。”作为回应,他甚至扬言要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简而言之,就是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一是中国绝不屈服,二是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是合法、透明的,是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是不能被外界施压或强迫的。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愿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美国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这种做法极其虚伪,也十分不负责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尽管有人担忧美国可能切断中国与SWIFT系统的联系,导致我国前期努力付诸东流,但实际上,美国内部深知此举的严重后果,不会轻易采取此行动。我们要知道,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美国之所以对中俄公司进行制裁,很大程度上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挑起中俄两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中俄两国的矛盾,从而让美国能够更好地分割中俄两国。美国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中俄两国的矛盾非但没有因此而变得剑拔弩张,反倒是让中俄两国走的更近了一步。中国外交部华春莹表示:“美国这样做就是在滥用制裁,我们对美国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怒,我们绝不会因为美国的卑劣手段而妥协。”中俄两国的友谊坚不可摧,美国企图在中、俄两国间制造矛盾,明显是不可能成功的。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未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于是开始转移焦点,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美国试图通过制造“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舆论,进一步在国际上孤立中国,并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这种做法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是对中国的不公正指责。除了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外,美国还对中国海外资产虎视眈眈。这种无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破坏了国际法和市场规则。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压力,中国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采取果断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美国方面的举措,可以说是逼迫两国加速步伐,共同携手打造一个更紧密、更为强大的合作架构,共同提升彼此在国际舞台上的权重和话语权。在此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访华中,两国进一步明确了共同目标—加深欧亚区域安全合作,同时亦是密切政治与经济联系的显著标志。在即将迎来普京总统访华的历史时刻,中俄之间的互动当令全世界正在紧张关注。作为两个重要的国际政治角色,中俄的新高潮合作对世界而言,或许将是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美制裁俄罗斯,孤立俄罗斯,使得美国将美元作为武器对付其他国家这一事实展现在了全球面前,使得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在这其中,中俄之间的本币贸易结算就是重中之重。现在美国以俄乌冲突为由,想要逼中国跟俄罗斯保持距离,本质上就是要打压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打压中俄之间的本币结算。中方明确指出,美国对华错误认知在延续,遏华错误政策在推进,搞单边式制裁,科技封锁,美国不能总用冷战视角看这个世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美联储改变了过去渐进加息的策略,采取了激进的措施,将基准利率大幅上调至高达8%的水平。在通胀压力依然严峻、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当下,美联储的这一加息策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美联储似乎正在恪守其控制通胀的核心职责。然而,在全球经济体系日益紧密相连的当下,美国的加息政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美元的强势走势,新兴市场国家正承受着沉重的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的压力,这使得这些经济体的金融稳定面临极大的挑战。

前不久,美国财政部公布了美债的销售和持有情况,继抛售186亿美元的美债后,中国又抛售了227亿美债,目前还剩7750亿。中国已经减持了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美债,并且还在不断地将黄金运回国内。目前美国正面临无法解决的债务危机,特别是财政赤字问题,中国在这个时候大规模减持美债,无疑是让美国“雪上加霜”。说到底这都是美国咎由自取,是妄图利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而遭到反噬的报应罢了。

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市场之一,一直是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外国持有者之一,其减持行为无疑对美国经济造成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首先,这将直接提升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因为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变动的。这种收益率的上升会增加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进而影响其财政政策和经济计划。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大规模减持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美国国债抛售潮。这种集体行动还可能引起更广泛的市场恐慌。

美国内部的种种问题也在不断发酵。高债务、不断上升的财政赤字,以及政治上的分歧,都使得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减持行为不仅仅是金融操作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全球经济版图中重新划分影响力的一种策略。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策略游戏,每一个细小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环境。例如,美国国债的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球投资者的资金流动和投资决策,这又可能反过来影响到股市、房市甚至是日常消费品的价格。

接下来,美国要想对中国采取行动,要么是增加对中国实体的制裁力度,要么是重新采用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结果都将是“损人不利己”。种种迹象显示,中国迅速减持美国国债仅是一个开始。如果美国继续固执己见,坚持以“逆全球化”的态度破坏中美经贸关系,中国的反制选项还有很多。随着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美国民众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中美贸易博弈的主导权正在逐渐转向中国,这不仅关系到美国经济,也关系到拜登政府的政治支持基础。

在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大棋局》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在欧亚局势上,对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是中国与俄罗斯还有伊朗结成反霸权的大联盟,结成这种联盟的原因并非意识形态,而是相互补充的不满,尽管出现这种状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美国仍旧要同时在欧亚大陆西部、东部与南部的边缘施展巧妙的地缘战略手段,以防止联盟出现。中国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之下,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相反,美国却因此承受着各种高昂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记者会。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我们看到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各层级密集互动,也出现了不少涉华消极负面声音和动作。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去守护和落实好这段时间双方取得的成果?对此,布林肯回应道,正如拜登总统所说,中美两国将持续地就我们之间所存在的分歧进行明确沟通,最大限度降低误判和误解,这是我此行和接下来会继续做的。这本身与选举周期无关。

然而,美国近期在我国周边的小动作就没有停过。就在不久前,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依法依规处置。此前一天,卫星遥感影像显示,美军“罗斯福”号航母和电子侦察机还相继出现在我南沙群岛以北海域大范围抵近侦察。

资料显示,此次过航台湾海峡的美“哈尔西”号导弹驱逐舰,堪称对华挑衅的“惯犯”。然而这艘导弹驱逐舰已是疲态尽显。

“这次时间点比较特殊。”军事问题专家指出,5月8日是福建舰完成海试回归港口的第一天,此时美军舰机现身台海,企图窥探福建舰海试情况,说明美国对中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高度关注。有舆论指出,纵观近年来美海军舰艇频发事故,究其根本,正是美国四处插手、煽风点火的霸权政策和多年的去工业化,造成了“哈尔西”号从人员到装备的力不从心。近年来“哈尔西”号的平均海外部署时间超过6个月,航迹遍布中国南海、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不仅如此,美菲两国在南海附近海域举行联合军演,结合当前的南海形势不难看出,这一举动的目的就是针对中国,妄图利用军事压力,迫使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对菲让步。然而,在这次演习中出现了极为荒谬的一幕:一艘中国制造的菲退役军舰成为演练的靶子,被美菲开火击沉。据悉,这艘被击沉的军舰,是菲海军唯一的“中国造”船只——“卡里拉亚湖”号补给舰,其前身是名为“拉普—拉普”号的运油船。

需要指出的是,美菲对“肩并肩”演习的定位并不相同。目前的演习科目对于美军而言并无新意,也对提升美军战斗力帮助不大。美国和美军更看重的是通过“肩并肩”演习进行谋局布势,借助演习,战略上深度捆绑菲律宾,强化在菲军事存在,以及演练突发情况下美军进入关键位置及进行兵力展开。而菲方看重的是,借助“肩并肩”演习为自己在南海挑衅中国“壮胆”,同时提升战役战术水平和军事现代化。

在美菲军演进入高潮的时刻,中国也开始在南海进行正常的演训活动了。据报道,南部战区海军“万吨大驱”遵义舰与海口舰、昆明舰、咸宁舰等多型主战舰艇近日组成训练编队,赴南海某域开展实战化训练。遵义舰舷号107,是人民海军第7艘055型“万吨大驱”,是这次编队的指挥舰。055“万吨大驱”的第一批8艘已经全部入役交付海军使用,经过多年训练,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