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oTAnalytic分析,2020年全球IoT设备连接数已首次超过非IoT设备(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为117亿台,占各类设备总连接数的比重超53%,艾瑞咨询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物联网设备连接量将突破150亿个。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连接设备量、用户数据、应用需求等呈爆发式增长,推动物联网技术和云服务技术融合发展衍生出物联网云平台概念,面向各行业物联网连接平台应运而生。

承上启下---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体系的智慧大脑

云平台是物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服务应用层,向下由网络层与感知层相连,在硬件层和应用层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管理二者之间的所有交互,也是物联网架构中连接设备到应用场景,实现应用层服务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桥梁。

从功能上,物联网平台主要分为四类:AEP(应用使能)、DMP(设备管理)、CMP(连接管理)、BAP(业务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麦肯锡数据,物联网设备层、连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价值占比分别为21:10:34:35,即基础设施建设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价值占比分别为31:34:35,在整个产业链中,平台和应用占比都比较大。

近年来随着上云上网设备种类和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物联网各类场景应用及解决方案在农业、工业、安防、环保、能源、医疗、家居、智慧城市&园区、交通、金融等各个行业落地。根据IDC 最新预测数据,中国物联网企业服务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294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为25.7%,并将连续保持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体量。

物联网平台技术评价维度

目前市场上对物联平台定义为以基础软件设施向下适配终端接入,向上整合行业应用,以PaaS直接服务企业客户、以SaaS间接触达最终用户。

物联网应用行业覆盖面广,涉及大规模设备连接、数据处理和应用落地等复杂技术,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技术壁垒,平台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研发资源,不断创新,提升性能和稳定性,对行业云平台的能力评价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技术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联网平台主流玩家与竞争格局

物联网平台作为提供设备连接数据管理等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基础,具备巨大商业想象空间。目前物联网IoT平台的市场需求大部分来源于传统设备智能化 、解决方案概念验证及快速落地 、大规模物联网设备运维、降低研发及运维成本等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经济背景下,万物互联时代,各大企业渴望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业务变革和升级,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物联网平台成为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必争之地。目前国内IoT平台商参与者众多,参与厂商主要包括云计算厂商、电信运营商、硬件终端厂商以及细分领域IoT平台几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亚马逊AWS IoT等基础云服务厂商与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物联网平台,多以提供底层计算资源和应用使能平台为主,他们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技术、商业、生态优势经验,可面向全行业提供综合性物联云服务。但这类平台仍需联合合作生态为行业客户提供满足业务、场景需求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和交付体验。

传统硬件设备厂商拥有丰富的硬件资源,更倾向于自建IoT平台服务硬件主业,打造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类型厂商相对封闭,较难快速满足技术更新和客户变化的需求。

随着物联设备的急剧暴增,以上两类大型IoT平台厂商在设备兼容性和驱动的全面化、覆盖面上存在一定限制,需借助第三方垂直领域技术厂商实现底层设备的全面物联。

垂直领域云平台服务商在这两方面都能兼备,因其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供应链物联网、商业物联网、空间物联网领域等,通常会更懂行业,通过对外提供稳定、安全的一体化物联网IoT平台服务,并不断完善丰富自身平台的横向服务能力,沉淀垂直领域丰富的数据库、算法工具等技术优势,从而占据该细分领域半壁江山,帮助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类型商业级物联网平台更注重自身产品力控制,IoT平台在项目中的的灵活性、开放性更强,即便是发生前段时间如阿里云宣布裁退物联网业务线,多家企业如云智易、涂鸦等随后便宣布了自家IoT平台多云融合助力企业平滑迁移的落地方案,保障项目原先平台上的存量设备和业务在新平台的正常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物联网平台代表企业

AIoT大规模落地,物联网平台价值向上层场景服务能力转移

建设初期各厂商的物联网云平台在产品技术架构、解决方案上高度雷同。物联网平台最大的挑战还在于能否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投入产出比,通过利用物联设备产生的数据服务场景应用,驱动产业管理和服务升级等。通过物联网统一底座平台的互联互通共性,缩短研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助力企业实现降本(能耗、人员、运维成本)增效(效率)提质(品质服务、应急能力等)等业务价值。

物联网是一场技术重塑的革命,一方面由技术自上而下驱动,另一方面则由实际需求自下而上驱动。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城市产业研究2023》中提到,当前,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技术与业务融合走向深入,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向多跨场景、长效运营服务转变。市场开始将关注点投向能够实现业务敏捷甚至业务前瞻性的运营服务,关注那些具有独特的工具/功能或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或行业/市场的独具特色的行业平台,行业数字化转型步入建设与运营并重的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落地,AI与IoT两种强大技术的结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和灵活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AIoT列为其主要发展和应用方向。在物联网和AI结合下,AIoT深入各行各业,场景遍地开花。如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复杂娱乐早已占据C端消费者领域;B端企业级物联网平台被越来越多的集团型企业重视,并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抓手。如工业领域已全面升级到工业4.0(设备远程管理、数据管理、自动化等);政府级物联网平台多数应用于政府领域物联网应用包括公共资源/能源管理、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政务等;在公共/城市建筑领域,以物联网为支撑的城市运营、智慧园区/社区、智能建筑等赋能企业,为城市与建筑空间治理与运营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智易物联网平台专注于城市与建筑空间的AIoT平台

在现代城市与建筑空间中,存在大量复杂的物联设备与系统,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技术壁垒,对底层物联平台的连接能力要求苛刻。云智易物联网平台支持亿级设备连接,千万级消息并发,300+物模型库,12000+设备生态,3500+开放接口,3000+企业客户商业验证,大可服务于城市物联感知,小可服务于建筑空间智能化场景落地,搭建空间运营智慧大脑,将AIoT技术融入至城市空间,实时感知、高效管理。

多年来,云智易物联网平台在空间设备物联基础上沉淀数据价值与应用、AI平台,以此丰富整体平台产品功能,深度服务各类企业集团与国央企客户,深耕城市与建筑空间,以物联数据为要素,持续迭代,持续演进,为空间运营智慧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持续赋能。

云智易IoT平台通过平台成熟开放的API接口、SDK对接、消息队列、低代码生成框架能力,支持行业标准应用打造,可助力企业构建物联网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可以轻松访问与管理各种数据源,同时云智易低代码开发平台可帮助企业快速验证技术和应用的可行性并迭代优化,进一步加快企业利用AIoT技术构建创新应用的实施效率。组件化的应用产品能力更支持与客户业务进行深度整合与创新,在用户对新领域、新技术有需求时可快速实现创新场景应用搭建,并提供配套的产品服务售后运维,为产品及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负责。

结语

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以及不断孵化的场景智能化需求孕育了物联网细分领域与市场,也不断重塑整个行业价值链。而这也正是物联网产业不断成熟的标志。AIoT正在深刻改变现有产业生态和经济格局,甚至让我们提前进入科幻电影般的生活场景。物联网平台的开放融合效应会不断显现,垂直细分领域数据分析价值将深度融入产业数字化服务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平台生态链。

最后,将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的《IDC MarketScape: 中国物联网云平台厂商评估,2022 》报告中,关于如何选型适合自己的物联网平台的建议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